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三维绿量对怀化市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绿地48个典型植物群落夏季11:00—15:00时间段降温、增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落高度、分层数、总三维绿量密度、乔木三维绿量密度、灌木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正相关,地被植物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率和增湿率呈显著负相关;当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9.9 m3/m2时,降...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凯里市区公园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凯里市区公园建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夏季对贵州省凯里市区5个公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鸟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记录到的鸟类4目18科31种。其中:雀形目鸟类28种,占总种数的90.32%;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大山雀(Parus major),分别占总数量的22.91%、15.69%和14.54%。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鸟类种类和数量分别与海拔高度、公园面积、公园周长、水域面积、草本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乔木盖度显著负相关(P<0.05);鸟类密度与硬质地面、灌木盖度和游客量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公园面积、乔木盖度显著负相关;Shannon-Weiner指数与海拔高度、灌木高度显著正相关。凯里市区公园在建设中可考虑增加公园内的水域面积、灌木和草本盖度,适量减少乔木面积。  相似文献   

3.
福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以福州市为例,选取公园绿地面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及形状指数四个因子进行可达性评价,分析各因子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构建公园绿地服务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比为33.74%,服务人口比为43.18%,整体服务情况较好.4个因子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人口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路网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及服务效率均呈弱相关;形状指数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各因子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模型: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模型: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形状指数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提升江南水网地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提升城镇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以昆山市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市域和城区2个尺度下分别构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与夏季降温效应度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与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了江南水网地区影响夏季降温效应的城镇蓝绿空间格局关键因子及重要性排序,并对比研究其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结果显示:市域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4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滨水绿地宽度>水体聚集度;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3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滨水绿地宽度>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城区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5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聚集度>水体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绿地率>水面率>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2个,影响程度为:绿地聚集度>蓝绿空间占比。研究表明,蓝绿空间格局特征与夏季降温的相关程度和贡献率水平均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中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月季(Rosa)、荷花(Nelumbo nucifera)、菊花(Chrysanthemum)、梅花(Prunus mume)和桂花(Osmanthus fragrans)6种花卉为代表,详细调查其在关中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建成年代的11家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其在公园中应用面积占比、相对频度、景观重要值及应用方式等指标的测算与比较,分析发现,城市越大、公园建成时间越久,各指标值越大;公园的主题对各指标值有显著影响;传统名花在公园中的应用方式对其景观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得到,可通过提高传统名花在公园中的景观重要值、改善其在公园中的应用方式等方法,来提升现代城市公园的观赏价值、文化内涵及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以2015年春季、夏季、秋季共3期莫莫格湿地的Landsat 8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在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和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地统计分析,从而完成莫莫格湿地的冷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对周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冷岛效应(降温作用)随着离湿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湿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降温作用并不相同,对居住地类型的影响范围在240~540 m,对旱地类型的影响范围在480~660 m;湿地对盐碱地的降温作用比较显著,影响范围在600~660 m。湿地在不同季节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降温作用并不相同,在春夏秋3个季节中降温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7.
深入认识视觉和听觉耦合下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规律,对景观资源评价和宜居环境设计尤为关键。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园景观为对象,结合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比较分析夏季(7月)不同绿视率呈现的视觉信息与声音感受特征结合下人们对景观环境感知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校园声景观不同时段的声音类型频率与声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声级大小与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亦无显著相关性;2)景观中10、30 m和50 m的3个圆形缓冲区内的道路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正相关(0.577<r<0.689),且林地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591),其他景观要素与声级均无显著相关性;3)声音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对景观美感度和景观自然度感知,但在高和低绿视率景观中表现相反,即:在高绿视率景观中为正向效应,而在低绿视率组中产生负向效应。女性对声景观感知的好感度显著高于男性;4)无论景观绿视率高低与否,受访者对声音响度与视听匹配度的感受都会对景观美感度和自然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作用各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究辽东栎林、油松林空间结构特征,揭示林分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天然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灵空山典型辽东栎林、油松林为例,选取角尺度(W)、混交度(M)、大小比数(U)、密集度(C)和林层指数(S)5个指标表征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年轮条估算林分生产力,采用冗余分析探讨天然林空间结构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天然林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特征,呈现出聚集分布的水平格局,整体林分呈弱中度混交状态。其中,辽东栎林处轻微劣势状态,油松林则呈中庸状态(U1=0.502,U2=0.471)。2种天然林密集度均持较高水平,辽东栎林略优于油松林(C1=0.955,C2=0.994)。2种天然林垂直结构均较为简单,油松林垂直结构略优于辽东栎林(S1=0.408,S2=0.419)。辽东栎林生产力(V1=3.828 t·hm-2·a-1)显著大于油松林(V2=2.909 t·hm-2·a-1)(P<0.05)。冗余分析表明,辽东栎林林分生产力与U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WCMS呈负相关,空间结构指标中U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0.7%);油松林林分生产力与UCM呈正相关,与S呈负相关,与W呈显著负相关(P<0.05),空间结构指标中W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7.1%)。林分空间结构能有效解释天然林生产力变化(75%以上),可依据空间结构参数对林分进行优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天然林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利用数码图像技术进行杂交榛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行性,采用数字扫描仪获取杂交榛叶片图像,分析不同时期杂交榛叶片含氮量与叶片色彩参数及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展叶后期和子房膨大期的SPAD值与叶片N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展叶后期,H、B、NBI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GI、G/B、R/B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子房膨大期,H、B、NBI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GI、G/R、G/B、R/B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幼果迅速发育期,I、R、B与叶片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杂交榛氮素营养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7,(5):102-105
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城市绿地通过蒸腾作用和遮荫效应形成"冷岛",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选取大连市作为研究区,应用定量遥感的方法,选取4期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基于大气校正法反演出大连城市地表温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绿地缓解热岛效应大小与绿地面积、NDVI指数及到海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建成区存在着较严重的城市热岛现象,超过60%的区域地表温度在33℃以上;与内陆城市绿地降温效果研究结果相似,大连市绿地的降温距离与绿地面积和NDVIMean有关,但与到海洋的距离没有相关性,且随着面积的增大,降温距离的增加呈对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绿带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绿量对热岛效应的调控功能受到广泛关注。以福州市仓山区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9月的Landsat-8 OLI/TIRS和12月的GF-1影像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和分层分类法提取典型树种,结合实地测定叶面积指数完成对道路绿带绿量的计算,进而分析城市道路绿带绿量与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道路绿带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2)道路绿带的位置与面积差异会对其发挥降温效应产生影响;3)在不同绿带面积范围内,绿量与地温的关系不同。当绿带面积<1 hm2或>10 hm2时,地温分布几乎与绿量无关,在1~10 hm2面积范围内,二者呈负相关;4)绿量在绿带面积为1~4 hm2的降温效率优于在4~10 hm2,单位绿量可分别平均降温0.343℃~0.373℃、0.087 8℃~0.157 2℃。通过分析不同面积范围内城市道路绿带绿量与地温的关系,以期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绿地提供新思路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时间序列影像的关中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2010年SPOT-VGT NDVI影像对关中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13 a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月平均值为0.508,月均NDVI值在0.308~0.684变动,受6月作物收获影响,NDVI出现了5月和8月2个峰值;关中地区植被总体呈改善趋势,人类活动集中的城区、县城和部分生态脆弱区(大荔沙苑和洽川湿地)植被出现了严重的退化;降水和气温是影响NDVI变化的重要因子,同时经济建设生产活动对NDVI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探究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成都市2019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成都市城市绿地斑块尺度的7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InVEST模型研究绿地的水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碳储存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绿地面积及绿地间距离差异较大,平均值分别为29.01 km2和256.8 m,形状较为规整;成都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空间差异性,水源供给服务总量达24.98×108 m3,呈现西南高东低的趋势;碳储存服务为12.73×106 t,空间上呈中部高值聚集分布,其余地区为中、低值;土壤保持服务总量为3.54×108 t,空间上呈现西南高东低的分布趋势;绿地的景观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非线性相关,水源供给、碳储存和土壤保持服务与斑块面积的关系是随面积的增大3种服务均先快速增加后增长速度减缓;随斑块间距离增大,水源供给、碳储存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绿地斑块距离与土壤保持服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为研究区域,将无人机遥感技术与人工结合,采集2015年夏季粳稻生长全过程的冠层NDVI数据。首先,利用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单天和各旬、各月冠层NDVI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和Square(或Cubic)曲线分别对相关性较好的单天和各旬与产量建模,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精度,同时将效果较好的几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独用一个变量建模,Square(或Cubic)曲线模型优于一次线性回归模型,6月中旬和8月上旬的组合模型是估产最理想的模型,其判定系数(R2)为0.771,相对误差(RE)为4.06%,均方根误差(RMSE)为0.474 t·hm-2,精度较高,具有可行性,据此确定北方粳稻最佳估产时间是6月中旬的分蘖盛期和8月上旬的抽穗期。  相似文献   

15.
以杨陵区内常见24种绿化树种为对象,通过野外综合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测定获得每个树种的绿量、绿叶期、美观度、涵养水分、滞尘、降温增湿和固碳释氧能力等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绿化树种的综合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表明:1)从树木单项服务功能来讲,绿量密度较大的树种有广玉兰、雪松、刺柏(222.2~253.6 g·m-3);单位冠体树叶滞尘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悬铃木、广玉兰(32.0~39.0 g·m-3);单位冠体叶日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树种有栾树、悬铃木和广玉兰(1 000~1 700 g·m-3);根区土壤较非根区田间持水量提高较大的树种有苦楝、银杏、白皮松、圆柏和广玉兰(14.32%~18.44%);树木美观度评分较高的树种有紫荆、桂花、樱树、广玉兰 (10.2~10.9分);单位冠体绿量降噪能力较强的有广玉兰、刺柏、龙柏和雪松(10.2~13.2 dB·m-3);单位冠体树叶降温增湿能力较强的有广玉兰、悬铃木、紫荆(1.92~2.48 g·m-3)。2)综合考虑树种的景观服务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对树种进行综合评价与筛选,在落叶阔叶树中,悬铃木、七叶树、梧桐、银杏和栾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在常绿树种中,广玉兰、圆柏和刺柏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6.
城市扩张下的哈尔滨地表温度空间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对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将以2001、2008、2013和2016年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法、密度分割、象限方位法、缓冲区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划分等级,分析哈尔滨市地表温度时空分异总体特征,同时定量揭示并阐述地表温度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区主要集中在相应时期的建成区及工业园区,而水体、绿地及耕地则表现出明显的低温区;2001—2016年哈尔滨市高温区域扩张明显,但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扩张方向、范围和模式;高温区域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加快高温区范围的扩张;地表温度和NDBI呈显著正相关,NDBI在表征热环境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李聪慧    赖壮杰    刘健    余坤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195-203
为了减少单一角度卫星遥感与传统植被指数在LAI反演过程中的误差,提升马尾松林LAI反演精度,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获取多角度无人机影像和马尾松林LAI实测数据。根据研究区不同波段热暗点指数、植被指数与实测LAI的相关关系,优化热暗点植被指数构建马尾松林LAI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红光波段反射率计算的热暗点比值指数HDRI-r(R2=0.398)是研究区马尾松林LAI反演的重要辅助参数;将HDRI-r引入表征研究区冠层结构的传统植被指数NDVI、GNDVI、RVI、MSAVI、NRI、SIPI、VARI,构建的热暗点植被指数NHDRI与实测马尾松林LAI相关性最高,R2为0.406 5;引入热暗点信息的植被指数(NHDRI、GNHDRI、RHDRI、MSAHDRI、NRHDRI、SIPHDRI、VAHDRI)与实测LAI的拟合R2均>0.37,相较于对应的传统植被指数,R2分别提高了82%、333%、295%、161%、1 409%、380%、192%,热暗点信息与传统植被指数的结合能够缓解植被冠层光饱和现象,有效提高马尾松林LAI反演精度;研究区马尾松林LAI范围为0.11~4.28 m2/m2,总体水平偏低,与当地马尾松林以枝叶稀疏、矮小的“老头松”为主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和结构,从而影响了城市的热量平衡,导致城市热岛效应蔓延。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及其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对缓解城市热环境、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200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并基于大气校正法利用Landsat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LST)反演,进一步对所获地表温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利用200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谷歌全色卫星影像,基于DeepLabv3 + 网络利用深度学习对朝阳区下垫面分类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1)朝阳区15年间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热岛逐年加剧;至2017年,区内不再存在单一热岛中心,而转为复杂的镶嵌式结构、多中心分布。(2)15年间不透水面面积共减少71.02 km2,降幅20.98%;水域面积共减少2.53 km2,降幅24.12%;植被面积共增加73.54 km2,增幅56.57%。(3)对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类型动态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面积呈正相关,与植被面积呈负相关关系。(4)从总量来看,2012—2017年朝阳区与城市热岛效应成负相关关系的植被与水域面积总量增加明显,但城市热岛效应不降反增。结论植被和水域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在用地强度、建筑密度和人类活动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逐渐变得有限。在现有城市发展模式下,朝阳区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城市热岛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9.
虾源蜡样芽孢杆菌D7的生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的生态安全性,分别测定了蜡样芽孢杆菌D7对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浓度的影响,以及对小球藻、大型蚤、斑马鱼、凡纳滨对虾和草鱼等水生动植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浓度≥1×107 cfu·mL-1时,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浓度≤1×106 cfu·mL-1时,对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影响。蜡样芽孢杆菌菌株D7浓度在104~108 cfu·mL-1时,水中磷酸盐含量无显著变化。小球藻含量与菌体浓度呈正相关。处理96 h,对大型蚤、斑马鱼和凡纳滨对虾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以不同细菌剂量(108~1012 cfu·mL-1)灌胃草鱼,处理96 h后,未出现草鱼死亡现象。表明虾源蜡样芽孢杆菌D7生态安全性较好,对水体及养殖动物无明显危害。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地区典型地带的粳稻为例,利用植被指数测量仪PlantPen,同时测量了粳稻叶片植被指数NDVI和PRI,并根据粳稻生长发育进程分成了与物候一致的4个生育时期。首先利用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NDVI和PRI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分别利用线性回归和Cubic曲线回归建立NDVI拟合PRI的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和精度验证,同时对线性回归模型与Cubic曲线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叶片植被指数NDVI和PRI在各生育时期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粳稻生长发育进程中,相关性越来越高;线性回归模型和Cubic曲线回归模型均能使NDVI较好地拟合PRI,在粳稻生长发育进程中,拟合效果也越来越好;Cubic曲线回归模型在粳稻4个生育期平均相应的指标值判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别为0.8055、0.0358、0.534%,而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应指标为0.7653、0.0488、1.365%。Cubic曲线回归模型的RMSEMAPE值较小且R2较大。因此其拟合优度和检验精度均优于单纯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作为NDVI反演PRI一种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