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 种裂解液中,WPB 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 G1 期峰,计算得出6 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 Mb,其中:‘冬枣爷的基 因组大小为(393.60 ±4.72)Mb,即C-值为(0.40 ±0.01)pg;‘鲁枣2 号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 ±3.61)Mb,即C- 值为(0.44 ±0.00)pg;‘金丝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 ±5.81 )Mb,即C-值为(0.44 ±0.01)pg;‘孔府酥脆枣爷 的基因组大小为(429.60 ±5.03)Mb,即C-值为(0.44 ±0.01)pg;‘无核小枣爷的基因组大小为(413.60 ±7.07)Mb, 即C-值为(0.42 ±0.01 )pg;酸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41.60 ±4.29)Mb,即C-值为(0.45 ±0.01)pg。优化的枣属植 物流式细胞术流程,为枣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胡桃属植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测定6种核桃种质资源的C值(即DNA含量),分析比较基因组大小,为胡桃属植物的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进化学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深纹核桃野生种、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云新云林核桃、普通核桃野生种和强特勒核桃的新鲜嫩叶为待检材料,以水稻日本晴新鲜嫩叶为标样,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并计算6种核桃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测得6种核桃基因组大小分别为深纹核桃野生种(543.2±35.7) Mb、漾濞泡核桃(548.8±43.1) Mb、三台核桃(554.4±14.5) Mb、云新云林核桃(548.8±14.7) Mb、普通核桃野生种(551.6±39.0) Mb和强特勒核桃(520.8±38.5) Mb,6种核桃基因组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胡桃属核桃组植物无论物种分化、种内驯化和种间杂交都未引起基因组大小的变异。深纹核桃野生种、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和云新云林核桃都是首次报道其基因组大小,为中国特有种深纹核桃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丰富了胡桃属植物的C值库,并为胡桃属其他物种基因组大小测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  相似文献   

3.
一种适合枣合酸枣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比较了CTAB法和SDS法在枣和酸枣基因组DNA提取中的效果,并分析了取样时间、部位、样品状况、抗氧化剂和不同纯化处理等对所提DNA质和量及其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改良后的CTAB法优于SDS法,可有效地去除多糖,所提DNA的质和量均能满足PCR扩增要求。取样时间与部位对所提基因组DNA的质量无影响,但与产量有关,以旺盛生长期的幼叶或嫩梢尖为佳。样品采用液氧处理-70℃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式细胞术,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DNA含量(2.3pg/2C,C指单倍体)为标准,对5种经济鱼类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三倍体兴国红鲤(triploid Cyprinus carpio var.singuonensi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和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和倍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淡水鱼类的的C-值分别为:白甲鱼(1.18±0.01)pg,三倍体兴国红鲤(1.92±0.07)pg,胭脂鱼(2.62±0.28)pg,中华沙鳅(0.89±0.01)pg,花鱼骨(1.24±0.02)pg,C-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胭脂鱼兴国红鲤花鱼骨白甲鱼中华沙鳅。在5种经济鱼类中,除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白甲鱼与花鱼骨(同一科)的C-值大小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的种间(不同科)的C-值大小差异显著。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白甲鱼、花鱼骨和中华沙鳅属于二倍体,兴国红鲤属于三倍体,胭脂鱼属于四倍体。  相似文献   

5.
绣球花序饱满、花型多样、花色丰富,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很多绣球品种种植在酸性含铝的土壤中时,花序可由红色变为蓝色、紫色或蓝紫色,使其更受消费者喜爱.但绣球基因组信息缺乏,基因资源开发和分子机制研究相对滞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基于K-mer分析的基因组Survey技术估测绣球主栽品种"Bailer"(商品名:Endless ...  相似文献   

6.
以人基因组(2C=7.0pg)为参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雄性和雌性毛冠鹿细胞中DNA含量,研究毛冠鹿基卤大小。结果表明:雄性和雌性毛冠鹿细胞中DNA含量分别为4.962和4.971Pg;毛冠鹿基因组大小为2.43×10^9bp。毛冠鹿基因组虽大于麂亚科赤麂,但小于后从麂亚科中分离出的小麂,由此推测毛冠鹿已经过较长时间的独立进化。  相似文献   

7.
一种适合枣和酸枣基因组 DNA 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研究比较了CTAB法和SDS法在枣和酸枣基因组DNA提取中的效果 ,并分析了取样时间、部位、样品状况、抗氧化剂和不同纯化处理等对所提DNA质和量及其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改良后的CTAB法优于SDS法 ,可有效地去除多糖 ,所提DNA的质和量均能满足PCR扩增要求。取样时间与部位对所提基因组DNA的质量无影响 ,但与产量有关 ,以旺盛生长期的幼叶或嫩梢尖为佳。样品采后液氮处理 - 70℃低温保存 ,与新鲜材料所提DNA差异不大。抗氧化剂可有效地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变褐 ,1%的 β 巯基乙醇即可满足要求。用于RAPD分析的模板DNA中含有RNA和少量蛋白质对扩增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樱种系(Cerasus subhirtella)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变异丰富,在分类处理上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以番茄为内标,用流式细胞仪对番茄和早樱种系相关材料的样品进行了基因组大小的测定。通过比较番茄与早樱不同材料样品峰值的倍数关系,计算出不同早樱样品的基因组大小。经多次试验测得大叶早樱(C.subhirtella)基因组大小为(512.260±16.200)Mb,C值(0.54±0.289)pg,野生早樱(C.subhirtella var.ascendens)基因组大小为(274.360±13.920)Mb,即C值为(0.28±0.014)pg(以1 pg=978 Mb计算)。研究结果支持将野生早樱作为变种处理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姜荷花品种清迈粉的基因组大小。以萝卜品种Saxa为内标,姜荷花清迈粉为待测样品,分别制备萝卜和姜荷花的细胞核悬液,用核糖核酸酶和PI染料处理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比萝卜的基因组大小,计算后得出姜荷花清迈粉的基因组大小约为998.5 Mbp。该研究探索了流式细胞术测定姜荷花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同时明确了姜荷花的基因组大小,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田秀红  黎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5-11557,11690
对酸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进行分析,并对其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酸枣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枣未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枣树雄性不育3号(JMS3)和金芒果枣为材料,建立了枣树未成熟胚高效再生植株体系。对枣未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枣未成熟胚可以通过直接萌发和经子叶发生愈伤两条途径再生完整植株,冷藏处理是促进未成熟胚直接成苗的有效方法。枣未成熟胚经0~4℃冷藏60d,接种在MS+蔗糖30g.L-1+琼脂3.3g.L-1培养基上,胚直接成苗率高达93.3%。将去除核壳时受损伤胚的子叶接种到MS+麦芽糖20g.L-1+琼脂3.3g.L-1+TDZ 1.0mg.L-1+NAA 0.2mg.L-1培养基上,40d后出愈率为98.9%。所得愈伤经MS+麦芽糖20g.L-1+琼脂3.3g.L-1+TDZ 1.0mg.L-1诱导40d后出芽率可达74.1%,丛生芽率达70.4%。在生根培养基1/2MS+蔗糖20g.L-1+琼脂3.3g.L-1+IBA1.0mg.L-1+IAA0.01mg.L-1上40d后生根率为80.8%。  相似文献   

13.
枣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枣园管理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骅冬枣优质丰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河北黄骅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黄骅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inemmis(Bunge)Rehd.]的植物生理特征分析了其优质丰产的气候条件。在冬枣整个生育期内,温度能稳定通过冬枣年周期生长发育各阶段适宜的温度条件;果实膨大期的温度日较差较大,糖分积累较多;日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有效积温满足冬枣生长发育需要的热量条件;水分条件、湿度条件比较适宜。对冬枣异地栽培、试验推广的气候条件分析,可为实现冬枣的优质丰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乙醇代谢及相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O处理对冬枣贮藏期间乙醇代谢及相关品质的影响,探讨NO对冬枣褐变软化的作用机理,为NO应用于冬枣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0、10、20、30 µl•L-1 NO气体熏蒸4 h白熟期冬枣,研究了冬枣室温[(22±1)℃]贮藏和冷藏[(4±1)℃]期间外观品质变化的相关参数,丙酮酸、乙醇、乙醛等含量以及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结果】20 µl•L-1 NO处理明显地减少了果实中乙醇、乙醛和丙酮酸的含量,且延缓了丙酮酸含量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了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30 µl•L-1 NO处理促进了冬枣果实在室温或冷藏期间的酒化软化。【结论】20 µl•L-1 NO处理可以减少乙醇积累对冬枣的毒害,有效抑制了冬枣果实贮藏期间的褐变软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酸枣幼苗叶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NaCl浓度处理及不同时间下,酸枣幼苗叶、根中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玉米素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与0 mmol/L NaCl处理相比,处理时间相同时,酸枣幼苗叶和根在50、100、150、200 mmol/L NaCl处理下ABA含量显著增加,IAA、ZT、GA3的含量、IAA/ABA、GA3/ABA的比值整体显著下降。与处理0 h相比,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酸枣叶,根的ABA含量显著升高,IAA/ABA、GA3/ABA的比值均显著降低;100 mmol/L NaCl处理下,酸枣叶和根的GA3、IAA、ZT含量显著下降。【结论】NaCl处理下,处理时间相同时,酸枣幼苗通过增加叶和根ABA含量,降低叶和根IAA、ZT、GA3含量、IAA/ABA和GA3/ABA的比值适应盐胁迫。  相似文献   

17.
枣和酸枣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长期争议的枣和酸枣的分类地位、学名及其次级划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解剖和生境习性比较,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DNA多态性检测及有关分类学资料考证,认为二者存在多方面显著差异,宜处理为两个独立种。在枣的16个曾用名中ZiziphusjujubaMill.是唯一合法可用的;而酸枣做为独立种其5个曾用名均不合法,鉴于其与枣近缘且果肉大多偏酸,给予了新名Z.acidojujubaC.Y.ChengetM.J.Liu。另据全国范围的实地考察及文献和标本考证,认为长期来被列为枣一变种的无刺枣Z.jujuhaMill.var.inermisRehd.不能成立,应予以归并;同时在酸枣和枣下确立了5个新变型和3个新等级。  相似文献   

18.
枣树VA菌根侵染率的田间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河北省赞皇县、高邑县、望都县、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等地枣树的VA菌根自然侵染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枣树均有VA菌根菌侵染,但VA菌根的自然侵染率因立地条件、树龄、品种不同而异。树龄越大,侵染率越高;土壤肥力高或过低均不利菌根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9.
枣果实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为了解枣果实在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主栽制干枣品种——骏枣幼果期、膨大期、白熟期、初红期和全红期5个阶段的果实进行了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时期果实与其前一阶段相比分别有差异表达蛋白189、356、82、69个。基因本体(GO)注释结果显示:幼果与膨大果的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核酸代谢过程,膨大期果实与白熟果的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从5个阶段的果实中分别鉴定到604、186、91、83、189个特异表达蛋白。Mercator注释和KEGG通路注释结果显示,幼果期特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RNA转运通路。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显示,幼果期高表达蛋白主要与核糖体合成相关。总之,枣果实在白熟期以前与细胞分裂和膨大相关的蛋白表达量和富集程度高,从白熟期开始与碳水化合物积累相关的蛋白质表达上调。本研究从蛋白质组学水平阐明了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动态变化,为提高枣果实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鲜枣贮藏及酒制过程中营养成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室温条件下cAMP和cGMP含量均在贮后8d左右出现1个波谷,而cAMP/cGMP值在整个贮藏过程中(24d)一直呈上升趋势;在10℃和-25℃条件下,贮后前16dcAMP和cGMP含量均有所上升,之后cAMP含量趋于稳定,而cGMP含量逐渐下降,cAMP/cGMP值分别在贮后8d和16d各出现1个小波谷,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鲜枣酒制过程中Vc含量迅速下降,15d后仅剩下3.0~3.3%;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尤以前期下降较为迅速;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在酒制初期有较大幅度上升,后期因品种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