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和带间各布设1套200 cm测深的智墒传感器,分层逐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变化,同时布设1台气象站连续监测近地面降水、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土壤湿度对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为平水年,降水量分别为467.4和440.8 mm;2022年为枯水年,降水量为354.8 mm;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值为平水年(2021年,17.0%)显著高于枯水年(2022年,14.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近线性增加,其斜率表现为林带间高于林带内,平水年高于枯水年。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为林带内(15.3%)高于林带间(14.0%),但在120~200 cm土层为林带间(17.6%)高于林带内(16.8%)。在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为林带间(42.9%)高于林带内(...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喷淋方式,对防火林带喷淋1 h,连续测量喷淋前52 h至喷淋后70 h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其进行差异性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水喷淋前后的林内土壤温度和湿度差异显著(P<0.05),喷淋后林内土壤温度下降最大值为1.8℃,降幅9.5%,降温效果维持114.4 min;林内土壤湿度升高最大值为11.3个百分点,增幅148.7%,加湿效果维持3 d.  相似文献   

3.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防风效能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东山赤山防护林场的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得到的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影响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的主要因子为胸径、冠幅和树高 ,地貌类型和林分密度对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有显著的影响 ,而枝下高的影响很小。把得分值小于 0 440的一代木麻黄基干林带 (指生长后期的林带 )定义为低效防风林带 ,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另外 ,把防风效能的预测值 0 .61 3作为判断基干林带进入防护成熟初期和防护成熟末期的阈值。  相似文献   

4.
(1)对水分的影响:林带对水分的影响,一是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林带的遮荫作用,可以延长融雪期,减弱地表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因此,在降水期林带具有吸附水分、储蓄降水、防止径流的作用。二是蓄积降雪。由于林带对风速的减弱,因而降雪很快在林带附近沉降下来,形成积雪,通风结构的林带,由于透风均匀,行内带间积雪分布也比较均匀,因此,对于提高林带内和间作带的土壤水分作用明显;三是能够降低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5.
以南疆经济林核桃为农田防护林研究对象,通过对所选农田防护林背风面距林带不同距离处棉花出苗防风效果、表层土壤温度及幼苗素质的测定,研究了农田防护林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核桃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减少风沙致死棉苗比例,增加土壤表层温度,提高棉花出苗率,棉花减产量幅度明显低于其他处理。通过核桃农田防护林对棉花出苗防风效果及产量的研究,为南疆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状况、生态效能和碳汇效能3个维度构建生态景观林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省生态景观林带生态效益排在前三位的是湛江、汕头、深圳市.工程建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森林生态效益总规模;生态景观林带质量的高低影响单个评价指标得分,最终影响综合评价得分;工程建设量越大,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质量越好,最终的生态效益评价得分将越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森林公园喷淋防火林带关键技术研究实验,找出喷淋防火林带的水源收集处理系统、喷淋用水量、喷淋喷头射程和喷淋高度对提高林带防火性能的最佳有效方式,,用以提高林下可燃物含水率和改善林带防火小气候,对森林公园的防火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防风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北部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调查现有防风林带的距离防风效果,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冠层疏通度、冠下疏通度、林带宽度、栽植密度、林带与风向夹角、林带高和平均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与距离带缘5倍树高处的风速降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防风林带近距离防风效果的主导因子为冠下疏透度、林带与风向的夹角和枝下高占林带高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平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按垂直距离海岸线的远近划分的基干林带后沿片林、基干林带后沿林带、基干林带前沿林带和基干林带前沿等4个典型类型林带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4个典型类型样地组的物种数分别为15、10、11和9个;平潭沿海防护林人工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均受人工调控的影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乔木层最低,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高;多样性 Shannon’指数与均匀度 Hurlbert’指数均能较好反映人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林带遮荫是护田林胁地的主要因子之一。由于遮荫,林冠拦截了大量的太阳辐射,降低了光照强度,影响了被遮范围的有效日照长度及光合速率,使农作物收获量低于非遮荫区。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从事控制林带胁地研究的人,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林带遮荫范围究竟有多大,其中有没有变化规律,并且都与哪些因子有关。我认为,影响林带遮荫范围的主要因素是林带所处的地理位置,林带高度与走向和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笔者在杂木林带状改造地上的人工幼龄落叶松林于夏初进行了专项研究。调查地选在帽儿山生态站。每条落叶松林带包括15行。为便于分析将1—3行编为Ⅰ区,4~6行编为Ⅱ区,7~9行编为Ⅲ区,10~12行编为Ⅳ区,13~15行编为Ⅴ区。外业调查项目有树高胸径及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通过定点定时观测,结果如表。  相似文献   

12.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灾害。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能改善林分质量,改变植被群落,阻隔林火的蔓延,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工作实践,现将皖南山区生物防火林带设计、营造技术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同探讨。一、生物防火林带的设计1、生物防火林带设计最佳首选是乔木防火林带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绿化林带降噪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速公路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对长宜高速公路浙江段路侧代表性绿化林带降噪效果进行了定位测量,并探讨了林带类型、宽度、结构等因素对噪声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绿化林带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不同林带类型其降噪能力差别较大。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其降噪能力逐渐减弱。为达到有效的降噪效果,建议高速公路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10m。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是包括植物特点和林带结构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时优先选分枝点低、分枝多、枝叶细密的植物。  相似文献   

14.
苏联草原地区强度农业耕作的地方,表层土壤经常遭受风蚀.其风蚀程度决定于土壤的特性.例如,当风速为20—24米/秒时,典型重粘壤黑土的侵蚀每小时达到0.01—0.3吨/公顷,暗粟色和粟色壤土为0.3—14.5吨/公顷,而沙壤质和沙质黑土、粟色土的损失,达到62吨/公顷.为了使土壤免受风蚀,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草原地区设计和营造了防护林带体系.如果按照农业区域内风的状况,土壤对于风的抗性,以及其他风蚀因素来选择林带体系参数的话,那么林带的土壤防护效果将特别高.制约林带体系土壤改良效果的参数是:林带高度、林带结构、主林带走向、下垫面粗糙度,林带横断面的形状及林带之间的距离等.林带高度:在垂直的和水平的方向上影响着防风区域的长度,因而影响着林带之间的距离.林带高度依赖于林分的组成,乔木树种的年龄和配置、立地条件和营林技术.林带结构:和高度一样,是林带体系非常重要的空气动力学参数,决定着林带之间的距离.依据现有的分类,划分为三种主要的林带结构(表1).林带的结构依赖于林分的组成,林分的成层现象,林冠高度(这里和以后是指从地面到第一个活枝的距离),行数和乔灌木树种的配置.  相似文献   

15.
林带的防风效能及数字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素华  宋兆民 《林业科学》1991,27(5):550-554
林带的防风效能既与林带本身的结构因子如:林带结构类型、疏透度或透风系数、截面形状、高度、宽度等有关,也受天气和地面状况等因子的影响。因此,通过野外观测研究,弄清单因子对不同透风系数、幅宽对林带的防风效能的影响很困难,采用风洞模型模拟试验,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本试验于1989年6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环境研究科风洞试验室进行。风洞风速与实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除草剂方法维护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对林带内乔木树种结构没有影响,对草本和灌木的丰富度、盖度结构有一定影响;除草剂维护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对周围近距离(15 m)处草本、灌木物种的丰富度、盖度结构有一定影响,对距离30 m以上植被结构没有影响,仍属均匀、稳定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7.
稀疏基干林带套种木麻黄、湿地松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在前沿稀疏林带下套种生长情况,木麻黄、湿地松在不同郁闭度林带下更新情况及不同更新方式对木麻黄和湿地松生长影响分析表明:平20、平10、粤501木麻黄无性系是林带下更新理想无性系;林带郁闭度增大,林下套种木麻黄、湿地松的保存率及树高、胸径生长量随之减小;皆伐迹地更新的木麻黄、湿地松生长优于稀疏林带套种相同树种。  相似文献   

18.
林带防风效应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野外模式林带的观测与风洞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三种结构林带的防风性能和机制:林带垂直和水平影响范围分别达到4H和50H左右(测试仪器NLF2型四道电子风速仪,精度±0.5m/sec),透风系数为0.35的疏透结构林带减低风速20%的有效防护距离(L_(20))为18.5H;林带影响下的风速与湍流度的大小呈密切的负相关(r=-0.94)。同时提出了一个评价林带防风效应的新指标——隙高比(X_i),并阐明了如何应用隙高比值与林带的行距、行数的关系,来规划设计防风林带以及判断现有林带的防风性能。文中按有效防护距离(L_(20))给出了1—8行通风结构林带各行的最佳隙高比值。  相似文献   

19.
防护林林带结构,尤其是疏透度,对于调整和改善林网内的小气候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多点式自记测风仪(GB228),对吉林省西部水田防护林开展了林带结构因子对林带内温湿度影响研究,同时分析了林带结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防护林在有叶期和无叶期分别降低和提高了背风面的温度,有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有叶期)与树高和冠幅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无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无叶期)与树高、胸径和冠幅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水田防护林提高了林带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而且有叶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幅要大于相应的无叶期;不同观测距离处的水稻产量不同,但影响趋势一致,其产量的最大值在观测点7处,且林带3、4、6、8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为880 g/m2、899 g/m2、916 g/m2和923 g/m2;当有叶期疏透度(β有叶期)和无叶期疏透度(β无叶期)分别在0.31~0.39和0.63~0.75时,林带对其背风面的温湿度调节作用明显,对应的水稻产量较高。适宜林带间距是300 m。  相似文献   

20.
农林系统太阳辐射与光照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林带两侧不同距离太阳辐射的动态变化,林带及杨树叶片对辐射和光照的影响和单株树木、片林内太阳辐射的动态变化,并提出营造2~3行窄林带对树木生长和减少胁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