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是一个产茶大省 ,现有茶园面积 12 2万hm2 ,茶叶产量 4 7万t左右 ,年产值约 8亿元左右。特别是近 2 0年来 ,安徽茶叶有了较大的发展 ,对安徽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2 ] 。因此今后 ,安徽茶业的发展必须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发展 ,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之路。1 现代可持续茶业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现代可持续茶业的目标可以归纳为 :实现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增长的肥力、持续协调的生态环境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统一[5] 。现代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茶园是介于典型农业和林业之间的生态系统。茶产业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发建设生态低碳茶园是践行习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茶园固碳减排为目标,围绕茶园生产管理,从茶园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降低茶园碳排放的技术措施,从茶园土壤管理和茶园植树种草等方面介绍茶园固碳技术措施,以期为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我国茶产业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4.
生态低碳茶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旨在通过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的经验做法为例,梳理了生态低碳茶园施肥、修剪、绿色防控和茶叶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标准体系的探索实践。实践表明,生态低碳茶园在提高茶叶品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肖时英  张木兰 《茶叶》1993,19(2):8-11,18
云南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将茶树与林木间种在一起,对茶树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靠茶树与林木之间的生态互利关系,实现茶园"生草栽培"和"自然免耕",这就是最早的生态经济茶园。现代集约化栽培的集中连片茶园,虽然提高了茶叶单产和效益,但也存在病虫害严重和茶树的自我维持能力降低等问题。研究和建立生态经济茶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为茶树创造一个人工森林生态环境,提高茶园内各种作物的综合效益,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文中还对生态经济茶园的技术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翁以财 《福建茶叶》2023,(11):37-40
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和可持续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福鼎白茶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备受关注。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建设高标准的生态茶园,以提升白茶的质量和可持续生产能力。通过分析高标准的生态茶园特点、茶园规划、土壤管理与肥料运用、种植技术与(加工工艺)、生态害虫与病害防治,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的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包括优化土壤环境、生态害虫防控管理等,有助于推动白茶产业向着更加可持续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阐述通过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来生产无公害茶叶,尤其是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生态茶业建设的理论基础、目标及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春园 《中国茶叶》2002,24(1):30-31
在我国茶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世纪之交,欧盟等国提高进口茶叶农残检测标准的严峻事实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茶叶生产现代化不能再沿袭西方石油农业的模式,而必须依据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深入研究茶树生态、模建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设生态茶业,开发生产无公害的生态茶叶产品,这是实现我国茶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是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建设好生态茶园以及更好的管理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莫媛媛 《福建茶叶》2016,(4):146-147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农业生态观光经济模式的发展,尤其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生态茶园观光被现代人所推崇。生态茶园观光已经成为现代休闲农业的一种形式,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发展休闲观光茶园产业。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为例,详细分析当地观光茶园自然、人文景观的设计,旨在为当前我国生态茶园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特色产业,呈现着良好的整体发展趋势。而作为茶产业中重点发展部分——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茶业进步,从而拓展产业规模,提升茶农整体收入。本文基于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首先分析财税政策与生态茶园发展间的矛盾,引出当前生态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实现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以期对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郑乃辉 《中国茶叶》2008,30(1):35-35
一、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 1.发展生态茶园是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茶叶是福建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05万亩,茶叶产量达14.92万t,是福建省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然而,当前的茶叶生产方式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地力退化、产出降低及茶叶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因受现实条件限制,茶农认可和接受程度较低.整体推进速度缓慢。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出台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1-2万hm^2生态茶园。本文介绍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建设原则、主要技术措施和指标,为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园地规划、茶园种树、梯壁留草种草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在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文 《福建茶叶》2016,(4):151-152
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国人盲目崇尚、模仿国外文化,导致我国生态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呈现出趋同化现象,各地区茶园景观设计大同小异、"如出一辙"。针对当前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生态茶园规划设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生态观光茶园的典型案例,重点在于分析各地人文、自然、社会等地域文化在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所遵循的总体设计原则,旨在为我国生态观光茶园的特色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也在为传承传统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各地旅游产业的绿色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姜能宝 《福建茶叶》2013,35(4):8-10
尤溪县是福建中部的一个山区农业大县,也是福建省的茶叶生产大县,2012年茶园面积7032hm~2,产量1.02万吨。2008年以来,尤溪县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经过近六年实施,茶园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本文就"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的情况作技术总结,并就进一步提升茶园生态质量和茶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特点与生态茶园建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生长对外界生态环境的要求、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特点、建设生态茶园可促进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阐述生态茶园建设与茶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栗茶间作是较为经典的林茶间作类型,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归纳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因子、茶树根系、茶叶质量及经济、生态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栗茶间作这种稳定高产的生态茶园经营模式,以期为栗茶间作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潮州的优势产业,生态茶园建设是提高茶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潮州茶产业重要的基础性措施。本文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从栽培管理、生产加工、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印有家 《福建茶叶》2016,(5):159-160
武陵山区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牌众多。虽然如此,但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茶叶的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打造生态茶园势在必行。武陵山区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土壤情况等方面来看,非常适合打造生态茶园。不仅如此,打造生态茶园还可以进一步健全已成规模的武陵山区的旅游模式,扩大武陵山区茶叶的影响,促进武陵山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