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魏琴 《上海茶叶》2007,(4):44-44
徐汇区长桥街道常青树茶道队,是一支家喻户晓的群众文体团队。今年9月30日茶道队的队员们为远道而来的爱沙尼亚、美国特奥运动员作了精彩的《乌龙古韵》茶道表演,受到特奥运动员们的不断喝采,还纷纷上台学泡中国茶,  相似文献   

2.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是关于什么是“茶道”,历代茶人却始终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随着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受各国饮茶风俗的影响,人们对茶道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通过“海上茶路”东传的最早国家,宁波则是这条“海上茶路”的主要窗口,唐、宋时代很多日本高僧、遗唐使都是从明州(宁波)进出中国的。今年4月24日,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第三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专题研讨宁波“海上茶路”。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主编的“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论文集《宁波:海上茶路起航地》,7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招棣、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仓泽行洋、日本中国茶文化评论家工藤佳治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的15篇论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茶道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自朝廷皇家,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茶礼。无论古代还是现今,茶礼在风俗相同,方言相通的闽南和台湾的工夫茶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地人的“开门七件事”中,工夫茶被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5.
缘“茶”。我从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前后三次赴香港,第一次于2006年4月随上海市茶叶学会访问台湾茶界途经香港;第二次参与2007年2月沪港中、小学茶艺学习交流;第三次是2007年6月应香港茶道总队之邀,带领上海馨悦茶学社的茶艺队员访问香港长者茶艺队。  相似文献   

6.
“好水、好茶、好人喝”,一句口音奇怪的茶饮料广告词和女主角李英爱一样,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曾经一度热播的韩剧《大长今》中,韩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也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国茶道中,一问一答的茶礼更是充满了民族特色。作为中国的海上邻邦,时至今日,韩国茶礼的礼仪、器具、精神内涵中依然保留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7.
海葆 《上海茶叶》2006,(4):30-31
从茶文化文化学(以下简称谓茶文化学)而言,中国专家、学者的研究应该更胜于世界各国。缘于中国是世界茶的祖国,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曾对世界各国的文化、生活产生过深远影响。而影响最大的亚太地区诸国,日本的茶道文化、韩国的茶礼文化等,都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中国人得天独厚,有义务和责任,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中国茶文化文化学。  相似文献   

8.
三道茶.源自于白族的一种古老的敬茶习俗。也是白族人民创造的特殊茶道.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相似文献   

9.
茶艺教学在长桥地区已有5年多的历史。 近年来,长桥街道加入了上海市茶叶学会,成为了单位会员,对茶艺教学给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组建了“长青树老年茶道队”,茶道队曾参加“全国首届茶艺电视大赛暨中华茶艺小姐选拔赛”,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的茶道表演,表现不俗,富有创意,深得茶界专家好评。  相似文献   

10.
德缘居是一个以品茶休闲为主、以珍玩收藏和影像艺术为兴趣延伸的综合艺术沙龙。而茶道则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更是德缘居一直提倡的待友之道。  相似文献   

11.
追随着现代人向往返朴归真、闲适自然的心态,久别已远的茶艺如今又格外受到都市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茶君子”已不满足于只是到闹市街头的茶馆里品茗观茶艺,而是走进了各种各样的茶艺馆、茶艺训练班、茶艺学校、茶趣园,去学习泡茶的技法和品茶的艺术,准备把茶艺带回家去.既可以在闲暇之余自己静下心来悠然自得在体验茶艺,也可以在家里摆茶道招待客人,以茶会友增进友谊。如此足不出户便可以随时享受茶艺之乐,比起到茶馆里品茗赏茶来,自然是另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2.
申文 《上海茶叶》2006,(4):34-34
当今中国盛行茶艺,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茶艺演示活动,这是中华茶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象征,但是,茶艺虽传承于中国的传统茶道,却与古代的茶道又有所不同,可谓是一种中国式的创新“茶道”。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喝茶了。随着茶叶逐渐传到世界各地,茶也具有了世界性,但是,由于国家的不同,又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喝茶习俗。 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主人迎客人茶室,要跪坐在茶室门口,让客人一个个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在门旁洗手,然后脱鞋入室,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  相似文献   

14.
双溪买茶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样的事不假。日本的茶道世界著名,它讲究“和、敬、清、寂”,体现日本独特的美学观点。于是,有人以为日本是茶道的创始国。其实并非如此.它的发源与我国有关,这就是为何我连续两个春天都往那儿去,当然,购买上海极难买到的径山茶是我的主要目的,与杭州之西的余杭径山寺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45年,一位在哈尔滨长大的15岁日本少女,在担任伪满州傀儡政府官员的父亲被中国政府处死后,和家人悲伤地离开中国回到日本。45年之后,年届六旬的她重回中国,在1990年杭州首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表演茶道之后,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开始到浙江树人大学讲授中国茶艺,1992年受聘担任客座教授至今。她每年免费到树人大学讲授茶道,并到全国各地表演茶道。她就是中国茶人所熟悉的日本丹月流茶道宗家一丹下明月女士。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五千年前有茶的记载。世界认识中国是从茶叶、瓷器、丝绸这三种商品开始的,中国是茶的母国毫无疑问。中国的茶传到亚洲,再传到世界,现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一百五十多个国家饮茶,茶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茶事和茶文化有几个高峰,在唐朝的时候,陆羽写了《茶经》,这是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传播,悠久的饮茶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茶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璀璨闪亮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区进行茶文化教育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在秦汉《神农本草》已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唐《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本草纲目》述茶“苦、甘、微寒、无毒”。一般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可见茶是攻补兼备的良药,而茶一味能归经遍及五脏,反映茶具有广泛的防治祛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逸茗 《上海茶叶》2006,(3):41-41
闵行区梅陇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小学教育中颇有特色,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闵行区精神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被列为上海市数学、语文教学实验基地。8年来,学校以茶文化教育活动为抓手,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的内在教育功能,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大力培育民族精神,组织师生从茶世界里识乾坤,以茶修德,以茶益智、以茶会友、以茶冶情,努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2005年被授予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20.
试述茶区坚持经济建设发挥效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764年,唐代“茶神”陆羽搭舟沿舜江(现名曹娥江)经东山上剡溪考察,在他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名著《茶经》中,就提到包括舜江二岸的越州茶,并明确指出,浙江会稽郡的越州茶乃茶中上品。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多次在故乡考察茶叶生产,也经常语重心长地提到:“上虞的凤鸣茶、舜井水,要好好开发利用”。先哲们把越州茶列为上品,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上虞茶区属绍兴平水珠茶产区中心地带,历经销售国内外贸易市场,群众品后,众口皆碑,颇得好评,誉满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