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镇江市润州区蒋乔镇农科站从日本龟嵩集团仁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日本有臭超大型大蒜。通过3年的引种、试种,我们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种植技术,并于2004年9月开始出口日本,并取得了较好效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丁超  周宏奎 《中国蔬菜》2007,1(8):46-47
超级大蒜是江苏省镇江市农业部门从日本仁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的优质大蒜。2001年在润州区蒋乔镇农业科技推广站试种166.75m^2,取得成功。经过6a(年)的连续种植,2006年种植面积达0.6hm^2。单株蒜头质量最大达600g,超高产田块每667m^2出口商品蒜头产量达到1500kg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每667m^2收益逾7000元。  相似文献   

3.
大蒜抽苔率低是冀西北部地区长期以来未能攻克的技术难关。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县蔬菜生产,增加高档细菜种类,提高对首都的供货能力,我们进行了抽苔大蒜引种试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1985年试种10亩,经过一年的一系列研究,选出了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良品种,探讨了抽苔大蒜在我县种植的最佳栽培技术,为今后种植抽苔大蒜打下了技术基础。试验证明在我县以及张家口坝下地区开发种植抽苔大蒜大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蒜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蔬菜,目前已成为蔬菜类单项创汇额最多的产品。随着生产、加工、出口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大蒜外观、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山东省莱阳市2001年引进了日本六瓣白皮大蒜,并先后在烟台、青岛、济南、聊城等省内多点试种推广,2002年种植面积逾15hm^2,几年来的引种比较试验及推广应用表明,六瓣白皮大蒜是一个以生产蒜头为主的优良品种,商品性好,国内外市场潜力大,种植效益高。现将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秋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在通渭县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2009年示范推广43530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5kg,总产粮食40.16万t,2009通渭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延伸种植地域的同时,为了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试验、探索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探索农业高效种植栽培技术中,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采取菠菜、瓠瓜、甜玉米、大蒜一年四熟高效间套栽培,一般667m^2产菠菜4000kg、瓠瓜4500kg、甜玉米青果穗980kg、大蒜青苗2300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高效间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加淡季蔬菜品种,满足市场需要,近年来,我办调整了蔬菜种植结构,引进一批补淡新品种,丰富了本地蔬菜种源。1990年由南通市蔬菜研究所牵头,与我办协作,引种四川二水早大蒜。通过一年来的引种试验,成效显著,很有推广价值,从1991年至1993年,仅3年时间二水早大蒜种植面积已达1353亩,总产值171.3万元,比同期其他蔬菜平均亩产值净增580元,共净增产值78.27万元。由于二水早大蒜的蒜苔和青蒜品质和商品性好,适销对路,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菜农和市民喜爱。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要,并外销南通、上海等地。 一、品种特性 据我们3年来的考察,二水早大蒜主要优点:一是适应性广。凡是当地有葱蒜类栽培的地区均可引种推广。二是熟性早,生长期短。3月下旬开始抽苔,4月中旬至下旬蒜苔采收基本结束,比我市本地蒜苔提早上市15—20天。三  相似文献   

8.
慈菇、大蒜、莴笋是江苏东台地区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泰河村菜农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早熟慈菇-夏伏大蒜-冬莴笋1年3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每667 m^2效益超万元,实现了慈菇、大蒜、莴笋提早上市,增加了种植效益。该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蒜白腐病和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是本县特色名牌农产品之一。年种植面积1667hm^2左右.667m^2收入2000元左右,是泥阳、伏镇大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由于大蒜经济效益高,轮作年限短,造成连年种植,大蒜白腐病大面积发生,尤其是川平低洼地,地块发病率在80%~100%。田间发病死亡率达10%~20%。严重地块高达50%,直接影响大蒜的高产稳产。严重制约了蒜农增收。为此。本单位承担了县科技局下达的“大蒜白腐病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项目。旨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基本摸清大蒜的发病规律,总结出一套适宜本县大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合理安排茬口,调整蔬菜品种,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菜农种植效益,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春大棚黄瓜套种豇豆、大蒜周年栽培模式。667m^2可产黄瓜4200kg、豇豆1800kg、大蒜3500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日本菁为豆科多年生夏季绿肥。1988年开始引进试种于南雅镇柑桔场柑桔园内,而积200亩,1989年试种300亩,从1990年开始在我镇部份果园种植400亩,1990年在我县部分果园推广种植750亩。经四年的连续引种观察,初步确定了日本菁在南雅镇的适应性。现将引种情况及日本菁的种植表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麦-毛豆-扁豆-甜玉米-大蒜高效间套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不断探索农业高效种植技术,其中大麦、毛豆、扁豆、甜玉米、大蒜1年4熟高效间套栽培模式,667m^2产大麦250kg、毛豆青荚600kg、扁豆荚1500kg、甜玉米青果穗1100kg、大蒜青苗2000kg,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东省平邑县生产的大蒜因受病毒感染,退化严重,蒜头蒜薹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出口合格率大大降低,严重制约了大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于1997~1998年引种了脱毒大蒜,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1997年平均每667m2产鲜蒜2947.1kg,直径5cm以上的蒜头(出口标准)达98.7%,比一般种植技术条件下的普通大蒜增产32%,增效48.1%。1 选用优良品种经过引种试验,笔者认为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制、黄河集团联丰公司协助繁育的脱毒苍山蒲棵蒜较适宜本县种植。该品种生育期270d(天)左右,出苗快,幼苗粗壮,株高80~90cm,…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大蒜白腐病在各地大蒜主产区严重发生,主产区之间相互引种是该病暴发的主要因素,缺少抗病品种、多年连作、大水漫灌等均导致了大理州大蒜白腐病的蔓延发展。实施大面积水旱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再结合药剂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大蒜白腐病的为害。云南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冬暖夏凉,有种植冬春早熟大蒜的优良气候条件和种植传统。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蒜黄是大蒜软化栽培产品,质地柔嫩,色鲜味浓,冬春蔬菜淡季上市效益较高。笔从2000年开始进行试验,摸索出一套蒜黄沙培流水栽植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棚窖式栽培或火炕栽培方式,若选择温度适宜的地下水、大蒜品种及栽培设施,则每个栽培季节可种植5茬,每667m^2每茬平均产蒜黄1.71万kg,比常规栽培增产3907.1kg。  相似文献   

16.
我是陕西省乾县临平镇西大街五组的王根社,现年42岁,中共党员,是咸阳市青年星火标兵、县政协委员,与土地爷打了十几年交道,喜欢接触新生事物。2006年5月份我去山东参加了全国WTO大蒜洽谈会,会后引进种植5.5亩中华1号双高杂交大蒜新品种,想藉此获得好收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地膜大蒜—夏黄瓜—秋萝卜高效栽培模式可实现一年三种三收,种植效益较好。大蒜9月中下旬播种,第2年5月中下旬收获;夏黄瓜5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拉秧;秋萝卜8月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一般每667m^2可产大蒜750~1000kg、黄瓜4000kg、萝卜5000kg。  相似文献   

18.
吴海 《中国蔬菜》1995,1(4):26-0
临海镇大规模发展创汇蔬菜素以"天下第一蒜"而名闻遐尔的大蒜之乡江苏省射阳县临海镇,从种植大蒜到养殖紫菜再到引种黄瓜,逐步大规模地发展创汇蔬菜。现已建成蔬菜专业村19个,扩建蔬菜基地3333.3hm2。1994的1至10月份,全镇蔬菜产量近9万1,产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笔者二十余年潜心试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在中高等肥力条件下,种植大蒜、棉花、菠菜、西瓜、尖椒间作套种一年五种五收,每亩效益超万元的高产栽培模式。现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有所启发与帮助。一、田间设置及产量结构1、大蒜为180cm等畦种植,畦垅宽25-30cm,在畦中间栽8行大蒜,行距为18cm,株  相似文献   

20.
黄金3号,原名麦哥娜姆(Magnum),由美国先正达种子公司育成,母本为SF02-C2,父本为SM7062-6。自2006年开始,宁波地区开始少量引种试种,经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企业种植基地3个,引种面积近67hm^2,平均产量867.7kg/667m^2,适宜鲜穗上市和加工籽粒,黄金3号甜玉米因食用品质优,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畅销,受到加工企业和种植农户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