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成本低、安全环保、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近年来,应用其防治水霉病成为研究热点。笔者阐明了水霉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归纳整理了38科、60种有效抑制水霉病病原菌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提取方法、有效成分和安全性,并分析了中草药对水霉病病原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连、前胡、羌活、川楝子、大黄、苦参、丁香、凤尾蕨、使君子和油茶饼等对水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显著;丙酮超声波法和水煎法是主要的提取方法;抑菌有效成分多为酚类和酮类;中草药对鱼类的有害影响小,安全性较高;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和破坏水霉病病原菌菌体是中草药对水霉病病原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春季在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类疾病,主要分为微生物性鱼病,如赤皮病、竖鳞病、水霉病;寄生虫性鱼病,如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鲺病、蛭病、钩介幼虫病;以及气泡病、萎瘪病等其他鱼病。重视春季鱼病的防治工作,调节水质,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3.
冬春季水温低,鱼类的病害相对较少,但有些疾病极易在冬春季发生,应注意预防和对症治疗. 一、水霉病 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的鱼病.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春成鱼池放养的鱼种最易发生.当鱼体受伤后,水中自由活动的水霉菌孢子侵入伤口,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鱼体寄生水霉后,由于菌丝吸取鱼皮肤组织内的营养,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瘦弱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4.
水霉病和赤皮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等淡水鱼类,发病季节多为早春和晚秋,主要发生在鱼苗放养阶段。水霉病和赤皮病同时发生,用药防治效果甚微,损失极大,因此,水霉病和赤皮病的防治重在预防。笔者根据水霉病、赤皮病的发病原因,对传统的防治技术加以改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鳃是鱼类主要的呼吸器官,对维持鱼类正常生命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鳃的病变直接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对鱼类的生长乃至存活均会造成严重影响。鳃霉病是鱼类常见鳃病类型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极大损失,已引起广大养殖户和鱼病防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尽管如此,笔者在辽宁地区进行鱼病诊治与病例采集工作时发现,许多养殖户和鱼病防治工作者对鳃霉病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和看法。经常有  相似文献   

6.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是一种不易防治的鱼类常见病.水温低于20℃时感染率最高,对受精卵的孵化和冬放鱼种的危害最大,每年死于该病鱼种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水产食用鱼类养殖中发病率较多的是水霉病,因为水环境中细菌繁殖较快,尽管孔雀石绿防治水霉病具有成本低、疗效好的特点,但因其有"三致"的后果而被禁用。硫醚沙星是孔雀石绿的理想替代品,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生动物的水霉病,具有成本低、效果好,使用安全、方便、无残留的特点。国家水产药物评委、著名鱼病专家陈昌福教授的试验结果表明,硫醚沙星对引发鱼体水霉病的真菌有独到的杀灭作用,同时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菌和柱状嗜纤维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现介绍硫  相似文献   

8.
1 水霉病(肤霉病) 由水霉菌、丝霉菌等真菌感染龟体引起.龟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处或在狭小的水槽中易发本病.病变多发于龟头部、四肢、尾部.病灶部位有大量的白色棉絮状的菌丝,初病时病龟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严重时病龟消瘦,菌丝着生处的皮肤溃烂.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多发.彩龟、锦龟易发本病.防治:(1)适当的日光浴对防治本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抑制水霉菌的滋生.  相似文献   

9.
一、水霉病 此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和绵霉附生于鱼皮肤而引起的。犹如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分泌毒素,破坏鱼体组织,使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瘦弱死亡。该病危害各种养殖鱼类和鱼卵。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 2、每立方米水体用孔雀石绿0.15-0.2克,兑水全池泼洒。 3、用3-5%的盐水浸泡鱼体5-8分钟。  相似文献   

10.
新品扫描     
浓戊二醛溶液 戊二醛,英文名:Glutar aldehyde。戊二醛原液是卫氏鱼康公司与上海复旦大学共同采用双环戊二烯氧化法生产的消毒剂。本项目承担2003年国家级"星火计划"。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消毒、农药、兽药、皮革鞣制工业水处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确定的防治乙肝病毒的消毒剂。 主治鱼类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暴发性出血病及竖鳞、打印、烂鳃、疖疮等疾病;虾蟹类的黑鳃病、腐壳病、烂肢病、水霉病。并对鳜鱼、鳗鱼、蛙类的病毒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重要疾病,其相关防治策略尤其是环境友好的绿色生物防治制剂研制与应用是近年来科研与养殖一线的关注点。本研究通过分子扩增、测序以及生化鉴定等方法,从患水霉病的异育银鲫中分离鉴定了一株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 JY1,并从正常淡水养殖环境中分离获得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JD;2个菌株与寄生水霉菌株SP/OM/UK/H4/2021和荧光假单胞菌菌株L321的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85%和100%。荧光假单胞菌JD与寄生水霉JY1的体外对峙试验结果显示,JD可在长满寄生水霉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缓慢而持续抑杀JY1,直至JY1菌丝全部降解;菌株JD和JY1在液体沙氏培养基中共培养时则显示,共培养的寄生水霉JY1出现菌丝管壁破损,菌丝折断、脱落,孢子囊壁破损,菌丝和孢子囊内孢子逸出等现象,最后大量菌丝降解、死亡。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JD或其分泌成分具有开发成防治淡水鱼水霉病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用“鱼用腐敏”在哈尔滨地区的池塘养鱼业中对因捕捞、运输受伤鱼类的消毒、防病处理;外用、内服治疗细菌性传染性及寄生虫病;调节、净化不质,以及作为饲料添加剂防病、促生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鱼用腐敏”对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烂鳃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防治水霉病,对某些生性原生动物有杀灭作用,防治创伤效果理想,能有效净化水质。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能防治某些疾病,还能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3.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可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动植物体表、体内均可生存。寄生鱼体并引起疾病的主要是藻状菌纲的水霉目、芽枝霉目的一些种类。鱼水霉病就属于真菌性鱼病,笔者就该病的防治做一论述,几点拙见,仅供参考。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痩,最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水霉病由水霉菌引起,能感染包括鱼类、两栖类在内的多种水生动物,严重损害水产养殖行业的经济利益。由于水霉菌具有多宿主、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及时监测水体中水霉菌及其孢子的浓度成为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水霉菌LAMP检测方法,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在链置换聚合酶(Bst酶)的作用下,62℃扩增60 min,扩增结果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荧光染料两种方式观察得到,最低可检出102个拷贝,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某林蛙养殖场的蝌蚪池水霉菌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证明该养殖场的蝌蚪池中存在水霉病暴发和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家畜三类真菌感染性疾病:地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透明丝孢霉病。地霉菌病是由白地霉感染引起的疾病;组织胞浆菌病是由双相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人和其他动物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弥散性、肉芽肿疾病;透明丝孢霉病是由不产色素真菌引起的疾病。现从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和治疗等方面,阐释这三类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属三苯甲烷类染料,化学名称为四甲基代二氨基三苯甲烷,结构见图1。在水产养殖中,孔雀石绿主要用来抗真菌感染和杀灭寄生虫,一般用于鱼类防治水霉病、烂鳃病以及寄生虫等。因其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曾在水产养殖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鱼水霉病,也叫肤霉病,是由水霉科菌类引起的鱼类疾病。一、流行情况水霉在淡水中存在广泛,在国内外都有流行的报道。水霉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13℃~18℃。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5℃~26℃水温内都可以生长繁殖,有的水霉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以生长繁殖。水霉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水产动物都可以感染,在水产动物尸体上水霉繁殖特别快,所以,水霉是腐生性的,对水产动物是继发感染,而没有受伤的就一律不感染。在活鱼卵上有时可以看到水霉抱子的萌发和穿入卵壳,并悬浮在卵的间质或卵间隙中生长并分出侧枝的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中华倒刺鲃在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肠炎病、肌肉溃烂病、气泡病、水霉病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疾病发生率,有效防治中华倒刺鲃疾病发生率,提高水产池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三、鱼病 鱼种受伤,在越冬期容易感染水霉病和竖鳞病;消毒不彻底,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等寄生虫也容易感染;特别在冬末春初,各种病毒性疾病和气泡病也时有发生,引起不同程度死鱼。其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积极治疗”的原则,具体是: 1.越冬池在放养鱼种前应严格消毒,鱼种入池前也要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水霉病给世界淡水养殖业带来了破坏性影响。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水霉菌,隶属于卵菌纲。水霉菌流行范围广、危害性强,在土壤、淡水环境中广泛分布。水霉菌细胞壁无几丁质,不同于真菌,其菌丝体发达,纤细而分支繁多,并可深入机体内吸收营养;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生活史相对简单,包括游动孢子、孢囊与孢子囊等阶段。抗生素等应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所以一些新型药物被开发出来。文章概述了水霉病的分类状况、病原菌、临床症状及防治等方面的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