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40株西瓜枯萎病病株连续切片2436个组织横断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菌在西瓜植株体内的存在状态是菌丝体和大、小型分生孢子。在病株体内,菌丝体沿导管生长发育,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呈不萌发状态,而且以小分生孢子为主,占孢子总量的88%左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除生长点下位外,病株体内的其余部位均可产生。其数量分布规律是下胚轴和子叶节数量最多,其次是主根和茎中部;在不同级别的病株体内,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数量和病情呈正相关。病菌在病株体内的纵横向扩展主要是通过菌丝体本身不断生长发育来完成的,菌丝体自下而上的扩展有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两种类型。病株体内的病菌数量、病导管数和菌丝上升高度是影响病情发展的三个体内相关因子,它们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使植株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3株棉花内生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将3株内生菌菌悬液、上清液、菌挥发物分别对峙棉花枯萎病菌研究3株内生菌拮抗效果。[结果] 3株内生菌菌悬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O>T>DG3-1;3株内生菌上清液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为T>O>DG3-1;3株内生菌菌挥发物对棉花枯萎病菌拮抗效果为DG3-1>T>O。并对抑制过的枯萎病菌菌丝形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菌丝出现空腔、断裂以及细胞壁部分溶解。重新培养抑制过的枯萎病菌,枯萎病菌可以正常生长,但生长较慢。[结论] 3株内生菌对枯萎病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棉花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棉花枯萎病菌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该病菌在10~35℃下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4~10范围的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7.蔗糖作碳源时,该病菌在PDA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产生量最大,但菌丝干重略低于可溶性淀粉处理;氮源以脲最佳,其次为硝酸钠和硝酸铵.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株棉枯萎病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主酶带有明显不同,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和致病力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番茄枯萎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番茄枯萎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活体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不同地区和生态环境的100株土壤放线菌进行活性筛选及活性菌株作用方式的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初筛后有36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7个菌株抑菌带宽度大于10mm;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活性复筛结果表明,有5株放线菌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其中NY-20菌株抑菌能力最强,其发酵原液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9.28%和83.04%,并可导致番茄枯萎病菌的基内菌丝细胞畸形;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Y-20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保护(56.67%)和治疗(50.18%)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5.
1996~ 1998年 ,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 40 0余株病株样 ,共分离获得 10 8株棉花枯萎病菌 ,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 7号生理小种 ,但其致病性较强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两种致病型 ,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 ,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 2 5℃培养 7天后 ,菌丝为白色 ,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 ,大分生孢子大小为 10 .4~ 44 .2× 6.1~ 2 .0μm,多为马特型 ,适应生长温度为 2 5℃~ 30℃以上 ,除供试 6菌株能在 35℃缓慢生长外 ,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株不易生长 ,吐鲁番菌株 HAI 17在 40℃能缓慢生长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 ,在 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 ,尚未采到 3号生理小种菌株。  相似文献   

6.
七种植物粗提物对常见植物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用生长速率法以辣椒丝核病菌、黄瓜黑星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为供试菌种,对7种植物的12种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龙葵全株粗提物对辣椒丝核和黄瓜黑星病菌、龙葵果实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苍耳果实提取物对辣椒丝核病菌的抑制率均为100 %;黄花蒿(全株)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辣椒丝核病菌的菌丝抑制率都分别达到了78.5 %以上。  相似文献   

7.
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了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菌毒力很强,不仅对其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菌丝抑制试验明确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EC70及EC90分别为920.21mg/L、1387.39mg/L,及2510.15mg/L.康地蕾得浓度在1500~2500mg/L.范围内时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52.19%~82.35%.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离研究证明,土壤中的棉花枯萎病菌侵入棉籽的途径是:从棉株根部侵入棉株体内,然后经由茎秆→果枝→铃柄→铃托→胎座的途径从维管束系统侵入,导致棉籽带菌。带菌棉籽主要集中在棉株中、下部的果枝和靠近茎秆的第1~3果节的棉铃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其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脂质过氧化、麦角甾醇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果胶酶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产生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10.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增加,叶片中GSH含量早期明显上升,后期下降;而根茎部组织中GSH含量逐步上升,后期达到最高水平.氟乐灵诱发处理可提高棉苗体内GSH和GSSG的含量,但是枯萎病菌侵染后GSH和GSSG含量的变化在抗、感病品种间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表现出诱导抗性的棉苗和未处理棉苗间无显著差异.因此,GSH可能与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之间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棉花植株水浸提取液下棉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和SOD、POD、CAT生理活性指标,以及棉花枯、黄萎病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幼苗在提取液的作用下,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先升后降;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曲线整体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萎病菌丝生长呈先降后升趋势,枯萎病菌丝生长呈上升趋势。分析认为在棉花水提取液作用下,棉花幼苗根系正常生长和吸收受到阻碍,使得幼苗植株的SOD、CAT和POD活性发生改变,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棉花有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此病菌在导管中产生大量小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在茎中部及子叶节产生较多,其次主根及下胚轴,病子叶柄与生长点较少。棉株随着病情的加重,病导管中孢子数量随之减少。病棉株体表可产生很大数量大分生孢子,并由大分生孢子某些细胞形成厚垣孢子。用 PDA 或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能产生小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数量有限的大分生孢子。体内外部较易产生小分生孢子,而且数量也大。而大分生孢子则需求特定的营养及生态条件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棉花黄萎病抗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棉花黄萎病抗病机制是很复杂的,既有棉株体固有的抗性,又存在病菌侵染诱发的抗性。棉株遭受黄萎病菌侵染后,以其内部形成一些胶状体、侵填体等物理障碍或产生一些植保素等生化障碍或两者同时发生的反应形式来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14.
西瓜枯萎病田间症状类型及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axysporum f.sp.nuveum)在田间的症状表现有猝倒型、侏儒型和萎蔫型三种类型。此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体、种子及未经腐熟的农家肥。通过土壤、种子及粪肥蒂菌和灌水进行远、近距离的传播。种子表面和内、外部均可带菌。病残体内可带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一株死病株体内约含六千万至一亿多个分生孢子。因此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侵染来源广的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15.
Green leaves of mature sugar beets infected with Pythium aphanidermatum and cotton infected with Phymatotrichum omnivorum had midday radiant leaf temperatures 3 degrees to 5 degrees warmer than adjacent plants with no sign of diseas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persisted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of soil moisture and could be used to detect biological stress imposed by these soilborne root-rotting fungi.  相似文献   

16.
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或腰折病,主要危害棉花苗。立枯病菌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因此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SOD、POD、PPO活性与棉花对红腐病抗性的关系,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温室条件下,对不同棉花品种感染棉花红腐病菌后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棉株受红腐病菌侵染后,体内PPO、POD、SOD 3种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抗病品种中棉29的3种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泗棉3号,而且前者酶活提高的速度快于后者,提示PPO、POD、SOD的活性均与棉花品种对红腐病的抗病性密切相关,3种酶在棉花植株抗病中可能均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与病情严重度的估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并对其病情严重度进行估测,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不同品种棉花黄萎病的病叶材料,在不同发病时期的病谱田和大田同步测定其光谱和发病严重度,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病叶光谱反射特征、微分光谱特征差异。【结果】棉花不同品种、不同发病时期的黄萎病的病叶光谱均随发病严重度的增加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可见光(400~700 nm)到近红外区(700~1 3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光520~680 nm波段范围内尤为明显。当病叶严重度达到b2(25%)时,可作为病害识别的临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研究表明,在红边范围内(680~780 nm)处理间变幅最大,分析后发现红边斜率减小,红边位置发生了“蓝移”,表现出了病害特有的特征。试验证明:434~724和909~1 600 nm为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敏感波段,建立的多个遥感估测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棉花黄萎病病叶光谱特征明显,建立的相应病害反演模型中利用一阶微分光谱723 nm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可用来定量反演棉花单叶黄萎病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北疆棉花苗期病害拮抗菌7B-1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北疆棉花根际土壤中采集土样 36份 ,经室内分离、纯化后获得生长数量占优势的细菌菌株 84个 ,对棉花立枯病的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法拮抗测定 ,共筛选出 2 8个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 ,对其进行筛选、比较后 ,选出拮抗活性较强的 3个细菌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和棉花苗期病害的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最后确定了 7B 1拮抗细菌菌株。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芽孢杆菌 7B 1对新疆棉苗病害强致病菌株R10 5的拮抗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7B 1能引起R10 5菌丝溶解和畸形 ,其代谢物对R10 5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