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位山灌区泥沙淤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是整个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位山灌区渠道特性及引水引沙特性,说明了渠道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与淤积分布状况,进而阐明了渠首地区多年累积引沙清淤带来占压耕地、土壤沙化、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并针对灌区泥沙淤积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黄河调水调沙使小开河灌区引水条件变化,灌区供水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针对灌区面临的引水量减少、淤积严重、清淤弃土无处放置、沉沙池功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渠首工程改造及建设输沙管道等工程措施.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利用泥沙资源、分散处理泥沙、改良土地、加强监管等一系列运行管理措施是有效的.在应对水资源供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运行的观测,引水沉沙的季节变化,水流含沙量在渠道中的运行情况及泥沙淤积的沿程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水沙运行的基本规律。灌区引水、引沙量、条渠泥沙淤积量随季节的不同变化较大;条渠拦沙作用是随着清淤年初期到清淤年末期逐渐减弱的,其进口与出口含沙量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条渠内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溯源淤积。  相似文献   

4.
引黄灌区,泥沙治理问题已成为灌区发展瓶颈,改变传统集中沉沙、清淤待沉治理方法,实现远距离输沙、分散沉沙,转变沉沙池功能,提出、尝试和总结新治沙思路和方法,为引黄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分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近40年来泥沙处理的主要方针和泥沙公布状况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当前及今后灌区泥沙治理环境,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及分布的主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渠首自流集中沉沙的优越条件日渐丧失的条件下,今后引黄泥沙将主要采取浑水灌溉,远距离输沙及分散沉沙的处理方式,黄河下游悬河的现状及古黄河冲积区洼地的存在为这种处理方式提供了前提。提出了结合黄河大堤淤背处理引黄泥沙的设想,开阔了泥沙治理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引黄灌区沉沙池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高飞  王一秋 《节水灌溉》2011,(11):44-45
随着引黄灌溉事业的发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相继启动,泥沙问题无论在水资源配置还是在环境保护上都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沉沙池及渠道清淤泥沙的处理是目前制约引黄灌溉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位山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泥沙池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建设角度提出灌区沉沙区水土流失防治新模式,对促进引黄...  相似文献   

7.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大型引黄灌区,渠系泥沙淤积严重,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河水微灌泥沙含量高、极易堵塞灌水器的难题,开展了黄河宁夏段泥沙特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沉沙、调蓄水池水质净化,组合过滤器泥沙去除、水质净化研究。在对大量工程运行效果监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蓄水池规模、黄河水进入蓄水池沉淀时间、组合过滤器水质净化效果,同时结合宁夏引扬黄灌区特点,推荐黄河水微灌水质净化处理模式为渠道→预沉池→调蓄池→泵站前池→加压泵站→首部砂石+叠片过滤器或筛网+叠片过滤器→输水管网→配水管网→灌水器,可为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引黄灌区非均匀沙的输送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均匀沙输送机理是实现灌区泥沙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山东簸箕李灌区近20年来的泥沙观测资料,分析悬移质在渠道中的运动、冲淤规律。由于不同粒径的泥沙在水流中运动方式和沉积特点不一样,将非均匀沙按粒径粗细分组,研究了不同粒径泥沙的起动与止动、沉降与悬浮的差异,统计分析了分组沙的输沙能力、沿程衰减规律和上限平衡含沙量。结果表明,粗颗粒泥沙对流量因素敏感,若要使更多的粗颗粒泥沙实现长距离输送,应提高水流流速;细沙对流量因素的敏感度较粗沙小,同时挟沙力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整理分析了引黄人民胜利渠灌区1982—1984年三年泥沙测验资料,定量描述了在目前引水引沙条件、工程现状和运行管理水平下,灌区内的水沙分配现状、泥沙淤积分布现状、灌区退水退沙现状及其泥沙颗粒组成分布现状,探讨了形成现状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特点,指出了灌区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可供灌区借鉴的泥沙处理和利用的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镫口扬水灌区输水干渠来沙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镫口扬水灌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型灌区,近年来渠道泥沙淤积严重,严重影响灌区灌溉运行。【目的】探明水沙条件与渠道淤积之间的关系,保障灌区的正常运行,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方法】在取水口,通过对灌水期前后测定水位来确定淤积厚度以及对泵站进水口泥沙野外监测及采样分析,并测定了流速及流量,室内分析了泥沙颗粒级配及特性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取水口来沙特性。【结果】由于停泵时间长、水流含沙量高,第1和第4灌水期前,泵站进水口前泥沙淤积厚度最厚;同时,由于泵站运行的抽吸作用,进入总干渠的泥沙量也最多,近80%以上为粒径小于50μm的细砂,只有约20%为泥沙粒径大于50μm的粗砂。泵站运行流量越大,停水时取水口淤积厚度越小,进入渠道的泥沙越多。在来水来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水口淤积厚度受停泵时间影响,与停泵时长成正比;随着泵站的运行,在一定的含沙量下,存在一定的渠道不冲不淤临界流量。【结论】因此在缓减干渠淤积方面需要有特定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省多泥沙河流上修建的小型提灌工程中,由于建设速度快、投资少、加之人们对泥沙危害考虑得不足和技术资料的短缺,采取泥沙处理措施的很少。由于没有沉沙设施,致使泥沙严重磨损机组,大量淤积渠道,增加能源消耗,影响水泵出流量,给泵站的管理运行带来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3.
位山灌区是全国6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针对灌区泥沙堆积严重、水利用率低、灌溉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及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水量调度、泥沙分配、渠道衬砌和建设"数字灌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水滴灌重力沉沙过滤池工程是通过简单的工程措施将地表水中的泥沙、有机物等进行沉淀和过滤,使处理后的河水水质达到滴灌最末级管路及滴头允许的范围内。其工程构造包括沉沙池、过滤网、引水管道、冲沙廊道等。文中对联丰村重力沉沙过滤池进行现场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在河道泥沙含量小于2kg/m3时,经过重力沉沙过滤池对泥沙的处理,出池河水能够达到滴灌水质要求,泥沙含量显著降低;河水经过过滤网处理后,清水池中泥沙粒径在0.1mm以下,同时滤网还有清除浮游生物及水中杂质的作用。通过试验说明,这种型式的沉沙池在处理含沙量较低的河水时效果明显,沉沙加过滤优于传统箱式沉沙池。今后将继续优化布置型式,结构尺寸,滤网角度,使其适应不同泥沙含量的河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直线型沉沙池存在的泥沙去除率低、适应性弱和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基于泥沙沉淀特性、水流特性和泥沙在池内的分布特征,对引流段和溢流堰进行改进;结合涡流排沙原理,在溢流堰后部设置涡流管,实现双重沉沙.通过搭建物理模型,测试沉沙池不同点位水流流速、泥沙粒径及质量分数,研究双重沉沙池泥沙沿程变化规律及沉沙率.结果表明:一重沉沙主要为推移质泥沙,沉淀量达到95%以上;二重沉沙主要为悬移质泥沙,相对于无溢流槽和涡管分别提高了12.70%和18.80%;系统总的沉沙率可达到96.88%以上,极大提高了池内泥沙的沉沙率,充分说明改进后的沉沙池对提高泥沙沉降效果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微灌工程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灌渠泥沙迁移特性及泥沙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找出减少渠道泥沙淤积的方法,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方法】通过对尊村灌区典型干渠高含沙水流实时监测采样,分析了悬移质泥沙沿程含沙量变化及级配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带入4个典型挟沙力公式,筛选出适合尊村灌区的挟沙力公式,进一步改进得到尊村灌区渠道挟沙力计算公式.同时,通过一干渠改造段实测数据,推求出一干渠冲淤平衡比降计算公式。【结果】不同粒径泥沙的输移特性不同,总干渠悬移质含沙量随来水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渠道淤积主要与粉粒和砂粒量有关,其中砂粒对来水含沙量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而黏粒更多的被水流带走,渠道由非平衡输沙经冲刷、淤积达到冲淤平衡输沙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沉沙池能有效地减小引水中砂粒量。二干渠末清淤修缮段依旧存在泥沙淤积问题,一干渠剩余未改造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增大比降。【结论】含沙量在2 kg/m3内时,一级站来水量在8 m3/s左右,渠道基本实现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17.
引黄灌区管道输送浑水灌溉技术研究周长岩,孔庆丰,于英武(山东省阳谷县水利局252300)(山东省水科院济南270013)黄河是我国的主要取水水源之一,它对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黄河是条多泥沙河流,引水必引沙,每年因沉沙清淤耗费...  相似文献   

18.
位山引黄灌区开发机械化清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山东省的主要客水资源。黄河在山东省全长629km,两岸有引黄闸45座、虹吸55条,设计引水能力共计2121m3/s,并开发引黄灌区63处,涉及53个县(市区)。近几年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向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已实现引黄济青、济淄、济津和引黄入卫给河北送水。但是,引水必引沙。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渠道清淤负担也逐年加重。全省70年代时年均引黄清淤约1350万m3,占引沙量的25.5%,80年代随着引水量的增加及自流沉沙面积减少,年均清淤员增加到3200万m3,占年均引沙量的50%以上。对泥沙的处理,制约者引黄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所以探…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沉积物在引水渠中积聚,对供水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渠首设计分流排沙系统,可提升用水效率。根据黄河宁夏某河段实测资料,采用二维数值模拟,基于MIKE 21软件构建黄河宁夏某河段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泥沙模型,模拟两种不同工况下渠内含沙量。研究结果表明,引水渠改变了河流水动力学要素平衡状态,直接引水渠(工况1)水流动力轴线向凹岸摆动了46.6 m,渠道平均含沙量为0.6 kg/m3,最大含沙量为0.89 kg/m3;减沙引水渠(工况2)水流动力轴线向凹岸摆动了62.6 m,渠首流速居于0.2~0.4 m/s,渠道平均含沙量为0.2 kg/m3,最大含沙量为0.6 kg/m3。工况2渠内含沙量各位置均低于工况1,工况2可有效降低渠内泥沙沉积。因此,工况2渠首设计方式可改善引水渠泥沙沉积问题,提升取水系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泥沙与黄河水密不可分,引黄必引沙。通常采用的泥沙处理方法是在引黄灌区的上中游修建沉沙地集中沉沙。这种仅以沉沙为目的的泥沙处理方法负作用太大。提出了适合开封地区具体条件的更为主动的开发型泥沙处理方法-沉沙是手段,利用泥沙是目的。利用泥沙制砖来获得收益是更高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