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穗内各粒位粒重及其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时侠清  朱承慧 《种子》2002,(1):38-40
通过对水稻常规品种中籼898(Zhongxian898)稻穗内各粒位种子粒重及活力的系统研究,发现稻穗内各粒位间种子的粒重及活力具有显著差异,顶端优势现象明显,大中小三个粒区在稻穗内均呈“∧”形分布,各粒位种子千粒重与种子活力存在正相关性,其直线方程为y=5.75x-72.28。  相似文献   

2.
小麦不同分蘖位结实特性与粒重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3年利用两个小麦品种对不同蘖位粒重分布和结实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率均呈偏纺锤形分布,第6~8小穗是其分布的重心;不同蘖位小穗粒重和小穗结实粒数表现为主茎〉I〉Ⅱ〉Ⅲ蘖,这种差异在中部小穗表现较小,在上、下部小穗表现较大;不同蘖位间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率也表现为主茎I〉Ⅱ〉Ⅲ蘖;不同粒位间粒重,在结实率比较大的情况下,表现为第2〉1〉3〈  相似文献   

3.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的结实能力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王余龙  姚友礼 《作物学报》1995,21(4):434-441
供试品种为武育粳2号,设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及水分等处理,研究其对一、二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粒重和饱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施肥时期、土壤水分状况对不同粒位籽粒饱粒率和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2)在一次枝梗六个粒位中,第1粒的饱和率既有最高的,也有最低的,还有处于2-5位,其它粒位也是如此,二次枝梗籽粒亦有类似趋势;(3)二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顺序与开花早迟一致,一次枝梗籽粒除第二  相似文献   

4.
麦穗不同粒位粒重差异及喷药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孟良  时侠清 《种子》2001,(1):17-19
通过对小麦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重要差异及盛花期喷药对穗上粒重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单粒重有显著差异,且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粒区。此外,盛花期喷药在提高粒重的基础上,还提高了麦穗各粒位上籽粒重量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5.
谭秀山  毕建杰  王金花  叶宝兴 《作物学报》2012,38(10):1920-1929
为研究小麦不同穗位籽粒淀粉粒差异及其与粒重相关性, 以露天池栽冬小麦济麦20, 测定不同小穗位成熟颖果胚乳细胞大小、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及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体数量变化。结果表明, 小麦胚乳淀粉粒发育具有显著的粒位、穗位效应, 相同小穗位, 强势粒淀粉体起始时间比弱势粒早4~5 d。相同粒位, 中部小穗籽粒淀粉体最先发育, 上部小穗次之, 下部小穗最晚。淀粉体数量在中部小穗籽粒最多, 随着灌浆进程, 下部小穗逐渐赶上并超过上部小穗。成熟籽粒淀粉粒数目分布总趋势为BL型>BS型>A型; BS型淀粉粒表现强势粒>弱势粒, 且随小穗位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BL型则相反。淀粉粒的数目分布导致其体积与表面积分布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粒重与大、小淀粉体数目相关系数随灌浆进程逐渐增大, 且前者大于后者; 成熟期分别达到0.88**和0.78**。粒重增加与大、小淀粉粒数目增长的相关系数分别高于0.96**和0.93**, 前者在穗位间差异不显著, 后者表现为下部小穗>上部小穗>中部小穗。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成及粒度分布既具有强弱势籽粒间的粒位效应, 也具有显著的小穗位效应; 弱势籽粒仍有通过增加淀粉粒数量以减小其与强势籽粒间粒重差异的调控空间。  相似文献   

6.
小麦小穗不同粒位粒重形成的生理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形成的生理机制,明确限制小穗上位弱势粒充实的主要原因,本试验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TN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0(SN20)为材料,调查检测了灌浆过程中小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与籽粒柄连接处横面的组织结构与不同粒位籽粒粒重的关系。花后籽粒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与籽粒内GA和IAA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小穗基部籽粒中较高的GA和IAA含量可使蔗糖向淀粉转化开始早,籽粒分化快,灌浆速率高,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高的生理机制;扫描电镜图显示小麦籽粒灌浆初期小穗基部籽粒柄维管束横面面积明显大于上位籽粒,微观空隙小且排列较整齐,有利于同化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的运输,是小穗基部籽粒粒重增长快、灌浆速率高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潘洁  姜东  曹卫星  孙传范 《作物学报》2005,31(4):431-437
通过系统分析2个品种与2个施氮水平的试验资料,确立了小麦穗籽粒数、单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小穗位结实籽粒数、小穗重,不同粒位粒重、单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均呈现二次曲线分布。2个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多粒型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每小穗结实粒数、单粒  相似文献   

8.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和品种小麦小花结实的粒位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定小麦不同小穗位和小花位发育与结实特性是实现大穗多粒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冬,春性小麦品种分期播种试验得出,较高的小穗结实力是增加穗粒数的重要因素,不同播期,品种之间,小穗粒重和粒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中部以及基部小穗粒重与穗粒重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体现环境差异的播期效应以对中部小穗发育的影响为主,而冬,春性品种的基因型差异可反映在各个小穗位上,第2小花粒的子粒发育状况反映整个小穗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促进中部优势小穗(第5-15小穗)结实和第1-3小花位子粒发育是提高小花结实率和穗粒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红菜苔种株采收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志彪  李汉霞 《种子》1994,(2):14-15
该试验分析了红菜苔(Brassicacampestuisvarpurpurea)种株不同采收期对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种子质量是以种子活力、种子发芽力和种子大小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红菜苔十月红一号品种在种株最老熟荚果内籽粒变色后13天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1.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grains per ear, grain weight, 1000-grain weight, ear weight, ear seed ratio and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between ear and seed) were examined in a wheat genotype (PBW-343) with well-filled grains and a Triticale genotype (DT-46) with poorly filled grains (showing grain shrivelling) grown in pots. Six days after anthesis (DAA), benzyladenine (BA) @2 µg ear−1 and abscisic acid (ABA) @4 µg ear−1 were injected at the base of the mother shoot ear in both species. It was observed that, in both wheat and Triticale , BA increased the grain weight, grain number and partitioning of dry matter between ear and seed, whereas ABA decreased the grain weight, grain number and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between ear and seed. However, these decreases were slower in Triticale than in wheat. BA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grai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hich in turn resulted in better filling of grains and increased the grain weight in both wheat and Triticale . The average grain weight of Tritical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wheat. Thus, it appears that variation in grain weight between wheat and Triticale might be due to different availabilities of growth-promoting phytohormones such as cytokinins and assimilates.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济麦22、中麦175和周麦18为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0、15、20、25、30、35和45d对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后15~3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在开花后35~4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不明显。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部穗位最高,中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大,但均高于上部穗位。小麦籽粒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表现为中部穗位最高,下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上部穗位。本结论可为今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六倍体小黑麦灌浆期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在六倍体小黑麦灌浆期控水模拟干旱,分析干旱对各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然后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灌浆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灌浆期水分胁迫下所有品种都表现出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单株粒重、千粒重下降,每穗总小穗数、主茎穗粒数减少,而且与对照之间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品种“Tornado”对灌浆期干旱具有强的抗性,可作为今后小麦抗旱育种的种质资源;(3)单株粒重、主茎穗粒数、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度大,可作为灌浆期抗旱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麦单株种子生产潜力及相关性状特征,以57个不同基因型F2代小麦超高产单株为材料,对超高产单株产量性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通经和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高产单株(≥80 g/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2)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粒重和容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3)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决定单株产量的65.33%,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株粒数分别决定单株产量的19.92%、18.15%、13.72%和5.6%。≥80 g/株的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述安徽小麦推广品种的概况,并为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以及从中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选用安徽麦区推广的10个小麦品种,采用地衣酚-盐酸法、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等测定了若干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和总戊聚糖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株高、穗长、总小穗数、千粒重和硬度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不育小穗数、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节水高产栽培小麦品种光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油菜不同部位粒重和种子活力的差异;【方法】选取5个油菜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和简化活力指数法进行研究;【结果】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粒重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同一部位间也存在差异,并将其划分为大粒区、中粒区、小粒区,油菜不同部位种子千粒重与种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大、中、小三个粒区种子活力依次降低;【结论】油菜主花序和部分一次分枝为大粒区,种子活力最高,是油菜选种留种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18.
种衣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种衣剂拌种比不拌种的晚出苗1-2天,但出苗整齐,麦苗矮壮;种衣剂拌种可明显推迟小麦白粉病的始发期,并减低其在田间的流行速率和强度,抽穗开花期防效仍在90%以上;对小麦秆黑粉、条锈病、纹枯病和地下害也有一定防效;种衣剂拌种比不抖种的小麦穗粒数增加7.7-13.9位,千粒重提高3-7g,每公顷增产达15.3-44.9%;以种衣剂14号(22%)的效果最好,种衣剂14号(8%)次之。  相似文献   

19.
蔗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穗籽粒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志敏  黄琴 《种子》2002,(4):5-6
利用麦穗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籽粒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的早期阶段(籽料形成期)是决定穗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蔗糖供给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对穗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调控作用,蔗糖与激素以及不同激素之间对籽粒生长的互作调控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