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盆栽与盆景——对盆景的见解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盆景起源于中国,然而到底起源于什么时代呢?对此盆景学术界众说纷纭。一般人所谓的盆景起源,其实都是指盆景何时起始,迄今为止对于盆景起源有九种学说,归纳起来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统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树(植物)石、土、盆,而以树(植物)为其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即是山水盆景也离不开植物。没有生境,就不能成为盆景。这是盆景创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离开植物,否定“盆栽”这位主角,艺术造型再好,也只能是别种艺术品。例如把《鹬蚌相争》、《朽木长江万里图》、(以塑料代植物)贡石(古龙石)、等等没有生境的东西称为盆景艺  相似文献   

3.
纵观夏著华大作《究竟什么是盆景艺术品?》,从题目到内容归根结底是个盆景概念的定义问题。对于盆景的概念,夏先生从盆景史学上之盆景"异名"和哲学领域的盆景创作和欣赏即所谓"三个境界"以及作者素质培养、盆景前景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颇具启迪性。笔者读后亦有管见一二。一、从盆景史学角度分析。中国盆景源远流长,不同朝代,不同作者对盆景艺术品皆有不同称谓,夏先生文中只引了清代"小  相似文献   

4.
刘俊夫先生在《中国花卉盆景》91年第2期发表的《盆景摆件的应用》一文中说:“摆件,顾名思义是摆设点缀品,它是以植物和山石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盆景的配景,衬景或补景。”我以为这定义并没有揭露所谓“摆件”的本质属性。以某一种类传统素材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盆景,还有可能表达不了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为完善其创  相似文献   

5.
宋德钧同志认为“盆栽”音译已流行于世界,建议“盆景”一词应穿上“西装”出国,言下之意是:用“盆栽”来代替“盆景”。我认为,这一意见值得商榷。“盆栽”,是把自然界生长的某些植物“栽”在盆内培植,如盆栽葡萄、盆栽柑桔……等等。进一步,对盆内栽培的某些植物进行科学的修剪、攀扎,使之成为一种活的艺术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树桩盆景”。但它毕竟是栽在盆内的植物,仍然可称它为“盆栽”。但“盆景”就不同了,它的意义是在盆内制(造)景。就是把大自然的景物制(造)于盆钵之中。“盆景”比“盆栽”的范围大了,意义深远了,因而要求也就严格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一些有关盆景的理论书刊中,将盆景中的树木、拳石、小草、苔藓等作为盆景的点缀物,而将盆景中的亭台、楼阁、人物、动物等称为盆景的摆件。事实上,点缀物与摆件的概念是同一的,所指的是同一类事物。如果说盆景中的树木、草苔、拳石是点缀物的话,其定义与盆景的本义相悖。盆景是以盆为纸,树石为绘,构成意境、意趣的艺术品。在一盆盆景中,树石同为造型的基本材料,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即使是以山石为主或以树木为主的盆景中,树石、草苔完全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完美的盆景作品当是树石、草苔的有机结合体,它们在  相似文献   

7.
刘传刚先生: 我从《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5月号彩页上读到你创作的水早式盆景《雪压冬林》。从照片上看,这确实是一盆不可多得的盆景佳作。整个作品,无论从置树、配石、水旱比例乃至林下绿化,都有其独到之处。树木栽植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密而不杂;  相似文献   

8.
盆景与盆栽     
读完贵刊八期阮小勇先生的文章,对其中的某些提法不敢苟同。阮先生建议用“盆栽”来代替“盆景”一词,还举海外一些地区为例。据本人所集的资料看,事实并非全如阮先生所说。海外(主要是日本)确称盆景为“盆栽”,但他们还用“盆植”来称一般盆花的培育,并未混为一谈(其“栽”、“植”的含义均不同于汉语中的意义了)。盆景艺术(尤其桩景)当为植物栽培中盆栽的范畴之内。“盆栽”就象用“中国人”不能表明你的籍贯一样,不能表明盆景属于栽培中的哪一种类。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但自然的并不都是美的。盆栽只是自  相似文献   

9.
根盘制作法对盆栽观赏者而言,根乃决定安定感与年代感的重要因素。盆景界流传着"一根盘"、"二干"、"三枝"的术语。露出地面的粗根,以干为中心,以水平方式均匀地向四面八方伸展,紧密地与地面结合,如此才是好的根盘。盆景盆养时间愈久,根盘就愈漂亮,因此由根盘可判断盆树年代和古老的程度。要想做出根盘好的盆景,需使用浅盆,将土堆得比盆面稍高,让根部跨在堆高的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曾有过不少以八骏为题材的作品。笔者受此启发,尝试创作了盆景《八骏图》。《八骏图》的创作,是先根据表现题材及初步构思,选好配件、植物、山石等材料,然后就所选的材料决定盆景的形式、布局以至盆钵的尺寸。《八骏图》的八马配件,选用了广东石湾的陶土  相似文献   

11.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 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贵刊92年第三期兰农君的文章《盆景作品命名浅议》,认为潘仲连先生的一盆五针松盆景《听》的命名只能迎合低层次的观赏意识。笔者不敢苟同。据愚所知,潘  相似文献   

13.
仔细揣摩《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9期彩页上钱泽滨先生创作的《爱在深秋》刺柏桩景以后,有几点不同看法,希望钱先生及同好指正。笔者愚见,将左边的小刺柏与大刺柏合栽是不适宜的。我未见过该桩景实物,但从照片上看,左边倾出盆外的小刺柏的弧形主干刚好与盆沿的弧线连成一线,长跨度的弧连线破坏了原来的刚阳之美,这是配树与盆景搭配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以我个人之见,我国盆景在南方发展迅速,不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现,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有所突破,如福建榕树盆景研究所对树种特殊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而中原及北方盆景事业发展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树种选择上存在着重大的失误和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一些不能或不耐盆栽的树种做为中原、北方的主要盆景树种。例如,在《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制做技术》等权威性盆景书籍中,就把柽柳、黄荆、枸杞、金银花等列为中原、北方的盆景树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什么是“盆景艺术”,我同意《中国盆景艺术》一书(85年版)的见解:“盆景艺术是以树木、山石等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地再现自然神貌的艺术品。”在这个定义中,既以制作的材料、加工方法区别于其它(如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又以掺有人的  相似文献   

16.
读陈奇元先生《亦谈『舍利型』盆景》一文,很高兴。总感觉盆景论坛有点沉寂,以为谦和太多,活力就不足。但陈先生的论点并不能让我完全信服,于是又来写几句,还望先生不吝赐教。有必要先作个说明:我写《对盆景『舍利型』的思考》没有研究或评说日本『舍利型』盆栽的意思,只不过有感于国内『舍利』风越刮越紧,不由生出杞人之忧,担  相似文献   

17.
读贵刊87年第五期,林忠明先生的《一代风流初露锋芒》一文,其中报道了盆景艺术新秀王孝金夺魁之作《欲穷千里目》榕树盆景。从附图一榕树形格态势来看,是一件可喜的佳作。但从树、石的构图、配盆点饰、命题意境的综合结构等方面来看,情景不协调。而  相似文献   

18.
初见杜木生先生创作的“写生”盆景——《鄱阳湖情思》,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实处无法,虚处有境,自然清新,独树一帜。笔者一向力主盆景艺术创作要不泥成法,既要承继传统,又要敢于创新。更应多制作一些文人写意盆景,把祖国各地旖旎风光物态浓缩在咫尺盆盎中,借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居室生态包装和众心所向回归自然之追求。见到杜先生的作品,就使笔者想起我国南朝时梁代文学批评家在《文心雕龙·隐秀》中一段话:“始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来,经常在盆景刊物上读到陶大奎先生的盆景佳作,很有造诣。最近,翻阅贵刊1994年第12期中间彩页(见左图),视线被陶大奎先生的《古榕》吸引住了。这盆《古榕》无论是素材,还是制作技艺,都不愧为上乘之作。但捧读再三,总觉得有不顺心的地方。仔细揣摩,美中不足的是右侧枝。建议将其去掉。理由是: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一景二盆三几架”不仅是人们品评盆景的序列,同时也成了盆景品评的范围。然而,所谓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一景二盆”自然在盆景二字之内。那么几架,是否也应列在盆景品评的范围之内呢? 毫不否认,几架对于提高盆景的观赏价值关系很大。“精隽之盆栽,如不配合几座,则如同一个人衣冠齐整,而不穿鞋”(《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