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适合旱地和水地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选用旱地小麦品种‘普冰151’(P)和当地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水地小麦品种‘西农979’(X)与‘小偃22’(Y),研究农民习惯栽培模式(C)、节本高效栽培模式(J)和三省一高栽培模式(S)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下花后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栽培模式C与栽培模式J相比,增加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但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转运量和转运贡献率均有所降低。栽培模式C下各品种均于灌浆后期30d左右出现灌浆"小高峰",且3种栽培模式下‘普冰151’均在花后30d出现灌浆"小高峰",这些是其分别获得较高千粒质量的重要原因。栽培模式S下‘普冰151’能够获得较高的产投比、物质净产比值和活劳动净产比值。相较于栽培模式C,栽培模式J下各品种的产量虽有小幅度降低,但其活劳动净产比值却得到提升。在旱地针对‘普冰151’采用栽培模式S,水地采用栽培模式J,能够使小麦生产达到省水、省药、省工、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基肥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西农805’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基肥为主区,设施小麦缓释肥(P1)和常规氮磷钾肥配施(P2)2个处理,以播种密度为副区,设112.5 kg/hm~2(D1)、150 kg/hm~2(D2)、187.5 kg/hm~2(D3)、225 kg/hm~2(D4) 4个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对小麦旗叶干物质积累量、旗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均未达显著影响,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播种密度对小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千粒质量、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同一基肥条件下低播种密度处理的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及旗叶SPAD值较高;基肥和播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小麦净光合速率、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用小麦缓释肥条件下150 kg/hm~2播种密度的光合特性及产量优于其他处理,在常规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187.5 kg/hm~2播种密度的光合特性及产量优于其他处理,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大为5 722.02kg/hm~2。综合来看,冬小麦‘西农805’最佳基肥和播种密度为P2D3。  相似文献   

3.
4.
5.
6.
汞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Hg)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中施Hg量的增加,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在施Hg量为10,30 mg.kg-1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增加,当施Hg量高于60 mg.kg-1时呈下降趋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H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滴灌处理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规律。采用PVC管栽试验,研究拔节期后每次每管滴灌量0.94kg,4种滴灌量处理每管10.36kg(滴11次,W4)、每管8.48kg(滴9次,W3)、每管6.59kg(滴8次,W2)、每管5.65kg(滴灌6次,W1)对0~100cm土层含水量、‘新冬18号’根系干质量、叶面积、光合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滴灌次数和总滴灌量的增加,0~40cm土层含水量也增加,拔节期至成熟期间根系干质量、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增加,W4的最大根系干质量、最大叶面积、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较W1增加28.50%、71.77%、77.3%、37.75%、78.17%,产量构成因素中仅千粒质量随滴灌次数和总滴灌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少量(每次30mm)多次(11次内)滴灌方式的小麦生育中后期40cm以下土层容易干旱,是导致冬小麦早衰,降低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田间持水量的角度阐明了后期灌溉措施对籽粒增重的影响,并给予了初步的定量描述;同时对籽粒灌浆模型中的气象参数进行了初步修正,以便为后期灌溉措施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适应范围 本规范制定了镇原县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的产量指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求,适用于镇原县西北部、东南部以及茹洪河沿岸冬麦区的地膜冬小麦栽培.  相似文献   

10.
11.
氮素营养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长旱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共设5个氮水平,即N1(0 kg/hm)、N2(80 kg/hm)、N3(150 kg/hm)、N4(195 kg/hm)、N5(300 kg/hm)。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为195 kg/hm的水平下,籽粒获得最高产量, N1处理产量最低。其余茎中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最大,而颖壳是灌浆期干物质转运最先发生的部位。N4处理下花后干物质积累最大,而花前同化物转运率最小, N1和N2处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N5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小于N4,说明合理的增施氮肥可增加灌浆期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估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了小麦光谱特征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对冬小麦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等参数和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光谱一阶微分和光谱比值植被指数(RVI)的相关分析,确立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敏感波段,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开花期350~700 nm和1 420~1 520 nm冠层光谱反射率和灌浆期350~1 750 nm冠层光谱反射率分别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比值植被指数RVI(560,1220)与干物质积累量的相关性较好;确立的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预测模型为:干物质积累量=-186.94×RVI(560,1220)-2 242.2(R2=0.713 8),说明通过遥感手段监测冬小麦的群体质量是可行的。[结论]该研究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监测小麦的群体质量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南疆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对株、行距距配置的响应,以两种穗型品种为材料,设定行距、株距配置为 15 cm×1.7 cm、12.5cm×2 cm、10 cm×2.5 cm、7.5 cm×3.3 cm、5 cm×5 cm 等5个处理,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方法]于2008~2010年通过田间试验,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等行距平作、宽窄行平作、沟播3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开花水(W2)、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4种灌溉处理(每次灌水量为60 mm).[结果]随灌水量的增加,3种植方式下农田总耗水量均增加,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也增加,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降低;与W0处理相比,各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随灌水量的增加,3种植方式下小麦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同一灌溉条件下,与其他两种种植方式相比,沟播方式的农田总耗水量多,土壤贮水量消耗比例大,籽粒产量较高并具有较高的WUE.[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WUE,“沟播结合灌拔节水+开花水”是华北平原冬麦区较适宜的节水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干物质运移及其对氮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基因型大体上分为2类,即“后期同化累积型”,和“后期物质转移型”,前者对氮肥反应相对敏感,该类型在生育后期不宜缺肥,而后者对氮肥反应的敏感性差,后期可适当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16.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氮磷配施对小麦干物质向籽粒分配的调控效应,以高产小麦品种‘鲁原502'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磷处理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可促进小麦起身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以及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的分配,对越冬前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及对籽粒贡献率,同时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总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增加施磷量则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总转运量以及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可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研究结果表明,240kg·hm~(-2) N、100kg·hm~(-2) P_2O_5(N_2P_2)处理可作为黄淮麦区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获得高产的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越冬率、干物质积累相应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日~15日。  相似文献   

18.
李艳军  张小均  孙磊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24-8125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差异。[方法]以新疆不同年代的4个棉花主栽品种(kk-1543、新陆早1号、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3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各棉花品种在盛花期、盛铃期和始絮期的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早期品种kk-1543在盛花期具有明显光合优势,而现在品种新陆早13号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3个时期中,新陆早13号的单叶日平均光合速率较高,新陆早1号较低。从苗期至初花期4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为:kk-1543>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新陆早1号。各品种的经济系数次序为: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kk-1543>新陆早1号。[结论]近期品种和现在品种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光合速率较高,是其早熟不早衰及皮棉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