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农耕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农村逐渐成为遥远的记忆,人们开始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以农村自然环境为背景而建立的农耕文化园成为人们农村旅游的一大去处.溯源农耕文化,探究农耕文化主要类型的利用和农耕文化园的功能,探索农耕文化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贾廷灿 《古今农业》2010,(4):114-115
2010年9月19日上午,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正式开园暨中国农耕文化示范园授牌仪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隆重举行。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等领导为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开园剪彩,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沈镇昭共同为中国农耕文化示范园授牌。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园发展势头好,因此衍生出一批对于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农业文化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南宁青秀区的农耕文化园功能区是集农业种植,农业观光,综合服务,住宅休闲区,为一体的农业园,在实现其农业种植,观光旅游,物流销售的功能之外,还对农业的文化起到一定的宣传和延展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南宁市青秀区农耕文化园功能分区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其功能分布和经营形式的优势与劣势,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做铺垫。  相似文献   

4.
介绍我国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我国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丹  潘春芳  王晓珍 《甘肃农业》2005,(12):123-124
本文对农耕文化与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区分,分析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以叙述地中海气候及其相应的植物为开端,从当地农作物的品种、作物栽培和加工技术等方面论述地中海农耕文化的衍变历史,揭示出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若干次农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将之与世界其它主要几个农耕文化相比较印证,希望对亚洲和非洲如何更快地发展自身农业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两面性,即先进性和局限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今天,云南农耕文化也有其不利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面,这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时必须加以摒弃的,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原始平均,害怕竞争;势单力薄,难抗灾险。  相似文献   

9.
阎莉  戚晓明 《农业考古》2024,(1):190-196
农业耕作是人类延续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围绕这一生产方式,人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农耕文化。在众多农耕文化中,围绕农耕建立的习俗文化独具特色,典型地表征了农耕生产的特性。从习俗的设立来看,农耕习俗的建立与农事活动的节令性相一致,体现着农业耕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特点,借此,农耕习俗的价值和作用得以显现。作为农耕文化的一个分支,农耕习俗反映着农人面对自然顺势而为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以习俗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导农人以群体参与的方式显明农耕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卢鹏 《农业考古》2013,(1):275-278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至今仍以传统稻作为生.千百年来,他们按一定程序耕作梯田,并遵照传统进行水稻的播种与管理.作为农耕民族,哈尼族将农作物丰歉归功于神灵,因此依循节令举行各种农耕祭祀活动,以此祈求谷物丰收.  相似文献   

11.
腊八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社会文化意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被曲解.本文以新的视角探讨了腊八节的农耕文化意义,主要有: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展现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现如今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农耕文化的媒介之一——传统农耕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农耕文化进行阐述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类,得出农耕文化具有横向地域性和纵向延续性的特点;梳理现存传统农耕文化景观,并提取了形成传统农耕文化景观的土地利用形式、水资源利用、地方性特色植物群落以及建筑与聚落4种景观构成要素;为传统农耕文化景观提供设计思路,提炼——延续——象征。  相似文献   

13.
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对农耕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对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农耕文化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原始宗教深深地影响到了哈尼人的稻作农耕.出于保护寨子的需要,哈尼人在村头建造寨神林并予以维护,客观上为稻作农耕提供了水源;依农耕律令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哈尼人农耕生产提供了精神保证;而稻作农耕的困境,也使得原始宗教呈现式微态势.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在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过程中,设置了"传承农耕文化,培育农民精神"的课程。通过传授中国古代农业的成就,使学员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过渡,共建和谐美丽乡村。本次课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旺生 《农业考古》2017,(6):214-218
在先秦时期的争霸过程中,因为天下不宁,需要统一才能避免战乱,黄帝被诸子百家誉为统一的象征。之后又被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们视为统一的源头。一统格局的形成,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具有统辖世俗生活的宗教来决定皇权的归属,于是在丛林法则下获得的皇权存在于无休止的争斗中,最后思想家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与其让没有法律归属下的皇权处于不断的争斗中,倒不如形成一个一统的社会格局,并让其一直持续下去。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农耕特征,其社会构成决定了群体式生活模式,生存空间里没有明确的群己边界,不允许形成割据,割据必定导致内战,避免内战的结果是一统,统一成为这个民族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民、富民、稳国、强国而王天下是中国农本思想的核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强化了农耕文化稳定和谐的价值取向,促进了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历史是不能被割断的,厚重的中国农耕文化对当今我国国民修身养性,传承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走生态文明之路依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对勤俭至上的推崇;云南农耕文化在传承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秩序与和谐仍然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智慧,云南农耕文明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能够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使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但资源和自然规律的约束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活动所无法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80-281
农耕文化,既反映了农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折射出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客观自然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在这传统农耕文化中包含了各民族团结合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与技术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态农业的关系,分析了以立体种养、清洁生产为主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提出了以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华农耕文化是我们祖先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具有整体观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强调可持续发展,依靠自然规律来运行。我们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物质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体系。在农艺、农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生态农业等方面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国家粮食安全、循环农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汲取营来加以解决,因而,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