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该病断奶后1~2周多发,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发病较多;通常在脾虚肾亏,三焦气化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发病,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90%。1发病原因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质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本病。仔猪消化机能不全,胃底腺不发达,体内  相似文献   

2.
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剖检可见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断奶后1~2星期多发,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发病较多。通常在脾虚肾亏,三焦气化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发病,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3.
<正>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剖检可见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断奶后1~2星期多发,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发病较多。通常在脾虚肾亏,三焦气化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发病,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90%。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  相似文献   

4.
1发病原因管理不善,卫生不良,消毒不严,营养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质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本病。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常见于断乳后1~2周龄,发病率较低,病死率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和9~10月份,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1病因引起本病的病原,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当断奶仔猪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饲料蛋白质比例水平偏高  相似文献   

6.
猪水肿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多见于断奶后仔猪,又称猪胃肠水肿病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为特征。本病虽发病率不高,但通常是致死性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正>仔猪水肿病是生猪养殖生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直接发生于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临床上常于脸部、眼睑、眼结膜、齿龈处发生水肿,病猪早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后期可出现神经症状,甚至引起瘫痪。为更好预防本病,现将本病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1.1仔猪本身消化机能不健全,不能充分消化饲料,使多余的营养物质成为溶血性大肠杆菌的营养基,并使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猪水肿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仔猪水肿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肠毒血症,对断奶仔猪危害较严重。1病原大肠杆菌有多种菌株,大多数菌株有产生毒素的能力,并能溶解绵羊红细胞,在鲜血琼脂上出现β型溶血环是其特征。2流行病学本病分布广泛,呈地方性流行,无季节性,病程短,死亡率较高。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或30~100日龄仔猪。典型的水肿病在生长快、表面健康的仔猪中多见,经常一窝仔猪中发育最好的易感。病程4~14d,平均不到1周,个别病例病程不超过3d,大多数有临床症状的感染猪在24h内死亡。某些应激因素也可诱发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如免疫后气候突变,运输…  相似文献   

9.
猪水肿病是某些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毒血症 ,故又称为肠毒血症 ,以神经症状和水肿病变为特征。仔猪断乳后 ,保护仔猪免受致病菌侵袭的母源抗体lgA逐渐减少 ,同时在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粗纤维不足、过饱、缺硒或气候改变等不利因素的刺激下 ,肠道内的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依靠定植因子粘附到小肠壁上 ,并产生SLT -IIe及ST毒素 ,SLT -IIe有致水肿作用 ,ST及LT则导致仔猪腹泻。1 猪水肿病的危害1 1 流行情况水肿病通常见于断奶后 1~ 2周以内的仔猪 ,但也有育肥猪发病的报道。秦延发等( 1 999)…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主要引起三种仔猪的疾病,分别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断奶仔猪多发的急性肠毒血症。水肿病可发生于断奶至1~4月龄的猪群,与猪的应激有很大的关系,经常发生在应激之后的1~3d。这些应激因素包括:断奶、疫苗注射、驱虫、运输、气候变化、改变饲料等。它是一种急性或超急性的大肠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所造成的,此毒素影响神经和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溶血性大肠杆菌病、胃水肿,是由特殊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仔猪机体吸收后引起的病症。现将仔猪水肿病预防和治疗做一介绍,供参考。1防治措施(1)不从疫区引进仔猪。(2)提早训料,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不突然改变饲料和饲  相似文献   

12.
猪水肿病 ,又名仔猪肠胃毒血症、仔猪肠胃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尤以春秋季多发。该病发病突然 ,且致死率很高 ,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1 发病原因饲料突变或断奶后大量饲喂高蛋白精料引起猪胃肠功能的紊乱 ,造成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 ,菌体毒素被吸收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 ,断奶 ,疫苗接种 ,仔猪购销时的长途运输 ,天气突然变化等应激反应 ,使机体对病原的抵抗力下降 ,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失调 ,导致有害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 ,从而诱导仔猪水肿病的发生。饲料中…  相似文献   

13.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后仔猪常发病,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产生毒素引起的急性病。水肿病发病的原因很多,但许多人却忽视了水肿病的发生与饲料、营养条件、饲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急性疾病。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多以仔猪黄痢的形式出现于临床。以发病急,头部及全身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等为特征。多发生于1~2月龄及断奶不久的仔猪,10日龄以下的猪也常有发生。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等有关。笔者曾遇到2例10日龄以内新生仔猪的水肿病,而且相继发生在同一个月之内。一个病例为3日龄,另一个病例为5日龄,均属同一个县,不同村屯。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主要特征是水肿和神经症状,确诊后要及时对全群仔猪停食2~3 d,保证饲料营养全面,保持猪舍干净卫生,严格消毒,有效预防猪水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猪水肿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多见于断奶后仔猪,又称猪胃肠水肿病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为特征。本病虽发病率不高,但通常是致死性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正>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由于突然断奶、变换饲料、气候变化、饲料单一等原因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异常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产生的毒素使全身毛细血管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水液外渗过多,造成头部、眼睑、耳部等处水肿,共济失调和急性死亡,又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死亡率较高。1发病情况我镇某猪场饲养杜可母猪(杜洛克与可乐猪杂交后代)53头,2013年3月11日至5月20日,共有  相似文献   

18.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后仔猪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致病性大肠杆菌除含内毒素外 ,还有神经毒素。毒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及血管 ,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 ,是危害仔猪的重要疾病之一 ,常给饲养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于断奶后体重 10~30 kg的肥胖幼猪 ,以 4~ 5月份和 9~ 10月份 ,尤以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 ,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又多发于饲料比较单一而缺乏矿物质 (主要为硒 )和维生素 (主要为 B族及维生素 E)的猪群 ,发病率一般低于 30 %,而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 ,脸部…  相似文献   

19.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后仔猪常发病,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产生毒素引起的急性病.水肿病发病的原因很多,但许多人却忽视了水肿病发生与饲料、营养条件、饲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该病应有新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仔猪水肿病,又称溶血性大肠杆菌毒血症,是断奶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肠毒血症。引起仔猪水肿病的病原微生物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该病以患猪突然发病、头部水肿、眼睑及结膜发红水肿、共济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