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07,(2):50-51
美国生物农场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很多,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2.
何京 《湖南农业》2007,(1):23-23
美国的生物农场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活农场.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科技》2005,(11):44-44
在美国这种新型的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很多,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将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9,(4)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现在,全美已有生物农场400多个。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应用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其规模一般较小,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品种多,全为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在这种生物农场里,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粪尿和绿肥、剩余食物等混和在一起,应用催化剂发酵形成。许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相似文献   

6.
提到美国农场,人们就会想到它们的高度专业化生产。似乎美国的农场通常只经营一种产品;甚至认为即使是家庭消费的牛奶、蔬菜等自己也不生产,宁愿到超级市场上去购买。可是到美国实地一看,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在以小农场为主的纽约州和威斯康星州不是这样。当然,高度专业化生产在美国无疑也是有的,比如在西部地区。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家庭农场金融服务体系进行分析,总结了美国信贷、保险以及期货产品对家庭农场发展支持的有益经验,提出建立健全中国家庭农场的金融服务体系,从金融机构服务、金融产品设计以及法律政策方面对中国家庭农场的信贷、保险、期货支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美国家庭农场的形成及其收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农场包括家庭农场、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等几种形式,但家庭农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高度发达的美国,尽管农业生产力居世界领先地位,家庭农场这一古老的社会和经济细胞依然具有极大的活力,他们将家庭农场与农业商品化、机械化、规模化、科学化等现代生产力的因素结合起来,具备现代农业企业的全部基本特征,构成了高度发达的美国农业生产模式。美国家庭农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法律基础,当今美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经济组织依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场家庭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美国全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农场家庭平均拥有的财产也多于非农场家庭。  相似文献   

9.
李超民 《农业展望》2007,3(1):21-23
研究了美国《2007年农场法》辩论中有关农产品补贴与农场整体收益安全网问题的最新发展,以及水土保持和生物能源政策变化。指出中国应当利用有利时机,通过制定农业支持立法保护农业,稳定农民收入,同时推动西部退耕还林政策长期化和法制化,并研究生物能源问题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10.
国外家庭农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中型家庭农场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如下特点。1.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从经营规模来看,其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20世纪以来,美国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上升至89%,拥有81%的耕地面  相似文献   

11.
李超民 《农业展望》2010,6(6):37-41
研究了近年来美国农场法第32务农产品补贴的政策发展与补贴结构变动,展望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超民 《农业展望》2007,3(1):21-23
研究了美国《2007年农场法》辩论中有关农产品补贴与农场整体收益安全网问题的最新发展,以及水土保持和生物能源政策变化。指出中国应当利用有利时机,通过制定农业支持立法保护农业,稳定农民收入,同时推动西部退耕还林政策长期化和法制化,并研究生物能源问题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农场的99%为家庭农场,它们的产量占美国农业总产量的89%。家庭农场中的90%为小型家庭农场,操作着美国将近一半的农田。大型家庭农场占美国农业总产量的42%。这是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机构提供的2016年经济信息公告。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农场来讲,广泛描述会忽略美国农场的多样性,本报告将农场按同一规模分类,以期更好理解美国家庭农场。分类以年收入、主要经营者、家庭或非家庭为分类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安肖 《世界农业》2023,(6):136-137
<正>美国是农业大国。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也是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政策保障体系的核心。本文介绍了目前美国农场数量、规模、收入水平等总体情况,以及农场劳动力的相关状况。1美国农场发展概况美国农业部将农场定义为:年度农业产值与政府补贴之和达到(或正常情况下本应达到)1 000美元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类型看,美国农场主要分为家庭农场和非家庭农场。其中,家庭农场是指由主要经营者及与其有血缘、婚姻关系的人拥有的农场。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和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数据,2022年美国家庭农场约占农场总数的97.8%。  相似文献   

15.
大家认为美国是大工业、大农场的规模化农业,而实际上美国超大农场和大农场不超过10%,90%是中小农场,这是什么概念?小农场是一家几十英亩,一英亩等于6亩,也就是200多亩地,不算太大;大农场就是上千英亩,就是6,000亩地;超大农场就是上万英亩,也就是6万亩地。美国一共有220万个农场,10%是超大农场和大农场,有200万个中小农场,中小农场离不开社会化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家庭农场CSA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约有200万个农场,80%以上的农场是小规模家庭农场,商业农场约占其中的40%。过去的25年,很多较不依赖非农收入的小规模商业农场通过运营CSA这样一种替代市场机制,结合农夫市集及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农场在经济、生态及社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美国家庭农场CSA项目的发展概况及其运营模式,对我国CSA的发展能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已发展成熟,其成功经验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家庭农场起步晚、发展慢,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展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推动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特点,着重探讨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合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启示,以期为实现中国家庭农场的优质、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美国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适应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农场在规模和结构上不断调整变化。通过对美国农场规模变化、土地结构和生产效率变迁的分析发现,较小土地规模、低销售额的小农场仍然是美国农场的主体,但纵向上看,美国农场呈现出农地不断向大规模农场集聚的趋势,并且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加强。中国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优先培育和发展中等规模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利用政策措施影响农业经营者行为和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农场按所有权形式可划分为三种:个人农场、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个人农场主要是家庭农场,由农场主本人或夫妇亲自经营,家庭劳动力占农场全年使用劳动力一半以上。合伙农场是由两人以上联合经营,规模一般较个人农场大。公司农场除所有权采取股份形式外,还具有“法人”的身份。1974年美国有公司农场2.8万家,占美国商业农场总数的1.7%;合伙农场14.5万家,占8.5%;家庭农场151.8万家,占89.6%。如果算上非商业农场,家庭农场所占比重可达95%以上,而总销售额却不足整个农场部门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家庭农场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家庭农场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但也不无可为我们研究、借鉴的属于农业发展一般特点的方面。现就最近看到的一些资料,对美国家庭农场谈些看法。 英国的“家庭农场”不是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过去对美国家庭农场仅停留在一般理解上,即它是家庭经营的农场。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美国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农场数目越来越少。最近发现,美国家庭农场的概念有其质的规定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 在19世纪初至今的近200年中,美国家庭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