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将马传贫弱毒通过LP继代细胞传代研制成LP继代细胞疫苗,接种马匹,血清阳转率可达80%以上;用L系传贫血清强毒攻击,可保护75%以上;免疫持续期至少16个月。该苗10~(-4)1ml接种马,保护75%;10~(-5)1ml接种驴,保护50%。按1:1加入牛驴清制成的冻干疫苗,与湿苗一样对马有较好的免疫力。用异源传贫强毒(Wyoming株及云南株)攻击疫苗接种马,表现有交叉免疫性。疫苗现地区域试验的结果,与试验室结果一样,对马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免疫性。  相似文献   

3.
马传贫弱毒LP继代细胞疫苗冻干后置于-40℃及冷库保存18个月,其毒价为10^-7/ml,与冻干前温苗的毒价一样,用冻干疫苗免疫的马其免疫期可达25个月。  相似文献   

4.
马传贫弱毒LP继代细胞疫苗冻干后置于-40℃及冷库保存18个月,其毒价为10~(-7)/ml,与冻干前湿苗的毒价一样。用冻干疫苗免疫的马其免疫期可达25个月。  相似文献   

5.
6.
7.
将马传贫弱毒在LP、LL和LX继代细胞上培养传代,获得三株传代毒——LPV、LLV和LXV。传代毒对继代细胞能有规律地引起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大量的典型马传贫病毒粒子以出芽方式成熟;经用补体结合(CF)反应、免疫扩散(ID)反应、免疫荧光(IF)抗体及ELISA等方法检测,传代毒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对细胞的感染性也规律的增强;第5代和第10代传代毒对驴白细胞的TCID_(60)分别为5.5和6.5。将LPV、LLV和LXV传代毒接种健康马,临床观察293天,未见异常;接种后21天,感染马100%出现CF和ID抗体;攻击马传贫强毒后,分别保护4/4、3/4和2/4。  相似文献   

8.
9.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以免疫斑点试验(DB)与免疫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马传贫自然病马与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的鉴别诊断。为方便推广应用,我们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研制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诊断试剂盒,经与原法比较,结果稳定,方法简易,适于现地使用。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11.
本试验共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驴10头,马14匹及健康对照驴7头,马2匹,马传贫强毒对照马2匹,进行了免疫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免疫动物的主要反应出现在免疫器官。与健康动物相比,胸腺体积与重量增大4.5倍以上,脾脏滤泡增大1.5倍以上。以及淋巴结的淋巴小结扩大均为实质性增殖的结果。在骨髓、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及淋巴结副皮质区等,亦有免疫活性细胞增多的现象。在肝脏见到细胞性小结节。其它变化极其轻微。与健康马、驴及各型传贫病马的病理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 免疫动物各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均明显增多,并且骨髓中的巨噬与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密切联系形成“浆细胞岛”。在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区也有巨噬细胞与母化的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的现象。胸腺皮质区细胞母化显著,胸腺髓质区胸腺小体及特殊细胞增多等马传贫免疫形态学的变化。 用组化法显示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动及分布状态的观察表明,在免疫形成过程中免疫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从疫苗注射一开始就十分活跃,免疫后3个月内,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有减少的趋势,但免疫3个月以后外周器官中的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出现了新的平衡。甚至在淋巴结的髓索,脾脏小淋巴管及窦周围等部位见有几种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同时增殖的现象,且持续很久,未出现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脾淋、蛋白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贴在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第三类的为泡沫样无定型荧光,主要存在于肾细胞管管腔中,本文就弱毒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理,弱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及机体免疫状态关系,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免疫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马与驴免疫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制成功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在现地广泛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免疫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人们对马传贫的免疫机理,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肘接种马传贫弱毒疫苗马进行了外周血TB淋巴纠胞的动力学观测,以期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注射过程中,有些地方存在着“一针安天下”的思想,忽视综合性防制措施,个别地方操作不够认真,有的对注苗后出现的反应迷惑不解,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着重谈谈马传贫弱毒疫苗的应用及在马传贫防制工作中的一些注意问题,希望能对现地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马骡大都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疫情稳定,没有暴发流行,马传贫病马显著减少,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充分证明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好、安全稳定。但个别单位注苗后仍有散在发生。从1977~1983年我区部队统计注弱毒疫苗后,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骨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贴在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第三类的为泡沫样无定型荧光,主要存在于肾细尿管管腔中。本文就弱毒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理、弱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及机体免疫状态关系、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免疫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马与驴免疫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本试验对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后的马(骡)50匹,分别进行了体温、血液学、血清抗体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等项目的检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注苗后马(骡)免疫反应及其动态规律。提出注苗马(骡)在T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前,仍有感染强毒的可能,因此对马(骡)仍需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ious Anemia)病毒经盐酸羟胺诱变通过鸡胚卵黄囊继代的研究中,测定鸡胚中经盐酸羟胺诱变后的EIA病毒及抗原性变化,按常规需接种马匹。为减少对本动物的回归试验,加快研究工作的进度,开展荧光  相似文献   

20.
对接种马传贫白细胞苗后22个月的两匹马用免疫荧光法做了组织内病毒抗原的测定,用组织学和细胞化学法做了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和定量的观察.结果表明,6~7岁龄的免疫马胸腺比2~3岁龄健康对照马重3.2倍,股骨红髓增生明显,淋巴结、脾脏滤泡增多、体积增大、生发中心扩大,胸腺和胸腺依赖区淋巴细胞母化、增殖,各免疫器官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成熟细胞及巨噬细胞数均较健康对照马显著增多。脾门淋、脾脏、骨髓等少数巨噬细胞胞浆见有病毒性抗原,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附着不定型的荧光反应强度不一的物质.本文对疫苗的免疫性质、病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反应之间关系及疫苗的免疫机理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