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宁夏灌区春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至2005年春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取得春小麦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发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灌溉条件下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温度、日较差、相对湿度、日照、大于0℃积温、降水等气象网子对宁夏灌区春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舂小麦的营养生长阶段,大于0℃积温与叶干重成显著负相关;在全生育期及生殖生长阶段,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温度与干物质积累量成负相关;日较差、日照、大于0℃积温和相对湿度与干物质积累成正相关;大于0℃积温与实际产量相关性显著,成正相关;平均温度和降水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东北雨养农区气候变暖趋势与春玉米产量变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象资料和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采用一阶差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玉米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而分离玉米产量变化中的气候效应,评价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区域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玉米主要生长季节(5~9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上升0.6℃和0.8℃,生长季气候变化因素(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雨量)可以解释近30%玉米产量的变化;玉米产量变化与生长季节平均最高温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最高温度每上升1℃导致玉米产量降低14%;最低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与产量变化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呼伦贝尔盟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气候冷凉,雨量充沛,为发展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高海拔,高纬度,有利于马铃薯开花结实,是减少病虫害发生,防止种性退化的天然屏障,具有进行杂交育种、良种繁育良好的生态条件. 其一,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温度-5~5℃,最高、最低温度为37.5℃和-39.2℃,≥10℃活动积温为1900~2400℃,≥5℃积温为1700~2618℃.日照时数2500~3100小时.6、7、8月≥10℃为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气候变化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吉林省梨树县1986~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在确定梨树县玉米的气象产量与积温、降雨以及日照时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吉林省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气象产量(Yw)与降雨量(x1)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内的积温(x2)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内的降雨量和积温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Yw=15768.77+2.87x1-5.42x2,(r=0.63)。吉林省整个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积温分别以每年0.05℃和10℃左右增加,降雨量以每年5mm左右减少,日照时数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吉林省气候变暖和降雨减少现象的加剧,对吉林省的旱情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5.
濉溪县夏玉米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濉溪1980~2006年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6月中旬至9月下旬光、热、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夏玉米生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濉溪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05 3,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37.9%;7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8月下旬的降水、8月中下旬的日照时数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温光水变化趋势与玉米需求吻合。生产上要采取选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及时灌溉排水、推迟收获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麦盖提垦区2010-2016年气象因素和棉花产量构成因子,并对气象因素和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近7年内麦盖提垦区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构成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单株成铃和皮棉产量的影响较大,对铃重和衣分的影响较小。温度是影响棉花产量构成的重要气象因素,其次是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对棉花单株成铃和皮棉产量均有较大影响,6月平均气温越高单株成铃越多、皮棉产量越高;7-8月≥20℃活动积温越高单株成铃越少、皮棉产量越低,9月平均气温越高单株成铃越多、皮棉产量越高;全生育期≥20℃活动积温越高单株成铃越多、皮棉产量越高。月降水量对棉花单株成铃有较大影响,其中7月降水量越多单株成铃越少。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影响籽棉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10―2020年同一施肥条件下棉花籽棉产量与4―10月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籽棉产量的最重要气候因子是4―10月日照时间,关联度为0.430 7;其次是≥15 ℃积温,关联度为0.386 4;再次是≥20 ℃积温,关联度为0.348 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10月≥10 ℃积温、日照时间、降水量是影响籽棉产量的正效应气候因子。6―8月产量形成关键期的15个气候因子中,6月降水量、7月≥10 ℃积温、8月日照时间对籽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8月≥20 ℃积温为负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8.
陈长青  白石 《杂粮作物》2004,24(2):92-92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属中纬度地带,气候较温和.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为13~15 ℃,10 ℃以上活动积温为4 200~4 900 ℃(其中供夏玉米利用的活动积温在2 600~3 200 ℃),无霜期190~230 d(其中供夏玉米利用的无霜期在95~105 d),年降水量在600~1 000 mm,其中4~10月份各地降水量均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因河南省降水主要来源于东南季风,故省境降水的年变幅和季节变幅大,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雹、低温、霜冻和干热风等,尤以干旱、雨涝和干热风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9.
霍兆发  何平  胡湘韩 《玉米科学》1996,4(1):059-062
营养液育苗移栽是一项新的玉米栽培技术.选用的玉米品种是由玉米营养液育苗移栽所能争得的积温和当地的热量条件决定的,经试验研究求得玉米营养液育苗移栽能争得≥10℃的积温200~300℃,选择的品种所需的积温为当地80%保证率≥10℃的积温加上200~300℃.育苗期是培育适宜移栽的大苗壮苗的保证,育苗期由玉米幼苗生长发育速度及当地移栽期早晚决定的,从玉米籽摆盘到幼苗达4~5叶需20~25天,由当地气候适宜移栽期向前倒推20~25天即为育苗期,此时开始育苗幼苗长到4~5叶时当地即可达到气候适宜移栽期.气候适宜移栽期是移栽成活率高,不受霜冻危害的保证;气候适宜移栽期是由幼苗的抗寒能力及当地回暖早晚决定的.经试验和调查研究,玉米幼苗的冻死温度为-3℃。当空气最低温度(距地面1.5米处的气温)为0℃时,玉米幼苗的环境温度、即地面温度为-2.8~-2.9℃,所以,空气最低温在≤0℃绝对通过的日期即为气候适宜移栽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CERES-Maize的黄淮平原夏玉米阶段缺水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岩  刘荣花  成林 《玉米科学》2013,21(5):151-156
利用1991~2004年黄淮夏播玉米区8个试验站的气象、土壤、田间管理等基础数据对DSSAT 4.0中的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检验。使用调参后的模型模拟黄淮夏播玉米区不同生育期缺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阶段,拔节期为水分对玉米产量影响关键期;生殖生长阶段,灌浆期为水分关键期,其中灌浆前期水分对产量影响最大。7叶期和拔节期缺水时最大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阻碍植株干物质积累,茎叶干重显著降低;灌浆前期缺水穗粒数显著减少;灌浆中期缺水显著降低百粒重。  相似文献   

11.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关系紧密,早播密植、晚播稀植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播期越晚,产量下降越显著。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因气象条件而异,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率较大,且随播期推迟均有所降低;花前充足的光辐射、花期适量的降水及花后适宜的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苗后50~60 d的光辐射对穗数影响极显著,光辐射及降雨量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苗后70 d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显著。因此,适当调节播期,使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最适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发挥玉米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Specification of climatic sensitivity of forage maize to climate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use of manipulative experiments to study directly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natural and managed systems is expensive if performed on a large scale: it also relies upon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future climatic conditions. Predictive modelling is less expensive and permits a range of scenarios to be considered but this is only as reliable as the underpinning model.
Predicting the suitability of England and Wal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rage maize under climate change was attempted using an established crop growth model by Muchow et al. (1990) integrated with climate data. The biological and climatic inputs to the model were the thermal requirements for the stages of crop growth, leaf number, leaf area, harvest index, the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These values were obtained from a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base for ninety-three sites in England and Wales for the period 1951–80. Model outputs as point values of potential crop yield predicting current production -'baseline'- were statistically validated using actual crop yield data collated from bibliographic analysis. The baselin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ns of the south-east appeared to be too dry and the north too cold. The model was run again using an artificial sensitivity test (temperature +2°C. precipitation ±10%).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led to a predicted increase in geographical suitability of the UK for forage maize production to the north and west. Under reduced precipitation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suitability in the south-east, possibly owing to moisture stress.  相似文献   

13.
影响南平烤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产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对南平市烤烟生产的相关气象因子与当年烤烟单产、上等烟比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平市烤烟单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上半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且为负相关;影响南平烤烟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大田期≥8.0℃有效积温和1月1日~7月20日最低气温。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相关较好的气象因子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以为南平市的烤烟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单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南省代表站点夏玉米历史气候资料、单产资料及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夏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气候要素及相对气候产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划分不同的基准时段,分析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单产的影响率。结果表明,代表站点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呈三次多项式变化,不同生长时期日照时数显著递减,降水量波动较大。1961~1981年夏玉米相对气候产量较稳定,并与营养生长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1988年以后相对气候产量年际间变异明显增大,并与生殖生长期的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1961~1981年相比,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单产的影响率为-2.1%~-9.3%;与1991~2000年相比,21世纪以来的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产量形成有利,影响率为4.7%。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指标体系,利用黑龙江省2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6年的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统计方法,设定概率分布<80%为适宜指标界限,确定大豆适宜气象指标,包括根据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划分的5个区域和全省大豆关键生育期月适宜气象指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设计,探讨大豆发育期气象适宜指标对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适宜气温和需水指标月变化趋势相似,7月最高,5月和9月最低,适宜日照时数指标5月最高,9月最低;北部地区月适宜气温指标最低,西部地区月需水指标最高,而东部地区月日照指标普遍低于其它地区;比较大豆各发育阶段适宜指标,适宜气温指标在结荚期最高,开花期和鼓粒期次之,出苗期和成熟期最低;适宜需水指标在开花期最高,鼓粒期次之,出苗期最低;适宜日照指标在成熟期最高,开花期次之,结荚期最低;分期播种试验表明,最满足适宜气象指标的播期,大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AquaCrop模型研究rcp4.5和rcp8.5两种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下河南省不同区域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夏玉米减产风险的变化特征,准确的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单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的避免作物减产和制定适应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较历史时期2000~2019年相比,河南省各地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雨均呈现出显著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气温和降雨增加速率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基于AquaCrop模型分别模拟rcp4.5和rcp8.5情景下不同区域夏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8.3%~42.9%、22.9%~44.8%。产量损失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豫北-安阳和新乡产量损失率最高,豫南-驻马店产量损失率最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河南省各区域减产风险指数整体上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平均减产风险指数分别为0.353(rcp4.5)和0.368(rcp8.5),减产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河南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减产风险低值区主要在河南省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极端气候条件下辽宁省晚熟玉米品种的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2009、2010年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栽培试验和生产调查,对晚熟玉米品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风险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晚熟品种受秋旱的影响更大,而熟期较短的品种可在一定程度上躲避"秋吊"。晚熟品种雌穗分化、散粉抽丝和灌浆期与阴雨季节重叠,长时间重度阴雨天易造成晚熟品种空秆和秃尖,而熟期较短的品种则较早地进入该发育阶段,躲避不利天气的影响。耐密植的中熟、中晚熟品种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因而保持良好的孕穗和结实能力。品种间的耐荫性差异警示为应对极端的气候条件,加强对品种耐阴性的选育,避免品种单一化或品种间遗传背景相近,从遗传角度积极地规避风险。适时早播可作为该地区抵御此类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