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向日葵是吉林西北部秋季主要蜜源,花期蜂群极易发生秋衰,让众多养蜂者"弃花躲蜜",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也导致向日葵授粉蜂群不足。调查研究认为,蜂群秋衰因素错综复杂:向日葵花期盗蜂严重,农药、甘露蜜与花蜜中毒,向日葵分泌的黏性物质伤蜂,早晚气温低冻伤蜜蜂,采集难度大与花期长致蜜蜂劳累过度等都是导致向日葵花期蜂群秋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蜂群的秋季管理秋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强大群势,采集荞麦蜜、粉,留足越冬蜂蜜,注意保温,培育幼龄越冬蜜蜂,预防盗蜂,做好越冬准备。(一)培养强群采集荞麦蜜,留足越冬蜜:荞麦是陕北最后一个蜜源,只有维持强大群势,才能在荞麦花期采到商品蜜,备足  相似文献   

3.
荞麦是陕北秋季的最后一个蜜源,采过荞麦蜜后,蜂群就要准备过冬了。因此,荞麦花期蜂群管理的好坏,就直接影响着蜂群能否安全越冬。下面谈几点荞麦花期的管理要点。一、培养强群采集荞麦蜜:陕北的秋季天气变化较大,旱涝不匀,阴雨连绵是常有的事,要想使蜂群既能采到较多的蜂蜜,又能繁殖大批幼龄越冬蜜蜂,只有饲养强群才  相似文献   

4.
蜜蜂甘露蜜中毒是我国养蜂生产上一种常见的非传染病,以每年的早春和晚秋发生较严重.此外,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当外界蜜源中断且气候干旱少雨时,蜜蜂甘露蜜中毒也时有发生. 甘露蜜中毒在北方晚秋时较严重.蜜蜂采集取食甘露蜜,因其中含有较高的矿物质、糊精、松三糖,导致其消化不良,下痢而死.  相似文献   

5.
正甘露蜜中毒,在我国南方普遍发生,尤其是外界蜜源缺乏的晚秋,防不胜防。由于蜜蜂大量采集蜜露造成工蜂死亡,严重时幼虫也成片死亡。群势迅速下降。如果越冬饲料蜜中含有甘露蜜,则会造成越冬蜂死亡,危害更为严重。不仅影响到当年越冬的成败,而且影响到来年蜂群发展和产量。一、中毒的原因甘露蜜包括甘露和蜜露两种。甘露是由蚜虫、介壳虫分泌的甜汁。据网上资料介绍,在干旱年份里,这种昆虫大量发生,并排出大量甘露于松树、柏树、杨树、槭树、椴树、  相似文献   

6.
在闽南地区,当龙眼花期结束的时候,四季豆、花生、黄瓜等经济作物的花期也基本结束。在这以后到5月中旬,会发生蜂王产卵下降,甚至停产,蜂群内部一切活动都处于低落状态的情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缺乏蜜源吗?提脾一检查,会发现蜜蜂贮放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蜜块。原来,这是蜜蜂采集了蚜虫的分泌物——甘露甜汁液所产生的甘露蜜,正是这种东西,使蜂群中毒,发生了蜂群不景气的现象。再仔细观察,每天中午或傍晚,在蜂箱的门口,常常会有几只抑或十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与春,而对于蜂农来说却是一年之际在于秋.因为秋季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蜂群是否能够安全越冬,从而关系到第二年春天蜂群的发展.所以,养蜂人常把秋季作为一年养蜂工作的开始.秋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更换蜂王、培育大量越冬蜂、储备越冬饲料、防止蜂螨,为蜂群越冬,和来年早春繁殖作准备. 1 提前储备越冬"口粮" 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蜜蜂所需的蜜源,得在大流蜜期准备好,每隔半个月还得开箱检查蜜源消耗情况. 每年的9月到11月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因为外界蜜源减少,蜂群粮储备相对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
蜜蜂甘露蜜中毒是由甘露蜜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病害。在我省自然条件下,该病主要发生于夏季和晚秋,尤其是干旱欠收年份,当外界蜜源缺乏、气候多变的情况下发生更为严重。据我们1976年秋季  相似文献   

9.
1979年秋季,我公社久旱无雨,气温较高,油松、板栗树、高粱及其它植物上产生大量的甘露蜜。在蜂群越冬饲料中含有大量甘露蜜。 12月初,全公社大批蜂群开始出现散团,有的蜂群蜜蜂爬出巢外在蜂箱前壁结成一团,有时在巢框上方纱盖上结团,打开蜂箱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在蜜源开花季节,蜜蜂从蜂场到蜜源地采集最远的可达几里? (山东林立)答:蜜蜂的有效飞翔半径一般定为距离蜂场五里。在这个范围以内如果蜜源稀少,蜜蜂有时能飞出十里以外去采集。在大流蜜期,蜂群最好是摆放在靠近蜜源的地方。因为这样可以节约蜜蜂往返飞行的时间和减少体力和饲料的消耗,提高采蜜量。问:什么样的地方适合作蜂场?蜂场与蜂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地区蜜蜂的越冬期长达5个多月。要想使蜜蜂顺利地度过漫长的越冬期,取得来年的蜂蜜、王浆的大丰收,首先要从秋季管理着手。牡丹江地区,秋季蜜粉源植物主要有苕条、向日葵,此外,还有许多丰富的辅助蜜源植物。秋季管理蜂群的原则是:8月20日以前以采商品蜜和留足越冬饲料为主,9月初主要蜜源基本上结束,而零星蜜源  相似文献   

12.
养蜂问答     
问:在当地秋季最后一个蜜源期没有采到蜜,蜂群越冬饲料蜜不足,应该怎么办? 答:强壮的蜂群、充足的饲料是保证蜂群安全越冬的关键。充足的饲料又是培育强群的重要条件。秋季蜜源不好,没有采到足够的饲料蜜,可以采用人工饲喂的方法,在蜂群进入越冬之前喂足。饲喂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3.
蜂群缺蜜时常要给蜜蜂喂糖,开繁后为加快繁殖常需要奖励饲喂,越冬前对饲料不足的蜂群需要补喂饲料。饲喂蜂群时因一时不注意,往往给蜂群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养蜂经验,谈谈饲喂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一、饲喂越冬饲料要讲究质量越冬饲料要求优质,那些甘露蜜、饴糖、红糖、劣质白糖、葵花蜜、油茶蜜等切不可用作越冬饲料。秋季蜂群采的甘露蜜、油茶蜜要全部抽出,做到一点不留。甘  相似文献   

14.
熊成  袁春颖 《蜜蜂杂志》2006,26(5):26-26
蜜蜂甘露蜜中毒是我国养蜂生产上一种常见的非传染病,以每年的早春和晚秋发生较严重。此外,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当外界蜜源中断且气候干旱少雨时,蜜蜂甘露蜜中毒也时有发生。甘露蜜中毒在北方晚秋时较严重。蜜蜂采集取食甘露蜜,因其中含有较高的矿物质、糊精、松三糖,导致其消化不良,下痢而死。1甘露蜜中毒的症状发生甘露蜜中毒的大多是采集蜂,通常是强群比弱群中毒死亡严重。中毒严重时,蜂王和幼虫都会死亡,中毒的蜜蜂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病蜂大多死在箱外。解剖病蜂观察,蜜囊成球形,中肠萎缩、环纹消失,成灰白色,并有黑色絮状沉淀,后肠呈…  相似文献   

15.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6,57(9):24-24
北方甘露蜜产生在晚秋,会影响蜂群越冬安全,甘露蜜产生的条件及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一、甘露蜜危害蜂群越冬甘露蜜中含有大量糊精及有毒性的矿物质,特别是钾会导致蜜蜂中毒。蜜蜂无法消化糊精,而其中的松三糖使甘露蜜很快结晶,蜜蜂在冬季无法食用。据笔者调查,从1990年到2005年在双鸭山地区有3次蜂群越冬因甘露蜜中毒,使拥有100-200群较大规模蜂场出现垮蜂的情况。2005年冬集贤县西部山区大小蜂场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相似文献   

16.
养蜂者根据当地蜜源流蜜状况 ,蜜蜂群势及群内贮蜜变化 ,参考近期气候条件 ,本着“只可取其盈 ,不可竭其力”的基本原则 ,调整蜂群 ,适时适量科学取蜜 ,这不仅是夺取蜂蜜高产的需要 ,还能相应地获取一定量蜂蜡 ,增加收入。因此适时适量取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适时适量取蜜能有效地调动蜂群的采集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挖掘蜂群的生产潜力获取高产。当蜂群内贮蜜被养蜂者摇取之后 ,蜜蜂舔食蜂脾上的余蜜有类似奖饲的作用 ,工作异常兴奋 ,加之巢内贮蜜锐减又十分恐慌这两种因素能极大地激发蜂群的采集积极性 ,从而充分利用蜜源 ,早出晚归 ,…  相似文献   

17.
正张老师:我地最近两年每到秋季就会发生蜜蜂中毒死亡现象,主要症状是成年蜂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并伴有下痢症状,而且蜂群越冬效果也不好,常有大量蜜蜂死亡。有的蜂友说是甘露蜜中毒引起的,请张老师分析一下,这是甘露蜜中毒吗?应该怎样预防和处理呢?  相似文献   

18.
葛凤晨 《中国蜂业》2007,58(11):24-24,26
甘露蜜中毒是蜜蜂急发性的病害之一,甘露蜜危害蜜蜂突然,蜜蜂死亡率高,一经发现蜂群甘露蜜中毒,损失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近年蜜蜂受甘露蜜危害的范围和程度有所扩大,有时连年出现甘露,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05年深秋,长白山区多数蜂场遭受甘露蜜的危害,越冬蜂死亡率达50%~100%,有的蜂场因甘露蜜中毒全场覆没。有的蜂场越冬前蜂群就已死光。2006年在长白山局部地区又出现甘露蜜中毒,使部分蜂场又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9.
蜜蜂甘露蜜中毒是我国养蜂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病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甘露蜜易造成蜜蜂中毒,成蜂死亡率高,严重时幼虫和蜂王也会死亡,给养蜂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方法,秋蜜结束前要提早预防,防止蜜蜂因采集甘露蜜而中毒,避免对蜂群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根据蜜蜂在采蜜 ,清理巢脾余蜜及分蜂积极性的转化等方面的生物学习性 ,在蜂群人工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也是提高蜂蜜产量的重要举措。在养蜂实践中发现 :在两种蜜源植物交替开花的流蜜期 ,例如油菜余花未尽 ,已不大流蜜 ,而泡桐花已盛开 ,但已习惯于采集油菜花蜜的蜜蜂 ,仍按采集惯性大量游飞在残花败蜜的油菜田里 ,而很少飞上泡桐花树采集泡桐花蜜 ,只有经过多天的适应 ,箱内蜜味转变成泡桐蜜味 ,才大量转飞到泡桐树上采集 ,使开机摇蜜推迟至泡桐花后期。蜜蜂的这种对新蜜源的认同需要一段时间的采集习性 ,必然会浪费紧连下一个交错蜜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