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玉米B73黄化苗叶片为研究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并获得高活性的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优化PEG-Ca2+介导的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转化条件,探索电击介导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瞬时转化方法。同时,以荧光蛋白为报告分子融合细胞器定位信号,建立玉米叶肉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系统,进一步验证该瞬时表达系统具备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酶解法分离获得的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经过FDA染色统计发现,95%的细胞结构完整且活力较高。在PEG-Ca2+介导瞬时转化方法中,当PEG浓度40%且质粒量增加至25 μg时转化效率达到最高,为51.28%。在电击介导瞬时转化方法中,当电压为350 V且电击时间为5 ms的条件下电击转化效率最高,为32.66%。通过将核定位信号NLS与eGFP基因融合转入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eGFP成功定位于细胞核。通过将叶绿体定位基因ZmMSH1DsRed2基因融合并转入,DsRed2蛋白成功定位于叶绿体中。在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中过表达ZmDHDPS基因,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确定了ZmDHDPS高表达活性,并显著提高原生质体细胞内游离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经胚胎发生高频率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如Kao(1970)和Miller等(1971)从悬浮培养的大豆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但在以后的多年中进展不够大。据报道,已从幼荚子叶、幼苗根、叶肉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等外植体游离出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并进行了大量的分化研究,但最终都未能得到再生植株。卫志明和许智宏于1988年首次由大豆幼荚子叶分离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大豆原生质体的产率和脂肪酸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新生叶片及子叶的原生质体产率较高。缺水处理使子叶细胞、原生质体中的脂肪酸脱饱和程度减弱,不饱和脂肪酸向饱和脂肪酸转化,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则不存在这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细胞骨架通过结构的重排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真菌微丝结合蛋白的一段保守结构域lifeact及小鼠MAP4的微管结合结构域MBD,构建与荧光蛋白EGFP融合表达的瞬时表达载体,利用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成功观察到了橡胶树叶肉细胞中微丝和微管骨架的结构,并通过对原生质体细胞进行不同处理观察胞内微丝和微管骨架的结构变化。此外,本研究还成功的捕捉到橡胶树原生质体细胞中微丝及微管的动态行为。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是本世纪植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近年来,由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及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成功,是现代生物学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应用细胞和组织培养,不仅能解决许多基本的生物学问题,而且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快速无性繁殖和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是本世纪植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近年来,由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及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成功,是现代生物学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应用细胞和组织培养,不仅能解决许多基本的生物学问题,而且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快速无性繁殖和建立无病原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利用小孢子、单个细胞和组织的遗传变异技术,已经或即将育成更多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这个术语是1880年Hanstein首次提出的,其含意是指植物细胞壁内的生活物质。到1892年,Klercher才第一次用机械法获得原生质体。由于此法获得原生质体的产量低,而且不能从分生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因此直至本世纪50年代末仍无重大进展。自从Cocking在1960年用酶法首次从番茄根尖分离出大量有活性的原生质体以后,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便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生物工程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 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2.1 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是进行植物遗传操作和细胞融合与杂交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得体细胞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自从1960年 Cock-ing 首次发表由烟草叶片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以来,原生质体培养方法经过30年的不断改进,已在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马铃薯原生质培养最早的工作始于  相似文献   

9.
体细胞种间杂交在许多情况下获得了杂种植株和杂种试管植株。杂种植株基本上与有性双倍体相似,虽然有时具有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特点。该项研究工作的任务在于研究马铃薯栽培种和野生种体细胞的杂交。在我们以往的著作中已经叙述了从得自分生组织的试管植株的叶肉分离原生质体、培养  相似文献   

10.
应用油菜素内酯(Brassimolide,以下简称B R)预处理大麦幼苗,对大麦叶向原生质体培养具有良好的生理效应,表现能延长原生质体活力,促进细胞分裂。在相同条件下,BR处理的比对照组的呼吸强度、ATP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明显提高,从而延缓了大麦叶肉原生质体活力的衰退。试验结果表明,BR预处理大麦幼苗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作为植物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茶树原生质体研究极少,本文简要回顾了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总结了茶树原生质体的研究现状,结合原生质体制备体系的各个环节讨论了现有茶树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良茶树原生质体制备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豆愈伤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培养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生质体是探究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的理想材料,为了高效率制备大豆原生质体及其稳定培养,以交大05-133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对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离析酶等酶解液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原生质体高效制备方法的酶解液配比,同时探讨不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原生质体酶解条件;通过对比在低熔点琼脂固体液滴培养与液体培养这两种不同培养方式下细胞的增值速率,以期建立高效的愈伤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结果显示,最佳酶解液配比为:2%纤维素酶+0. 1%果胶酶+1%离析酶,在该酶解液配比下酶解5 h,所得到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达到(3. 976±0. 86)×10~6个·g~(-1)。用KP8培养基对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结果显示固体液滴的培养方式更适合原生质体的分裂,原生质体植板率高于液体培养,并且在25 d内分裂形成致密的细胞团。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向日葵锈菌的致病机制,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向日葵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个芽管,遇到合适结构的气孔后,在气孔上方形成附着胞从气孔侵入,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病菌菌丝多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侵染中、后期,被侵染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变形,细胞器解体,细胞崩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供了大豆(Glycine max)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原生质体和小麦叶栅栏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建立了大豆和小麦原生质体融合的实验程序和融合体筛选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形状不同的大豆悬浮培养细胞分成三种类型;园形和椭园形(A类)稍长形(B类)和长形细胞(C类)。A类细胞分生能力强,经多次分裂形成多细胞团;C类细胞多数为老化细胞,能分裂但不能形成细胞团;B类细胞在悬浮细胞中含量很少,大部分能分裂形成细胞团。在用悬浮培养细胞游离原生质体的过程中,A类细胞几乎全能游离出原生质体,B类细胞大部分能游离出原生质体,C类细胞几乎不能游离出原生质体。因此,在游离悬浮培养细胞时,在原生质体中含有少量未去壁的C类细胞和极少数B类细胞可不必用其它的方法分离出去,因为C类细胞不能形成细胞团,那么经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和分化再生的完整植株可能几乎都是由原生质体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无融合生殖能用来固定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可是还未发现以无融合方式进行繁殖的栽培稻或野生稻种。高粱是目前已发现具有高频率兼性无融合生殖(80%)的唯一禾谷类作物。我们试图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进行无融合生殖基因的属间转移。 在诺丁汉大学,我们用水稻品种T309的胚细胞悬浮培养LB-1-作原生质体融合的有效受体,而供体高粱原生质体则由叶片分离。按照常规标准程序,从T309的LB- l悬浮培养分离水稻原生质体,从具无融合生殖基因的高粱系R478分离出叶原生质体。水稻原生质体用乙二酸荧光素(FDA)活体染色容易鉴定。 用电融合液把原生质…  相似文献   

17.
影响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褐化的主要因素是6-BA和基因型,还有NAA等其它因素。在相同浓度的6-BA下,同一材料的原生质体褐化率在NAA1 2mg/L时最高,在0 8和1 0mg/L时相近。在相同NAA浓度下,6-BA浓度越高,同一材料的原生质体越容易褐化。原生质体褐化率与基因型也有关。在相同的NAA和6-BA浓度配比下,6个材料的原生质体褐化难易顺序是CW-2-3>CW-1-4>CW-2-7,A-1>82-75>2-10,二倍体野生种的原生质体比双单倍体品系的更容易发生褐化。AgNO3可抑制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的褐化,从而提高细胞分裂频率。在本试验中,0 6mg/LAgNO3抑制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分裂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王萧  曹淡君 《杂粮作物》1998,18(4):47-49
沈阳农业大学生化教研室成功地研制了一种纤维素酶SN8805。为了进一步确定其性能和质量,将其用于分离玉米,水稻,烟草等植物原生质体。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在分离原生质体方面具有解壁快,存活率高等特点,但是使用时因材料不同,浓度和辅助酶和加量等条件应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海马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透射电镜,在超显微结构水平上对淡水和海水栽培的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L.)植物叶肉细胞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海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质膜明显向内折叠,出现大量大小、形状各异的质膜突起,以及质膜片层;而淡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质膜向内折叠不明显,质膜突起少见。相对于淡水栽培,海水栽培的海马齿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变小、数量增多;形状变短,由肾形、梭形或弓形变成椭圆形或一端膨大的不规则形状;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清晰完整,垛叠程度增加,叶绿体没有受到明显伤害;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淀粉粒表面出现皱褶,形状由长椭圆型变成短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电子密度变低;叶绿体上脂质体增多且体积变大。线粒体数量增加,但体积变小;形状由圆球状或棒状变成椭圆体状;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所形成的嵴清晰,但海水栽培的海马齿叶肉细胞线粒体外膜模糊,受到轻微伤害。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参与胡萝卜的双亲的核基因和胞质基因都可能参与融合事件,发生核基因和胞质基因重组,产生大量多样化的遗传变异个体,以期获得新的种质资源。以人参和胡萝卜原生质体为实验材料,筛选出适宜人参胡萝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PEG融合的PEG质量分数为50%,CaCe.2H,.O浓度为2mmol/L,PH值为10。适合人参与胡萝卜叶肉原生质体融合的电融合参数为AC强度40/cm、AC作用时间为40s,DC强度为1000V、作用时间50tzs,脉冲4次,循环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