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科右中旗是从1984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的,每年飞播1万亩,到1987年已飞播4万亩。第一年飞播造林是全部失败了,1985年飞播也只有30%的成活率。而1986、1987两年的飞播都成功了。笔者每次飞播造林工作都参加了,并根据几年的飞播实践,试想探讨这一地区飞播造林效果与今后改进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分析梅县地区山地广阔,山地总面积1,881万亩,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为加快荒山绿化,从1968年开始,在丰顺、五华、兴宁等县的15.6万亩山地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至1984年止,总飞播面积达473.15万亩,获得了明显效果。1983年冬至1984年初,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普查队185人,对1980年前飞播造林的85个播区进行了普查,结果全区飞播造林成效保存面积占播区有效宜林面积30%;蕉岭县的播  相似文献   

3.
飞机播种造林,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深远山区,是一种绿化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成本低的现代造林技术,是恢复与扩大森林资源的有力措施之一。我区于1981年在太行山中段的和顺、左权、寿阳三个县进行了油松飞机播种造林试验,总面积达10万余亩。为了研究飞播造林的可行性,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效果,促进飞播造林的广泛开展,我们于1983年4月18日至7月底对上述地区的飞播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一、飞播区的概况和顺县的万山、赵村播区位于和顺县西北部的横岭公社。主要山脉多为东北—  相似文献   

4.
涂春城 《湖北林业科技》1992,(3):45-48,F003
<正> 我省开展飞机播种造林,从1966年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为了掌握飞播造林成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搞好飞播造林,提高飞播造林质量与成效,我省分别在1983年对1966年至1980年、1987年对1981年至1983年、1991年对1984年至1986年的飞播造林,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成效调查工作。现就调查成果作些简要分析,并对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有关技术措施,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豫西山区十年来的飞播造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找出制约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因子,并就如何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淅川县侧柏飞播造林效果分析①邢惠民(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更好地解决低海拔、多阳坡的石质山区出苗保苗的问题,我们分别于1989—1990年在淅川县进行了飞播侧柏造林试验,现将调查情况初报如下。1自然条件淅川县位于南阳盆地鄂、豫、...  相似文献   

7.
紫阳县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坚持19年不间断飞播造林,共飞播造林151万亩,平均每年飞播8万亩左右。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将飞播造林纳入“天保”工程,这给紫阳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在争取到飞播造林项目以后,采取过硬措施,认真地抓好基础性工作,环环紧扣实施飞播造林工程,使三年来的天保飞播造林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植被处理一丝不苟。首先,实地查清设计播区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7月下旬,我们按照《河南省飞播造林工作细则》要求,在中站区龙洞乡的桑园、赵庄两个行政村开展了油松飞播造林作业。1989年4月初对播区进行了出苗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桑赵播区是我市自1984年开展飞播工作以来飞播效果最好的播区之一。现仅对该播区种子在不同植被盖度、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出苗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探索自然规律,为今后油松飞播造林在播区选择、植被处理和补植补播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秦岭瘠薄山区商州区飞播造林试验与实践,提出了飞播造林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秦岭山区飞播造林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永吉县于1984~1986年进行了不同树种飞播造林试验,其中樟子松在我国飞播造林中首次获得成功。飞播造林试验证明,樟子松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其种子吸水性强,发芽快,扎根深,根系发育快,易成活,保存率高;同时,樟子松生长良好,材质和干形也较优,经济价值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飞播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1.
对岚县、五寨在不同年度、不同立地条件下飞播造林的成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飞播造林成效差的原因,以便为今后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快飞播造林步伐改善北京周边地区生态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北京周边地区飞播造林情况,论述了目前飞播造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飞播造林质量,加快飞播造林步伐,改善北京周边地区生态状况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云南飞播造林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飞机播种造林始于 196 0年 ,经过试验、推广、发展三个阶段 ,飞播覆盖全省 12个地 (州 ) ,314个县 (市 ) ,10 12个播区 ,飞播总面积 2 95 386 7hm2 。经检查飞播成效比为 5 9 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 2 0 % )7 3个百分点。在分析了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规划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飞播造(营)林成效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陕西省1958~2004年间累计41个年度飞播成效调查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了陕西省飞播成效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内在动因。表明陕西省各地理区域飞播目标不同,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试验、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技术实践证明了飞播技术的可行。不同时期飞播成效存在差异,1969~1979年和1980~1993年两个时间区段陕西省飞播成效面积率分别为47.3%和52.5%,1994~2000年和2001~2004年两个时间区段飞播成效分别为29.0%和33.2%,1994年飞播成效出现了台阶式的下降,幅度达到20个百分点上下。各地域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幅度有别,但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飞播发展中不同的驱动力,在飞播成效上均得到了充分的响应,注重技术和成效是飞播未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飞播生产过程中若干基本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飞播的基本原理、飞播区、树种及种子、飞播作业、成效等内容。认为飞播属于人工促进的自然恢复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种群演替实现群落演替。播区范围的确定应以地类的适播性为前提,选地适播。在群落学层次上,建群种或优势种是确定飞播树种的先决条件。对于种子质量,不仅仅只是播种质量,还需要注意种源质量。飞播作业的核心在于适时、准确落种。飞播成效上,飞播树种的成苗、成林效果是基本。同时,文中也论述了飞播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偏差和误区,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的技术问题。建议飞播在工程理念上应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成数抽样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客观、准确反映迅速扩展的飞播林调查需要,本文根据多年的飞播林调查技术探索,阐述了多层抽样法在飞播林中的应用技术以及应用的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17.
1990~1994年与飞机造林困难地区进行人工混播造林试验的同时,又在砚山、保山、永胜等县市的22个播区,从低海拔的干热河谷到高海拔的低温湿润山地,进行了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华山松等与云南松或思茅松的飞机混播造林试验示范。参试的10个树种均各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成苗效果,试验示范的总成效面积为4.22万hm2,成效率达70%以上,大部分试区的成苗保存密度均在6000株/hm2以上,达到“规程”要求。试验结果表明:1500m以下的干热地带应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会欢、银合欢作飞机混播造林树种,海拔1600~2400m的干旱、半干旱及湿润山地、可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分别与云南松、思茅松进行混播造林;海拔2500~3000m左右,宜用华山松与云南松(高海拔种源)混播造林。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在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当前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和水平,以杭锦旗为研究范围,探索了遥感技术在人工造林更新实绩、人工造林更新保存状况、封山育林实绩和成效以及飞播造林实绩和成效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在营造林综合核查中应用遥感技术的可行性,为今后遥感技术在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中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蒙古栎人工更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蒙古栎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播造林,蒙古栎的生长量较小,受晚霜危害严重;植苗造林要以栽植1年实生苗,选择具有一定上层木、郁闭度在0.2左右、坡度在10°左右山的中上腹造林最佳。植苗造林喷施叶面肥可提高生长量27%;修枝可提高生长量11%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毛竹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植物,地理,生态、土壤、气候及森林经理等学科为理论,依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滑动平均数原理,利用微机将我省划分为四个水平适宜区域,综合分析各区域毛竹经营特点,划分出五个不同生产力等级区,并将区划界线落实到乡一级。运用数学模型将我省南北代表山体分划出四个适宜带。同时对各适宜区域(带)进行分区论述,提出了毛竹生产发展方向、目标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