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杀虫净驱除黄牛肝片形吸虫和线虫的试验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610066)周婉丽蒋进王泽洲蒋学良杀虫净系复合制剂,我们用本药做过牦牛和绵羊内外寄生虫的驱杀试验,获得高效、安全的结果。为了考查该药对黄牛的安全性和驱除肝片形吸虫和线虫的效果,于1997年9...  相似文献   

2.
用Rintal片进行了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试验。结果表明当5mg/kg体重剂量时对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线虫、羊仰口线虫、细预属线虫和奥斯特线虫等绵羊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虫卵转阴率、虫卵孵化第三期幼虫减少率和第三期幼虫转阴率均可达到100%,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遵义、毕节、思南等9个县(市)山羊寄生虫感染种类粪便镜检和调查,发现山羊寄生虫感染极为普遍,其感染率达100%,尤其以肝片吸虫和消化道线虫呈广泛性分布,危害也较为严重。应用硝氯酚,左旋咪唑和硝氯酚与左旋咪唑组合方式给羊只进行驱虫,并观察羊只的虫卵减少率与体增重的关系。结果用药组的体增重与对照相比,硝氯酚组平均多增重5.8kg/只,左旋咪唑组5.0kg/只,联合用药组12.0kg/只。  相似文献   

4.
硝氯酚(国产“拜尔9015”)是具有毒性小、用量少、疗效高等优点的特效驱肝片吸虫药。根据有关资料报导,其驱虫剂量羊为4毫克/公斤体重,牛为3毫克/公斤体重,都有很高的疗效。按8毫克/公斤体重对羊肝片吸虫的童虫也能取得很好的驱虫效果。呼兰县对青山镇奶牛场,位于哈尔滨市北部三十公里,滨州铁路沿线东侧,草原地势低洼,饲养管理粗放,每年4月15日至11月15放牧,冬天进行舍饲。1985年,由于雨水大,草原被水复盖,牛羊肝片吸虫病发生比较严重。东北农学院于1964年11月在该镇粪检18只羊,其中阳性羊10只,感染率为55.5%,说明有肝片吸虫流行史。该场1985年末奶牛发生肝片吸虫病。当时兽医应用四氯化碳驱虫,但由于中毒死亡2头奶牛,在其肝脏的胆管和胆囊中分别找到1763和375条肝片吸虫。全场饲养136头奶牛,绝大多数体质消瘦,  相似文献   

5.
佳灵三特是新型、广谱、高效的驱虫药物 ,对许多种畜禽体内外寄生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肝片形吸虫对养羊业危害较大。过去使用硫双二氯酚、硝氯酚、丙硫苯咪唑等药物治疗 ,虽有一定疗效 ,但有的有副作用和疗效尚不理想。本文对佳灵三特驱除肝片形吸虫效果进行观察 ,并选择适宜剂量。1 试验动物与药物1.1 动物 从农户选取经镜检粪卵阳性的山羊 45只 ,体重18~ 2 4kg,常规饲养。1.2 药物 市售 5 %佳灵三特注射液 (10 m L/瓶 ) ,常州市动物药品厂生产 ,批号 2 0 0 10 90 2。选硫双二氯酚为对照药物(有效成分 0 .5 g/片 ) ,江苏省江都县第…  相似文献   

6.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三氯本咪唑5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和92.9%,驱净率为75%;三氯苯咪唑10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均为100%,驱净率为100%;硝氯酚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驱虫率为100%,但对童虫的仅为74.3%,而驱净率仅为60%。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羊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同工酶与基因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种类的不同可表现为某些同工防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因此,它可作为一项生化指标,研究生物的分化情况。本文对人畜共患的两种片吸虫的同工配进行研究,发现二者的某些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成虫采自福州市屠宰场宰杀的黄牛和山羊的胆囊和胆管中,分别选出典型的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成虫。本研究所使用的试剂均系分析纯。1.2匀浆制各:将典型的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成虫分别用生理盐水洗3次,成虫用pH74的缓冲液在冰水浴中研磨5分钟,高速离心(1200转/分)10分…  相似文献   

8.
牛、羊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是危害牛、羊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应用物候指示,驱虫时间第1次为麦子、油菜收获期,第2次为早稻收获或杂交晚稻盛花期,第3次为晚稻收割结束。驱虫药物以别丁加伊维菌素与两硫咪唑交替使用效果最佳。根据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的生活史,应用物候期驱虫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肝片形吸虫病在我省流行范围甚广,淮北、江淮之间、江南地区都有流行,尤以江淮之间、江南更为严重,是冬春死牛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石台县七井乡原是我省黄牛繁殖重点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肝片形吸虫病的危害,牛存栏数逐年下降,畜力紧张,已影响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进行了组织化学探讨。结果表明: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DNA含量不同,二者比值为2:3,且所含1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含量却不相同,某些氨基酸含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1.
山羊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感染组山羊(n=5)在羊感染后第1周明显低于对照组山羊(n=4),第2~6周或高或低呈波动趋势,自第6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第7~8周达高峰(93.73±17.233μmol/L),第7周P<0.01,第8、10周P<0.05;用间接ELISA最早在感染后第2周就可检出IgG抗体,并从第4周起保持高水平,第8~9周达最高峰.血清中NO含量与IgG水平的相关系数r=0.511(P<0.05,差异显著),而对照组的NO与IgG的相关系数r=0.25(差异不显著);感染山羊在整个试验期间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升高,差异明显,其中第8周达峰值(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NO、IgG和EOS在山羊感染肝片吸虫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且与虫体在宿主体内的移行、发育密切关联,显示NO、IgG和EOS共同参与宿主抗肝片吸虫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片吸虫感染对反刍动物胆道粘膜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对肝片吸虫自然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以及无肝片吸虫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的胆道粘膜肥大细胞(MMC)进行了计数观察。结果与某些动物肠道蠕虫感染一样,肝片吸虫在反刍动物胆道的寄生引起了胆道MMC的显著增多。有肝片吸虫和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黄牛胆道MMC分别为431±103/mm2及191±66/mm2(P<0.05),而绵羊胆道MMC则分别为702±300/mm2和75±13/mm2(P<0.01)。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4组不同药物对放牧的浏阳黑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硝碘酚腈 左旋味唑组(Ⅰ组),以及硫双二氯酚 左旋咪唑组(Ⅱ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均为100%,剖检查虫肝片吸虫和线虫均为阴性。应用硝氯酚 驱虫精组(Ⅲ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分别为90.5%和81.0%,剖检查虫肝片吸虫为阴性,线虫18条。应用肝蛭净 驱虫精组(Ⅳ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分别为59.1%和91.6%,剖检查虫肝片吸虫和线虫分别为12条和6条。因而认为Ⅰ组与Ⅱ组的药物组合对驱除山羊肝片吸虫及消化道线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天然草场放牧牦牛体重和体成分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逐月称重法和季节屠宰实验获得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的体重和体成分变化的季节性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放牧牦牛在出生后第一个冷季的体重下降幅度远低于第二个冷季,牦牛在秋季每公斤增重的能量含量以及秋季日增重均高于夏季,而冬季每公斤减重的能量含量则远高于春季。牦牛在第二个暖季所积累的能量约有一半以上在第二个冷季被消耗。在夏季和秋季增重过程中,牦牛的增重成分中都以水分为主,在秋季增重中,尽管增重成分中仍以水为主,但蛋白和脂肪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因此每公斤增重的能量积累也明显升高。牦牛在冬春季体重下降过程中所损失的能量主要靠体蛋白的分解,尤其在第二个冬季掉膘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12窝0~56日龄仔猪研究了断奶日龄对仔猪生产性能及主要消化器官重量的影响。试验猪在原窝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I,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3~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4天、4天+1周、4天+2周,21、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3周,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剖杀,每次每个重复分别剖杀1头;同时以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时取胃、胰脏和肝脏称重。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和日龄对仔猪体重、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和日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断奶越早,这些指标于断奶后下降的幅度越大。断奶可显著促进仔猪采食(P<0.05)。至42日龄,各处理组仔猪体重、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及日采食量已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可促进胃和胰脏的发育,但对肝脏的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体重和营养对八眉猪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4个体重阶段、3个营养水平共7组42头八眉猪的背膘和板油的脂肪酸组成。统计分析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大,脂肪组织中各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上升(P<0.01);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比例稳定,棕榈油酸和亚油酸比例下降(P<0.01),亚麻酸比例上升(P<0.01),花生油酸比例先上升、稳定后又下降(P<0.01);SFA总量增加、UFA总量及PUFA总量减少(P<0.01)。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可以明显地提高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P<0.05)、增加UFA总量和PUFA总量、提高PUFA总量与SFA总量之比值、减少SFA总量(P<0.05)。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病变与癌前病变的研究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以及认识肿瘤在形态学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均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医学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视,但在兽医科学领域中,尚未引起注意。本文作者应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家畜和一部分野生动物的食管、胃和大小肠等消化系统组织共1,037例进行了研究,检出了一批增生性病变和癌前病变,它们是:上皮的单纯性增生、上皮的乳头状增生、粘膜白斑、慢性溃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和腺瘤性息肉。研究中并发现上皮的异型性增生、乳头状瘤癌变为原位癌与浸润癌,以及腺瘤性息肉恶变为腺癌等移行现象。 本文重点描述检出的各种增生性病变与癌前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并对某些病变向癌转变的移行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瘤胃VFA产量与瘤胃可发酵有机物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6个处理的日粮(4种不同处理的糊化淀粉尿素、豆饼和常规尿素)在5头安装有瘤胃和真胃瘘管的阉牛中进行6×5拉丁方试验。试验中测定了瘤胃VFA浓度及产量,并同时用体内法和尼龙袋法测定了有机物质的降解率:还研究了体内法测定的瘤胃可消化有机物质(RDOM)及尼龙袋法测定的瘤胃24小时可发酵有机物质(FOM)与瘤胃VFA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用RDOM预测VFA能(E_(VFA))的平均值为7.222MJ/kg RDOM(r=0.7082):用FOM预测VFA产量的平均值为7.602 mol/kg FOM(r=0.6686)。还发现瘤胃24小时可发酵碳水化合物(F_(CHO))与平均瘤胃VFA浓度相关系数为r=0.7932。在碳水化合物的各种成分中,瘤胃24小时ADF降解量与乙酸产量的相关系数为r=0.7361;瘤胃24小时中性冼涤剂溶解物的降解量与丙酸产量相关系数为r=0.6296,说明对乙酸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纤维素的降解量,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量主要影响丙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钼铜水平对肉牛纤维物质降解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头年龄、体重相近(340±10)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公牛,研究在不同钼、铜水平下饲料纤维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以及在不同时间点的瘤胃纤维物质消失率。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分两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钼铜水平的高低对纤维物质降解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低钼水平下,添加铜10mg/kg纤维物质降解率最高;高钼水平下,添加25和50mg/kg的铜纤维物质降解率较高,但考虑到经济因素,以添加25mg/kg的铜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选用144羽伊莎公雏,7日龄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玉米基础饲粮(CC),大麦基础饲粮(BC);大麦基础饲粮+01%Avizyme-1100酶制剂(BF);大麦基础饲粮+0.1%浙江酶制剂(BZ)。结果表明7~21日龄雏鸡增重添酶组均高于大麦基础饲粮对照组;采食量增加不显著;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1)。21日龄时雏鸡血清T3水平添酶组亦高于大麦饲粮组,而T4水平则无多大差异;淋巴细胞转化率21日龄时BZ、BF组分别比大麦对照组高2457%和3101%(P<005),28日龄时分别高3953%(P<005)和7415%(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