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评价多肉植物的耐热性,以6种景天科多肉品种为材料,通过短时高温胁迫处理,用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其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升高,供试材料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供试材料半致死温度(LT50)介于53.17~61.68℃之间.根据LT50结果,确定供试的6个景天科多肉品种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菜心的偏分离遗传特性,以菜心材料"四九-19号菜心"和"3T6"杂交得到的F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利用从133对芸薹属SSR引物中筛选出的40对SSR引物对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重组自交系中具有78个SSR标记多态性位点,其中46个位点定位在建立的含有10个连锁群的菜心遗传图谱中。偏分离分析发现,遗传图谱中有31个位点表现偏分离,占定位于图谱中位点的67.39%。其中偏向母本"四九-19号菜心"的位点12个,占总偏分离位点数的38.71%;偏向父本"3T6"的偏分离位点19个,占总偏离位点数的61.29%。检测到4个偏分离热点区域,分别位于连锁群LG3、LG4、LG5和LG6上,其中3个偏向父本"3T6"、1个偏向双亲,推测配子体选择可能是产生偏分离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条件及其诱变性状,本实验以3个不同品种菜心为材料,研究了EMS不同浓度(0%~3.5%)和不同浸泡时长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0%~3.5%)的提高,3种菜心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活率均逐渐降低。同一品种在相同EMS浓度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降低。最终确定2.5%EMS浸泡4 h为诱变‘特靓王45天尖叶菜心’和‘油绿701’的最佳条件,3.0%EMS浸泡4 h为诱变‘油绿702’的最佳条件。经EMS诱变菜心幼苗的变异表型有黄化、叶缘不规则、茎部紫色或黑色等性状。本研究结果为菜心的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菜心在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均可抽薹开花,为解释菜心开花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四九菜心’为材料,利用菜心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了光敏色素B基因(BcPHYB)。通过构建系统树,发现菜心BcPHYB类似于早花大白菜BraPHYB2,并且在5’UTR中存在20 bp的InDel。菜心BcPHYB在pre-mRNA加工中存在着选择性剪接,一部分转录本会保留1号、2号或3号内含子,导致相应的BcPHYB蛋白产物中插入或者缺失部分氨基酸序列片段。本研究分析了菜心BcPHYB的InDel变异与选择性剪接情况,为阐释菜心对光周期不敏感的开花分子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试材料田间第1播期的开花期,以及第2、3播期的孕穗期和开花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玻璃温室的温度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鉴定结果有效。39份供试材料耐热性总体表现优良。佳稻2806、贡两优17和荃优803等3个耐热性强的品种可优先审定后在热害常发稻区进行推广应用,其中佳稻2806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利用。29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可根据其他性状综合表现进行审定,并在热害常发稻区推广应用,其中扬辐糯4号、襄中稻2号、金籼占925、华珍166、襄中稻3号、楚晶丝苗、福香288和黄华占等8个耐热性较强的常规品种(系),在耐热性育种种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7个品种耐热性表现一般至较弱,其中源两优888、CD3A/宜恢80和19香等3个耐热性较弱的品种应优先淘汰。华两优2134、华两优8620、沪研优1017和南红3号等4个耐热性表现一般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印度梨形孢显著提升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常施用化肥既影响蔬菜品质,也会对土壤造成危害,因此研究了印度梨形孢对四九黄菜心的增产提质作用,以期为四九黄菜心的无公害栽培以及新型菌肥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印度梨形孢菌剂与市售4种生物菌肥(翻天福地、多抗3+1、EM-1、益生菌原液)对四九黄菜心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菌剂能显著提高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印度梨形孢菌剂处理组,产量为25012.5 kg/hm~2,与对照组(CK)相比提高8.7%;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93%、1.52 mg/g和343.26 mg/kg,分别比CK组提高24.00%、31.03%和13.96%。建议农民在四九黄菜心种植前,用印度梨形孢菌剂拌种,可显著提高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四九菜心属于大棚栽培的菜心品种,菜叶顶上有着小黄花,口感脆嫩,好看又好吃。那么,四九菜心如何种植呢?1.种植时间。四九菜心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秋两季,生长周期很短,从播种到收获大约只需要40多天时间,种植过程也比较简单。2.播种方法。首先是播种,四九菜心可采用沟播法,开小沟的深度2厘米,小沟之间的间距10厘米,之后在小沟内浇水,水  相似文献   

8.
以耐热性不同的4个芹菜品种(韩育黄芹,3号,黄心芹,申香芹)为材料,在15,25,30,35℃不同温度条件下(以20℃为对照),通过对不同耐热品种的比较分析,研究高温胁迫对芹菜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30℃高温条件下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且品种耐热性越强,受抑制程度越低.高温对幼苗的根系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株高影响不明显.同时,在35℃高温处理下,不同耐热性芹菜品种植株相对生长量表现差异显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Ⅱ和qP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表现为芹菜品种耐热性越差,下降趋势越明显,NPQ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进一步模拟38℃高温,调查热害指数发现72 h高温处理后各品种芹菜差异最显著,且与田间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了解菜心光能利用效率的规律性,可为具优良光合性状菜心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据此,本研究选用在二份耐热性强和二份耐热性弱的菜心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强和温度的上升和下降的日变化,四份菜心材料的初始荧光(Fo)、相对可变荧光(VJ)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能量(DIo/RC)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最大荧光(Fm)、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则出现先降后升的情况;除Fo的最大峰值在四份材料中均在13:00时外,耐热性强的材料其余参数的最大或最小峰值出现在光照强度最大的13:00时且变化幅度较小,而在耐热性弱的材料中这些值的变化幅度大且出现在日最高温度的14:00。另外,随着光强和温度的降低,各荧光参数又逐渐向初始水平恢复,但耐热性强的菜心品种的恢复速率高于耐热性弱的菜心品种。这一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可考虑作为评价菜心材料耐热性强弱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8种屋顶绿化木本植物的耐热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适应屋顶特殊环境的木本植物,对于丰富屋顶绿化植物种类、发挥屋顶绿化的生态和美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温胁迫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为了探索屋顶绿化木本植物的耐热性,研究其在屋顶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笔者以屋顶上生长的白榆、柳树、构树、杠柳、小叶杨、金银木和较适宜屋顶绿化的金叶榆、珍珠梅8种木本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梯度热处理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配合Forstst2.1统计分析,对8种木本植物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经梯度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S”形曲线。通过Logistic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LT50,由高到低依次为:杠柳65.30℃、金银木63.80℃、小叶杨57.85℃、柳树56.84℃、白榆55.87℃、珍珠梅49.94℃、构树44.81℃、金叶榆43.98℃。8种植物材料中,杠柳、金银木的耐热能力最好,柳树、白榆、小叶杨次之,珍珠梅、构树、金叶榆耐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菜心SSR标记数量不足、已开发的位点多态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四九-19’和‘3T6’两份菜心材料进行基因组Survey测序,规模化开发多态性SSR标记。两个菜心材料分别获得55 649 657个和59 300 433个Clean reads,分开拼接组装得到430 483个和499 876个Contig。在两个材料的Contig中搜索到共有的SSR位点为30 696个,其中以二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序最为丰富,占总SSR位点的67%。分析比较发现,3 652个(12%) SSR位点在两份测序材料间具有潜在多态性,随机挑选50个SSR位点进行PCR扩增验证,48对(96%)引物在4份菜心材料中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31对(62%)引物在两份测序样品间具有多态性,19对(38%)引物在另两份菜心材料间具有多态性。结果表明,利用基因组Survey测序能开发SSR标记和开发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本研究开发的多态SSR标记将进一步为菜心分子标记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就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萱草品种耐热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筛选出能反映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对6个田间表现出不同耐热性萱草园艺品种叶片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温下其叶片含水量变化大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上升与其耐热性呈负相关,而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上述生理指标可作为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主要针对雄性不育系杂交菜心在南北方制种时南北气候的差异性和雄性不育特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从耕种的播种时间地点的选择、播种方式和花期调整,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授粉时的多个方法提高授粉率,种子的收获方式和验收标准等多个方面对雄性不育杂交菜心的制种规程进行了总结,为杂交菜心的种子生产作简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组合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选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及其丰产性较好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搭棚盖膜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处理(7月1日-8月10日,09:30-14:30,35~43℃),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材料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万恢88、万恢815、R 2664、R 1004和万3B、万9B表现耐热性强,其中恢复材料R 2664和R 1004的耐热性优于对照明恢63,保持材料万3B和万9B的耐热性优于对照宜香1B.供试杂交水稻中耐热品种(组合)有万香优1号、万优9号、万优2号、万9A×万恢815、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其中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的耐热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温胁迫指数与水稻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胁迫环境下结实率和空壳率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花期高温胁迫致使水稻亲本材料及杂交品种(组合)的结实率下降,空壳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印度梨形孢菌剂与市售四种生物菌肥(翻天福地、多抗3+1、EM-1、益生菌原液)对四九黄菜心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菌剂能显著提高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印度梨形孢菌剂处理组,产量为25012.5 kg/hm2,与对照组(CK)相比提高4.6 %;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93%、1.52 mg/g和343.26 mg/kg,分别比CK组提高24.00%、31.03%和13.96%。  相似文献   

16.
紫花地丁种子的萌发性状及其栽培繁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本美  孙运涛  孙超  魏玉凝  郭琛 《种子》2003,(5):24-25,28,T001
紫花地丁是北京地区早春开花的野生花卉。萌发过程中种子对温度十分敏感 ,既忌高温 (>30℃ ) ,又忌低温(<2 0℃ )。在高温下根系变褐色并霉烂 ,在低温下萌发及生长缓慢。最适发芽温度为 2 5℃。田间播种试验表明 ,撒播当年5月采收的野生紫花地丁种子 ,最适播种期为 8月下旬。与此前 (7月 )此后 (9月 )播种期相比较 ,8月播种的出苗率及植株生长量最高 ,并于当年 10月初开花。种子最适播种量为 1g/ m2 。  相似文献   

17.
粳稻超优1号背景回交导入系的耐热性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不可避免地影响水稻的生产。本研究以粳稻品种超优1号为轮回亲本与9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供体品种杂交培育的BC2F4回交导入群体为材料, 通过开花期高温胁迫, 共初筛到124个耐高温单株; 以粳稻为供体的回交导入群体出现耐热个体的频率高于籼稻供体的导入群体, 表明粳稻资源中同样存在耐热有利基因。经对初筛后代的耐热性重复鉴定和在正常条件下的性状评价, 发现有80个株系的结实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 耐热性选择效率为64.5%, 这些耐热导入系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在高温胁迫和正常条件下均出现广幅分离, 从中鉴定出耐热性和产量性状均显著好于轮回亲本的8个优良导入系。在3个耐热导入系的聚合F2群体中, 筛选出耐热个体的平均结实率在80%以上, 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和最高聚合亲本, 从中获得106株耐热性极显著好于聚合亲本的单株, 显示出较理想的耐热性聚合效果。通过对耐热导入系和轮回亲本在正常和高温胁迫条件下的产量以及相关性状的表型比较分析, 有助于提高对水稻耐热性状筛选中的供体选择、选择效率和筛选方法等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本研究获得的高产耐热聚合系, 将为水稻耐热有利基因发掘和耐热性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提供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北方夏季生长的观果植物,增加北方地区观果植物种类,丰富该地区植物景观,以不同原产地的6种观果植物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其在不同梯度温度处理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LT50),并通过夏季田间及高温胁迫形态学观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6种观果植物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S”形曲线;6种观果植物高温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蓝叶忍冬(62.31℃)>欧洲火棘(61.67℃)>紫珠(61.10℃)>海州常山(57.12℃)>吴茱萸(57.10℃)>刺梨(53.23℃);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定基本一致,半致死温度可以作为其耐热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东农冬麦1号低温下抗寒性与脂肪酸变化的规律特点,以杭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定连续降温的温度处理,从冬小麦生长的低温驯化期至越冬期气温最低的时期进行取样,测定其电导率和脂肪酸含量,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为:田间条件下东农冬麦1号的半致死温度为一22.4℃,济麦22为一14.2℃;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济麦22,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则低于济麦22,饱和脂肪酸中棕桐酸的比例较高,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的比例较高,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的棕桐酸含量低于不杭寒品种济麦22,而亚麻酸含量则高于济麦22。低温下杭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增加膜脂流动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可能是其抗寒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陈建三 《作物学报》1985,11(1):52-52
<正> 材料和方法1.杂种优势分析 1978年5月10日在我院北圃场播种中杂1号粳稻,BoroⅡ—京引47A/300号,保持系京引66、京引47和对照种喜峰,6月23日插秧,插植规格为(6+8)÷2×4(寸),每穴1苗,每亩2.1万基本苗。试验小区面积30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重复四次。成熟时,田间取样,单收,单打,称重。对株高、穗长、一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