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苎麻自交纯化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对化学药剂诱导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染色体组成和倍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有单倍性、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单倍体细胞在52.5% ̄62.5%之间,并伴有不均等分裂、落后染色体、小染色体等有丝分裂异常现象。另外对天然雄性不育孤雌生殖的结实率及其后代植株倍性进行了观察,并对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苎麻赤蛱蝶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较详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VanessaindicaHerbst在南昌郊区(北纬28°46',东经115°50')的年生活史和蛰伏情况。该虫在该地1a发生2代,春季和秋季各1代,以滞育成虫越夏,以休眠状态的成虫越冬,少数年份能以少量幼虫越冬。第二部分报道了苎麻赤蛱蝶在我国滞育和化性的地理变异特点:(1)北纬28°~32°之间,该虫具有明显的夏季滞育,但无明显的冬季滞育现象,13发生2代;(2)北纬35°以北,该虫不存在夏季滞育,但可能出现明显的冬季滞育,1a发生2代或2代以上;(3)北纬25°~27°之间,部分个体在夏季进入滞,部分个体则能继续繁殖,1a发生3~5代,除以成虫越冬外,亦能以幼虫越冬;(4)北纬25°以南,夏季滞育消失,1a发生5代以上,除以成虫越冬外,尚能以幼虫和蛹越冬;(6)在高海拔地带该虫亦缺乏夏季滞育现象。因此,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高海拔地该虫年发生的代数反比平地多;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冬季滞育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苎麻自交无性繁殖系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育种及科学合理保存和利用现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0份自交无性繁殖系(8份来自巴西,32份来自中国5个主产省)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30条ISSR引物对40份材料的DNA模板进行扩增和电泳检测,扩增总条带数为116条,多态性达78.45%,Nei's平均遗传距离为0.2405,平均Shannon指数为0.3679,每条引物扩增2—10条条带。根据材料的地理位置来源,将40份自交无性繁殖系分为6个类群,多态位点百分率(pp)在23.28%—67.24%。Nei's遗传距离在0.0964—0.2285,Shannon指数在0.1408—0.3310。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72.67%、5.36%和2.11%,累计贡献率为80.15%。【结论】主成分分析与采用ISSR标记进行聚类的结果十分一致,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较准确地分析苎麻自交无性繁殖系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34份芥菜型油菜为试验材料,对芥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大部分为自交亲和类型,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亲和指数在0.25~9.73间.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品种间,而且存在于亚种间.在34份参试材料中,2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不亲和(0<亲和指数<1.00),14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亲和(亲和指数>1),18个品种表现为高自交亲和(亲和指数>4.00).自交亲和性因地区而异,虽然我国有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的自交亲和性较高,但是整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有自交亲和品种,也有自交不亲和品种.芥菜型油菜是自交亲和植物,自交亲和材料中也有自交不亲和类型,因而通过定向培育可育成自交不亲和系,对进一步利用杂种优势、大量筛选找到优良杂交组合并进行杂交种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分离研究Ⅰ.自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黑籽亲本“秦油3号”中分离出黄籽株系931155,其S1代群体的黄、黑籽植株比例约为3:1,黄籽株率为78.3%;S2、S3和S4代群体平均黄籽频率分别为81.7%、84.6%和96.5%,一些株系达90%以上,个别株系达100%,来源于浅黄和中黄的株系后代相比较,前者浅色黄籽株率比后者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苎麻自交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探究自交纯合进度,对自交后代群体的纯合趋势进行判断。【方法】以中苎1号为材料,采用筛选出的多态性高的31对SSR引物和48对SRAP引物对3个自交后代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DNA位点纯合率和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用Structure、NTSYS和AMOVA软件对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并用标记指数来比较SSR和SRAP标记方法的标记效率。【结果】SSR和SRAP标记得到的多样性指标变化明显,从S3代到S5代,平均扩增出57条和157条多态性条带,DNA位点纯合率上升了5.2%和4.61%,多态性位点减少了13个和44个,有效等位基因数降低了0.7883个和2.1629个,基因多样性下降了0.1143和0.0684,多样性指数降低了0.0465和0.1207。用Structure软件对群体结构分析表明S5代群体中蓝色组分最多,均在65%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S3群体的分散程度最高,S4和S5群体比较集中,而且S3群体包含了S4和S5群体的大部分。2种标记方法得到的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经过连续自交,后代群体的一致性越来越好。用AMOVA软件对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子变异情况分析表明2种标记方法都显示群体内变异(94.69%和99.02%)明显大于群体间变异(5.31%和0.98%),均达到整体变异的94%以上。SSR标记得到的位点平均信息量(Hav=0.4689)高于SRAP的估计值(Hav=0.4197),而平均有效复合指数(EMR=3.2781)SRAP标记大于SSR标记(EMR=1.8562),标记效率值SRAP标记(MI=1.3758)大于SSR标记(MI=0.8704)。【结论】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适于苎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后代群体的一致性不断提高,杂合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从中甘11号分离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结球甘蓝一代杂种分离自交不亲和系,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中甘11号分离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分离到F3,因带有球外叶镶嵌这一不良遗传性状,使研究处于困境。进一步的研究探明了通过自交分离和选择能去掉这一不良性状,已选出3个经济性状好、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的株系。  相似文献   

11.
对 1 2 9份雄不育两系杂交组合杂种优势、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 ,F1 的产量、株高、有效株率等均比双亲有明显的正向优势 ,鲜皮出麻率和纤维细度优势不显著 ,大多呈中间型 ,且与双亲 (特别是母本 )的关联较大。组合与亲本无性系的单蔸产量、纤维细度及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但可从中选到产量比本地主要品种增产 2 0 %以上 ,纤维细度在 1 80 0支以上且变异小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中南林学院林产工业研究所与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协作,于1987~1988年对苎麻剥制后的剩余物——麻骨(含有纤维索),用于制造人造板,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中间试验,本文对苎麻骨纤维形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工艺试验包括:原料处理、热磨法制备粗浆、精浆处理、成型和热压试验,试验产品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根据工艺试验优化结果进行了中间试验。此外,还利用麻骨密度小的特点,直接将麻骨破碎,采用脲醛树脂作胶粘剂,试制密度为0.5~0.6g/cm~3的轻型人造板,选用刨切薄木或纸质塑料复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优质高产苎麻的经济性状和指标,分析了各种养分状况,测算了原麻从土壤中带走的各种养分量,同时还提出了获得优质高产苎麻应采取的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银染法,在感病植株叶片中检测不到环状小分子RNA;用常规方法对患病植株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细菌或真菌,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类病毒、细菌、真菌作为苎麻花叶病病原的可能性,用植物病毒提纯方法,在感染植株叶片分离物中发现一种长约1000nm,宽约11 nm的线状病毒,而在健康植株叶片中,未发现这种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经超离心浓缩后,可感染指示植物苋色藜,表现感病症状,在感病苎麻叶片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内含体,该病毒是否即为苎麻花叶病的唯一病原,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苎麻杂种优势、遗传变异和获得高产优质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6份苎麻杂交组合和25份苎麻品种杂种优势、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F#-1的产量、株高、茎粗、皮厚、有效株率、净同化率、净光合生产率和伤流量等比双亲有明显的正向优势,纤维细度有明显的负向优势。组合的形态可分1-3类。其中倾亲类型占绝大多数。经济性状、产量和细度的变异系数,组合与亲本无性系无显著差异。株高、茎粗、皮厚的遗传变量为表型变量的27.5%-49.4%,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亲本和组合选择时,应考虑高产、优质品种的搭配,遗传的优质基因亲本的使用,有效株率、株高优势强和稳产、抗病的组合选择,有可能获得高产优质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苎麻叶饲用效果及苎麻叶配制浓缩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叶按干物质计算含蛋白质在20%以上,可作各类畜禽的饲料,用鲜、干苎麻叶进行兔、鸡、猪的饲养试验表明,用鲜叶喂肉兔,其增重效果和饲料报酬优于牛皮菜和蕹菜;用占日粮4%和8%以上的苎麻叶干粉饲喂肉鸡和蛋鸡,对增重、性成熟和产蛋等均无不良影响;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加入15%的苎麻叶粉,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消耗与对照组相近,用苎麻叶粉配制浓缩饲料喂生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可达617~626 g,材肉比为3.27:1和3.48:1,优于普通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偏光、荧光等显微技术,进行苎麻解剖特征的研究,从中发现了斑毛,这种新发现的表皮毛,可作为鉴别品种的一个特征;雌蕊的花柱由心皮一侧发育而成,柱头着生于花柱一侧,认为雌蕊的这种结构,在被子植物中应列为一个新类型I雄花借助花丝特殊结构和功能来实现传粉,亦是一种特例;同时还提出了苎麻纤维来源于中柱鞘,是一种复合型的纤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展我国苎麻优势,针对生产上品种“多、乱、杂”和原麻品质下降的问题,笔者于1987年首先提出了“苎麻品种区域化”的建议,在湖南省政府的变持下,由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湖南省经济作物局主持,与上海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及湖南省10个苎麻纺织原料基地县等单位协作,开展了本项的研究,1979~1984年,相继研究成功切芽繁殖、腋芽繁殖、嫩梢繁殖和试管苗繁殖等一整套快速无性繁殖新技术,繁殖系数可达100倍,1000倍和10000倍;并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措施,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湖南省9个基地县统计,1984~1985年按品种区域化的要求新扩苎麻面积2.4×10~5多亩,其中切芽繁殖16.69×10~5亩,按市场价格计算,农业经济效益1.3×10~3元。此外,由于推广品种区域化种植,提高了纺织品质量,工业每年增收6.16×100元和创汇4.8×100~6美元。  相似文献   

19.
试验于1982~1986年进行,观察测定茎截面纤维细胞的直径和壁厚、茎截面上纤维细胞数和韧皮部单宁细胞数以及植株的高度,可以一次性定量估测苎麻品种的纤维产量和纤维细度,强力、纤维大小均匀性、原麻含胶率、原麻锈脚等多项质量指标,估测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比较,正确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优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中质类型,酯酶同工酶中兵有强活性的5C酶带或4C和5C酶带是高产苎麻品种的特征,苎麻叶中果胶,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塘含量与苎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