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木育种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林木育种学实验课教学中,通过对以往若干相对孤立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和整合,组成了一个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实验。具体做法是:实验提早启动且不安排固定的实验时间,学生按要求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并实行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撰写综合实验报告以及多媒体答辩的配套考核方法等。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但具有“缩减”和“放大”实验时间的优越性,而且能充分体现育种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使实验的研究性以及吸引力明显增强,有益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林木种苗学与育种学实习一体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林学本科专业开设的“林木种苗学与育种学实习一体化”实习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实习一体化”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和创新的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并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同时,能够提高教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该文针对“实习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科研项目为龙头并将其制度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是促进我国现代林木种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北京林业大学原来的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关联性差、知识点覆盖率低、设计缺乏问题引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致使该课程教学效果一般。随着学校教学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笔者对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以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半开放性实验为思路,设计了关联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的创新性实验,制作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明确了合理的考核方式。从改革效果反馈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林木遗传育种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林学专业的“林木病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适应现代化林业市场需求的能力。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面临着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考核模式有局限、教材内容存在时空局限性、实践教学资源较匮乏等问题,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农科建设理念引领下,以现代林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区域病害种类方面的内容,引入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研究新成果以及实际应用新技术;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增添了无人机化学防治病害的实践教学项目。二是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课堂重点和难点分析的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答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以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考核指标,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确定考核方式和考核项目,构建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四是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自编课程补...  相似文献   

5.
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遵循着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教学队伍进一步树立了多实践、重创新、高质量的实践教育理念,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更新和改革“菌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实践教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积极的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林木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为平台,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一是整合教学内容,突出理论知识的研究发现过程。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储备,通过国内外科技文献检索与阅读、名家讲授或课件解读、与教师科研实践的结合等多种途径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和开展科研实践教学,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激发科研兴趣。二是优化教学方法,通过专题式、讨论式和分组课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兼顾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构建与科研能力渗透培养相适应的课堂表现评价与课程论文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估与学生评估相结合、个人表现评定与团队表现评定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综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程制图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现状,分析了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特点,提出了三维环境下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方法。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优化调整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节省了学时;在开课时间方面,合理安排理论课与上机练习课的时间,并将"工程制图"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保持上机操作的连续性。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二维图形的绘制融入到三维造型的教学中,图纸、比例知识可以在视图生成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将螺纹知识的讲授放在零件图的介绍前,零件图只需略讲即可。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通过实体投影引入点线面的投影,使用面编辑介绍特殊位置面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三维造型与投影介绍截交与相贯线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视图导入三维空间进行读图与造型。同时,在考核方面对考试题型与分值进行了优化。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在线课程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混合式教学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新兴的在线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既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固定、场所固定的限制,又发扬了在线教学随时随地开展教学的优势。以"中国传统家具"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章"明朝时期的家具"为例,探讨了实施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作业3个部分;线上教学环节设计有博物馆视频教学、家具设计大师视频教学和虚拟工厂的视频教学。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满足了差异化教学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喜欢从事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脊椎动物分类学教学特点,分析了脊椎动物分类学课程为满足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重要环节和教学重点等方面介绍了了脊椎动物分类学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实践教学模式在脊椎动物分类学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是创建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0.
艺术实践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安排随意性高、教学目的不明确、考评体系不严谨等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实践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即通过建立课程考察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将创作实践内容和主题设计引入课程教学,以教学展览的形式检验教学效果,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等。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把"森林生态学"理论教学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实践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综合实习为例,从增加实习指导书的时效性、提升实习基地的仪器设备保障、增强不同学科间实习内容的关联性、突出实习内容的科学问题、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了林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及园林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重设计实践轻工程实践、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大等问题,以花境设计与营造课程内容为例,探讨了强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改革的措施。首先,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次,实践教学能综合多元化的学科发展模式;最后,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应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园林行业的专业人才。课程改革一是要设置以设计与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课题研究项目,确立"理论讲授+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的教学组织形式;二是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包括现场踏勘、市场调研、方案评选、项目施工、植物后期养护等。实践教学强化后,促进了风景园林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存在的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缺乏思政元素、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将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感受林学精神,培养"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形成中国式农林教育方案.具体做法如下:①带领学生考察蒙冀边界林草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②重走太行山道...  相似文献   

14.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专业学习平台,也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方式.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号召,确保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线上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教师要做好开展线上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5分钟进入直播课堂;其次,实施“超星学习通平台...  相似文献   

15.
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提升了林业人才的理论与科研水平,也是林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一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分子遗传学课程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本科教学实验室中心教师队伍,在分子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项目。采用理论学习、开放式实验、实验技术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改革效果上看,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子遗传学知识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首先应构建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第三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第四还应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改革后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存在的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缺乏思政元素、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将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感受林学精神,培养“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形成中国式农林教育方案。具体做法如下:①带领学生考察蒙冀边界林草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②重走太行山道路,学习李保国精神;③观摩塞罕坝机械林场场史馆;④建立校内、校外双班主任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评价在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前沿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采用典型案例讲解、翻转课堂、专题讲座、互联网辅助、创新性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将国际前沿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合于"遗传学"课程教学中,保证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优化了"遗传学"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本科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生物统计学"是为生命科学各学科提供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课程。随着教学和科研需求的不断变化,"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本科生"生物统计学"课程为案例,针对本科生"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与先行课程衔接不足、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等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知识丰富且更新迅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当前,"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少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首先,"慕课"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其次,"慕课"可以构筑"国际结算"课程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基于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国际保理业务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途径:首先,将"慕课"与虚拟网络生态系统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建立与"慕课"相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学效果表明,"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实施后,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