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改进棉花栽培技术,皮棉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年战胜了低温、阴雨、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在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同时,全县3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3.8斤,比1971年增长一成多,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单位。如大新公社中兴大队亩产皮棉197斤,县委在中兴、团结大队的22亩试验田,亩产皮棉230斤。几年来,通过总结群众经验,对棉花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双沟公社孟圩大队的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在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大干社会主义农业,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搞棉花丰产试验.1973年3.08亩丰产试验田,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3.15亩试验田,亩产皮棉322.04斤;1975年在连续  相似文献   

3.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5.
<正> 1981年,在岗王公社李中口大队第四生产队的0.6亩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田里,从棉花花铃期开始,半月左右一次,连续三次喷施磷酸二氢钾,亩产皮棉达235斤.1982年,在同一块棉田,实行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品种是河南69选系(303和304各半),分别在6月29日,7月11日,7月20日,7月28日,8月25日,连续五次,用机动喷雾器喷施磷酸二氢钾,在7、8月份阴雨多(降水529毫米)、日照少(292.2小时)的情况下,获得亩产皮棉258.3斤,比对照增产13.4%,80%以上是优质棉.据8月15日  相似文献   

6.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8.
凤台县张集公社前崗大队第七生产队,1964年在棉田进行了追施氨水增产效果試驗。其中有一点二亩迫施氨水(折合每亩二十斤,每斤兌水三十五斤),另外有一点五亩未追施作为对照。通过試驗,追施氨水的,亩产皮棉一百零二斤,未追施的,亩产皮棉七十八斤,追施氨水比未追施的增产30.7%,每斤氨水增产皮棉一点一斤;同时,还抑制了棉虫的为害,給棉田追施氨水打开了出路。1964年初,社員对氨水还不熟悉,今年决心在棉田大量使用。棉田怎样追施氨水呢?他們的做法是: 一、开沟深施:氨水是一种很好的液体氮素化肥,容易揮发,如果浇在地面上,不仅降低肥效,而且揮发出来的氨气对棉花植株还有毒害,輕的叶色变黄,重的叶子变干。因此,必須开沟深施,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塑料薄膜在生产上的大量推广应用,一个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棉花栽培新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和完善。据1983年统计:全省植棉面积84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25斤;其中覆膜棉田33万亩,亩产皮棉160斤,仅这一项全省就增产皮棉20余万担。  相似文献   

10.
“六五”期间,我校承担的国家和省攻关项目及其他研究课题共取得九十三项科研成果,其中四十二项获奖,包括国家发明奖一项,部级奖六项,省级奖三十五项。“平原县棉花大面积增产技术开发试验”经过1982~1984年三年工作,三十万亩棉田亩产皮棉由87斤提高到1982年的164.2斤,1983年的185.3斤和1984年的177.4斤,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指标,三年累积经济效益2019万元,为科研投资总额的67.3倍。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黄淮海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四个万亩开发区总产增加8349.1万斤,斤粮成本降低2分以上,经济效益1302.7万  相似文献   

11.
貴池县烏沙公社新庄大队第十生产队,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实验,钻研植棉技术,积累了麦棉两熟的丰富經驗。从1956—1964年,除1959、1960二年外,其余年份棉花亩产皮棉均达百斤以上,小麦产量亦达百余斤。特别是近两年来,棉花增产十分显著,全队植棉二百一十四亩(占旱地96.8%),1963年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一点五斤,1964年虽然棉花生长后期遇到长期严重的干旱,預計仍可达到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七斤,是我省沿江地区大面积麦套棉的丰产典型。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地膜棉栽培是从1981年小面积试种开始.1982年在全市各县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1983年推广种植26.8万亩,占棉田铺地面积的7%.其中两熟地膜棉22.4万亩,亩产皮棉112.9斤,比露地棉89斤增产23.9斤,增26.85%.三年来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棉花栽培在全市不同的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的地区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棉田多为岗坡早薄地,土层薄,肥力低,不耐早涝,棉花产量低而不稳。从1980年开始,我们在遮山公社梁洼大队14生产队进行了冬季套犁深耕与一般耕犁对比试验。一般牛耕犁5一7寸的棉田,亩产皮棉78斤,深耕套犁l尺的亩产皮棉94个,增产21必,虫害减少14肠。深耕套犁的时间是在封冻前进行,前犁后,顺犁沟的犁底层,再犁一遍,让其晾生,充分霜冻风化接纳雨雪;早春结合施肥掩粪,浅  相似文献   

14.
棉花枯萎病菌随病籽传播,一旦定居土壤,铲除极难。重病田内的棉花受害最重,产量损失也最大。碧溪公社十一大队十队,1965年发现有零星棉花枯萎病,嗣后发病面积逐年增加,病情日趋严重,1973年发病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63.5%,不能立苗的重病田占总面积的5.65%。1966年皮棉亩产189斤,1967年以后几乎每年下降20斤,1972年平均亩产只有82.3斤。自1973年起,试种抗病棉后,病情基本控制,产量也几乎每年上升20斤,1975年皮棉亩产144.1斤,1976年,气候条件虽然不利,皮棉产量也达到了125.1斤。因此,选用抗病品种确实是综合防治重病田,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棉花生产传统上惯用早抪、稀植,人工整枝,争取“三桃”,生育期长,病虫危害重,管理繁杂,劳动强度大,投资多,产量不高.为了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几年来,我们和裴村大队科研站,共同进行了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7年示范种植186亩,平均亩产皮棉114.2斤,其中有14.5亩达168斤。1978年示范种植127亩,平均亩产皮棉131.5斤。较常规种植增产2—3成。前茬油(艹才)平均亩产86斤。高密化除棉田在栽培管理上和常规管理不同,也和过去“万株小棵早打顶”不同。  相似文献   

16.
锦西县钢山公社钢西大队第八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获得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三百斤;全队播种棉花(黑山棉一号)三十二亩一分四,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他们战低温促早熟夺得棉花高产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兴公社金星大队广大干群,破常规,创新路,从1973年开始,大搞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夺得了粮棉双高产.粮食亩产1973年为1325斤,1974、1975年过双纲;皮棉亩产1973年为186.2斤,1974年为202.5斤,1975年达到232斤.三年的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三麦高产.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麦田不留空幅,全部种散播麦,每亩可增加30—40%的麦子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全国棉花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孟圩大队党支部在狠抓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同时,带领大队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大搞丰产田.1973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08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获得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15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和江苏棉一号大铃,又获得了亩产皮棉322.04斤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我们清丰县大屯公社李纪庄大队,常年种花生700亩,由于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夺得了粮油双丰收。1977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729斤,花生亩产235斤,向国家交售粮食15万斤,油品1.6万斤,花生果2万斤.提高思想认识摆正粮油关系我们大队地处黄河故辺,是花生产区,1968年以前,粮油产量低而不(禾文),粮食亩产300斤左右,花生亩产70斤上下,随着“农业学大(宀在)”运动的深入发展,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20.
辽阳县小屯公社高城子大队今年在天旱、蚜重、遭风灾的情况下,高粱又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695斤。这个大队从1959年以来,除1960年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产量略低外,每年高粱平均亩产都稳定在600斤以上,7年平均(包括1960年)亩产639斤。解放初期,高粱平均亩产只有200斤左右,产粮不够消費,每年要由国家供应粮食30多万斤。但是,自合作化后,特别是建立人民公社以来,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几年来虽然由于扩大棉田和基建用地,减少粮田2,200多亩,增加人口520多人,粮食不仅自給,而且每年还向国家交售10~20万斤商品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