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研究了三氯乙烯在天然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影响这一行为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三氯乙烯在天然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可以划分为快速吸附、减速吸附、缓慢吸附和平衡吸附4个阶段。通过对三氯乙烯的土壤吸附等温线的研究,发现其吸附行为与线性模型相吻合,符合分配机理。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论,模拟结果显示,土壤pH值和含水量对吸附的影响不显著,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可以通过减少其吸附量达到降低三氯乙烯在土壤环境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采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三氯乙烯在砂土和不同壤土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三氯乙烯初始浓度、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乙烯在壤土和砂土中的吸附等温线都呈非线性;当三氯乙烯的浓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土壤对三氯乙烯的吸附比较平缓;随着三氯乙烯浓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其吸附量也明显增加.同时,温度升高不利于TCE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叙述了绿麦隆在土壤,植物中的物理化学行为。绿麦隆施入土壤后,可被土壤吸附,植物吸收,井可在土壤和植物中进行迁移、转化。绿麦隆这些物理化学行为除受本身性质影响外,还受土壤性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评价农药阿维菌素的环境行为,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研究了农药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直线,说明吸附可能与其在土壤有机质中的分配作用有关;阿维菌素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要远强于土壤吸附,进而可以推测腐植酸对其在土壤上吸附的贡献率要远大于其他因素;降低水土比可以增加阿维菌素在腐植酸和土壤上的吸附,只是由于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更小,使其影响不如腐植酸那样明显。  相似文献   

5.
吸附是农药在土壤环境中行为和归宿的重要过程。农药在土壤矿物上的吸附直接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等过程。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对于预测和评价农药对土壤、地下水的潜在危害,开展土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天然土壤矿物作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重金属与苯噻酰草胺共存时对高岭石吸附的影响,以此模拟苯噻酰草胺在复合污染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3种的重金属离子(Cu~(2+)、Zn~(2+)、Cr~6)均可增加高岭石对苯噻酰草胺的吸附量;3种重金属离子存在时,苯噻酰草胺在高岭石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线性等温方程;由于重金属离子种类和浓度不同,高岭石对苯噻酰草胺的吸附存在一定的影响;苯噻酰草胺主要是通过氢键、电荷转移、电荷-偶极键形式吸附在高岭石中。  相似文献   

6.
硝基苯在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硝基苯的环境行为,对硝基苯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硝基苯的吸附平衡时间为6 h,其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硝基苯在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的变化40 kJ/mol,表明土壤对硝基苯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土壤对硝基苯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酸性条件能抑制土壤对硝基苯的吸附作用,而在土壤溶液pH≥7时,土壤对硝基苯吸附基本不受pH变化所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有机质形态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某地区3种土壤的三级样品,即原样土作为一级土壤,使用双氧水去除原样土中低聚合“软碳”的二级土壤和根据土壤样品测得的有机碳含量,使用高岭土代替无机矿物,利用腐殖质做“软碳”,按比例配制而成的三级土样;利用批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样品对TCE的吸附行为。[结果]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由于有机碳含量不同,有机污染物三氯乙烯的吸附量不同,样品吸附具有较好的线性行为,试验范围内不存在饱和吸附量;有杌质吸附量大于无机矿物吸附量,一级土样和二级土样吸附TCE的能力基本相同,即土样有机碳聚合形式的差异对TCE吸附能力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土样吸附TCE的主要因素是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8.
土壤吸附乙草胺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平衡振荡法在288 K2、98 K和308 K温度下对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土壤吸附乙草胺的热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乙草胺在土壤吸附的推动力是配位基交换,属于化学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研究了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影响砷吸附的主要因素,以及砷的吸附行为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有效性,迁移性和缓冲性的影响,为降低土壤中砷的有效性和减轻砷对植物毒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歆  龚道新  李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83-17285
[目的]探讨吡蚜酮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方法]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了杀虫剂吡蚜酮在5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吡蚜酮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吡蚜酮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中,吸附量不同。土壤pH是影响该农药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理化性质,吡蚜酮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河南褐土〉湖南红壤〉云南粘壤〉山东褐土〉湖南河潮土。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吡蚜酮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吡蚜酮在5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在6.2201~69.3760,自由能在14.70~21.12 kJ/mol,表现为物理吸附过程。[结论]为评价吡蚜酮对土壤、地下水的危害的可能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Soil orgain matter(SOM) is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 for sorp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ds in soil and sorption by SOM ultimately affects chemical fate and availability in soil,and the degree of remediation success of contaminated soil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n 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soil(natural)orgainc matter,addresses four sorption mechanisms:surface adsorption,solid-phase partitioning,dual-mode sorption,and fixed-pore sorption model,and presen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s well.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和铁氧化物对水稻土吸附Cd~(2+)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方法研究了2种水稻土对Cd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土对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单独去除土壤有机质后,河南伊川水稻土(HN)的吸附能力增加了15%,而四川邛崃水稻土(SC)则降低了33%;去除铁氧化物后对Cd2+吸附能力均显著降低。在去除铁氧化物条件下去除有机质或者在去除有机质条件下去除铁氧化物,HN和SC的Cd2+吸附能力均明显降低。与一级动力学一点模型比较,两点模型更适合拟合HN和SC对Cd2+的吸附动力学。去除有机质后,HN快吸附速率常数降低,而SC则有所增加;去除铁氧化物后,HN和SC的快吸附速率常数均明显降低。HN中铁氧化物对Cd2+吸附贡献均大于有机质,SC中铁氧化物与有机质的贡献量基本一致。对HN中Cd2+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铁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其对吸附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1%~76%和21%~36%,而SC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黏土矿物,贡献率可达85%,其次是有机质和铁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土壤pH、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对镉、铅竞争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采用一次平衡法(振荡16h)研究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以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为代表)对Cd^2+、Pb^2+在水稻土上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土壤吸附Cd^2+、Pb^2+的主要因素,土壤对金属离子Cd^2+、Pb^2+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土壤pH值为5.0和6.5时,对Cd^2+、Pb^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最大。当土壤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Pb^2+的吸附均降低,与对照相比,分配系数Kd,cd、Kd,pb西分别下降54%~64%和36%-52%;土壤去除非晶质氧化铁后,Kd,cd、Kd,pb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32%~45%和15%~33%。有机质和非晶质氧化铁对Cd^2+、Pb^2+的选择性为:Pb^2+〉Cd^2+.当土壤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均去除后.土壤吸附Cd^2+、Pb^2+不但未降低,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Kd,cd、Kd,pb西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土壤理化特性对土壤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设施土、蔬菜土及水稻土3种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些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地均以粉砂壤土为主,且呈中性或微酸性。设施土表层含盐量较高,蔬菜土、水稻土表层和底层含盐量均较低。SDBS在土壤中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型等温线,其在3种土壤中饱和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设施土〉蔬菜土〉水稻土。水稻土去有机质后对SDBS的吸附增加。水稻土在不同阳离子饱和后吸附SDBS的规律为:钙饱和土〉镁饱和土〉钾饱和土〉钠饱和土。土壤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吸附性阳离子的种类对SDBS在土壤中的吸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黑土中不同有机质组分对三氯乙烯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分步提取法制备东北黑土有机质组分,研究不同有机质组分结构与性质,分析差异;运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研究三氯乙烯(TCE)在三种有机质组分中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各有机质组分含量有较大差异,为HMFAHA,有机质组分中H/C,O/C和(N+O)/C比,为FAHAHM,说明FA组分脂肪性最高,极性最强;有机质组分对TCE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胡敏素(HM)对TCE吸附能力高于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试验浓度范围内,三种有机质组分对TCE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曲线,吸附能力为HMHAFA。  相似文献   

16.
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代表性的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吸附和动力学吸附法研究了紫色土对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吸附-解吸特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对DOC的吸附容量呈以下顺序: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对DOC的解吸率明显高于酸性、中性紫色土,其迁移淋失问题值得重视.紫色土对DOC的吸附过程包括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0~0.5 h内吸附速率最大,随后吸附速率逐渐减小,4~6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土壤pH值、有机质、粘粒和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与解吸率的重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DOC吸附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铝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对DOC解吸率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铁含量>粘粒>有机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土壤对DOC的吸附及解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阿维菌素土壤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方法】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且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有着明显差异;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a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0.9859~25.1538 kJ•mol-1。【结论】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水稻土、菜地土和山地红壤上吸附的阿维菌素具有显明的增溶作用,而对山地黄壤和盐碱土则有着增加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土比、pH和有机质对沉积物吸附四环素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更深入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迁移过程中受沉积物吸附影响的特征和规律,选取典型抗生素之四环素(TC)为代表,研究了不同水土比、pH及有机质对九龙江沉积物吸附TC的复合影响。通过在不同水土比条件下进行改变pH的吸附实验考察水土比和pH的复合影响,又以去除有机质前后的沉积物为吸附剂,在不同水土比、pH条件下对初始浓度范围为20~100 mg·L~(-1)的TC溶液进行等温平衡吸附试验,研究有机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沉积物吸附TC的影响。结果显示pH的影响规律为:沉积物对TC的吸附率总是在酸性条件(pH=3~5)下出现最大值,并且吸附率总体上会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水土比的影响规律为:水土比的变化会使达到最大吸附率的pH位点和最大吸附率值都发生改变,如:水土比为0.125和0.25时,吸附率在pH=3时达到最大,分别是96.8%和95.3%;水土比0.5时,达到最大吸附率的pH值为5,且最大吸附率值降低至82.82%。这可能是吸附方式由阳离子交换转变为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的综合作用导致的。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机质不是单一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是在TC形态和沉积物的主要吸附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其促进和抑制作用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9.
冶炼厂区镉污染土壤中镉的形态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冶炼厂附近34个不同污染程度的酸性和石灰性土壤中Cd的形态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Cd中的活性很高,无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石灰性土壤,均以Exch-Cd含量为最高。不同类型土壤中Cd形态分配规律分别为,酸性土壤:Esch->SBO->WBO->OxMn-;而在石灰性土壤中,则为:Exch->Carb->WBO->OxMn-。但由于碳酸钙对Cd的直接吸持和有机质对Cd吸持的增加,使Exch-分配系数明显低于酸性土壤。土壤各组分对Cd的亲和能力不同,其中以氧化锰组分对Cd的亲和能力最强,其次是碳酸钙和有机质。土壤中Cd的形态分配受一些土壤基本性状的制约,Exch-Cd的分配系数与土壤pH,氧化锰和粘粒含量密切相关;SBO-Cd的分配系数则主要受土壤中氧化物含量和存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纳米Ag在四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纳米Ag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增加了其进入土壤环境的风险, 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受纳米Ag胶体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探究纳米Ag颗粒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 选取四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 考察了土壤pH、有机质和二价阳离子Ca2+对纳米Ag在土壤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 纳米Ag在酸性土壤的吸附量高于中性土壤, 当土壤酸碱性相似时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纳米Ag在其表面的吸附量越高, 纳米Ag在四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都能较好地利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Ca2+的存在均增加了纳米Ag在四种土壤上的吸附量, Ca2+浓度在0.1~10 mmol·L-1范围内, 纳米Ag在中性土壤上的吸附量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在酸性土壤上则随着Ca2+浓度的增加, 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一结果有助于了解纳米银在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 为评价纳米Ag在环境中的毒性和生态风险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