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机采棉冠层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和果枝长度等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2个种植密度D18(18万株/hm~2)和D24(24万株/hm~2),副区设4个施氮量N0(0kg/hm~2)、N170(170kg/hm~2)、N320(320kg/hm~2)和N470(470kg/hm~2)。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随种植密度增大,单株结铃数、单铃重与衣分减小,冠层上、中和下部叶面积指数增大,冠层上、中和下部果枝长度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冠层开度降低,冠层上、中和下部单铃重逐渐降低。同一种植密度下,当种植密度为D18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DIFN、冠层上、中和下部叶面积指数及果枝长度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N470N320N170N0,种植密度D24条件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现为N320N470N170N0。D24N320处理虽然较最高籽棉产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其增产率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在减少氮肥投入量的同时也减轻了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因此,当种植密度为24万株/hm~2、施氮量为320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最理想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  相似文献   

2.
高密减氮对泰农18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施氮量180(N180)、240(N240)、300 kg/hm~2(N300)]和3个种植密度[270(D270)、405(D405)、540万株/hm~2(D540)],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减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270种植密度下,产量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405和D540种植密度下,产量均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N180、N240产量最高。在D405(中密度)和D540(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将施氮量由240 kg/hm~2降至180kg/hm~2可获得同等水平的籽粒产量,且以4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最高。对于获得最高产量的N180D405(9 252.6 kg/hm~2)和N240D405(9 328.3 kg/hm~2)处理,前者较后者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转化效率、氮素利用率分别高11.33%、3.65%、15.38%。表明适当密植和适量减氮相配合,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并实现氮肥高效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405万株/hm~2配合180 kg/hm~2施氮量是泰农18高产高效生产的适宜配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240 kg/hm2,320 kg/hm2和400 kg/hm2, 3个密度,分别为65万株/hm2,75万株/hm2和85万株/hm2,比较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油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中处理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2D2处理油菜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是较为合理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济麦22为试材,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4个试验处理:N0(不施氮),施氮量210 kg/hm2(N210)、270 kg/hm2(N270)、330 kg/hm2(N330),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内,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无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均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270 kg/hm2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以施氮量27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分析法研究温室番茄优质高产的水氮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施氮水平处理,研究温室盆栽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组合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提出单一指标最大和兼顾产量品质最优时的灌水施氮组合。【方法】试验于2013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灌溉试验站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M6088,在盆栽条件下设置3个灌水上限:低水W1(70%θf)、中水W2(80%θf)和高水W3(90%θf),θf为田间持水率;3个施氮量:低氮N1(N 0.24 g·kg~(-1)土)、中氮N2(N 0.36 g·kg~(-1)土)和高氮N3(N 0.48 g·kg~(-1)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5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寻求单一指标最大时的灌水施氮组合,以及综合评价产量品质的水肥调控效应,提出兼顾产量品质最优时的灌水施氮范围。【结果】番茄产量、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品质受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影响显著。番茄单株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低氮和低水除外),低氮下增加灌水量可弥补缺氮造成的减产,低水下增施氮肥可缓解干旱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产量与水氮供应量之间呈较好的二元二次关系,当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2.3 L/株和0.3864 g·kg~(-1)土时,番茄单株产量有最大值(1 599.4 g/株),但灌水量和施氮量超过其峰值时,产量反而会减少。减小灌水量和增大施氮量时,灌溉水生产率增加;增大灌水量和降低施氮量时,氮肥偏生产力增加。番茄各品质指标受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影响极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则先增大后降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中氮除外)呈降低趋势,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低氮除外)。采用熵权法计算得出番茄单一品质指标对不同水氮处理的敏感度排序为: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糖酸比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结论】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得出,番茄产量和品质同时达到大于等于95%最大值的灌水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施氮区间约为0.34—0.44 g·kg~(-1)土。  相似文献   

6.
氮水平对大棚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紫塥粘田上施用氮肥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钾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施用氮肥具有显著增产作用,但施氮量在225 kg/h m2以上时产量极显著降低.施用氮肥对番茄卫生标准没有明显影响,番茄中硝酸盐含量符合生食标准(<432mg/kg).施氮水平对番茄品质影响很大,Vc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0~22 5kg/hm2范围内,番茄的固形物、水溶性糖含量以及糖酸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番茄的产量、品质、生产成本、人体健康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番茄氮肥施用量宜为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最佳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二代日光节能温室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盐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H则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600 kg.hm-2时,冠幅显著增加,造成枝叶徒长。番茄产量与施氮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即施氮量低于600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加;但进一步增加的施氮量导致产量下降,产投比也显著降低。施氮使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总酸度下降,糖酸比的增大,Vc含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累积均达显著水平。设施番茄最高产量施氮量为646 kg.hm-2,最大经济效益施氮量为604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2个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50、225、300 kg/hm~2)与种植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加延长2~4 d,适当早播可以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宜随种植密度增大适当减少;郑单958在90 000株/hm~2与15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湘农玉27号在90 000株/hm~2与22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者的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与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均适应密植机收,适当控制施氮量、增大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氮肥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旨在明确夏玉米形态指标、氮肥利用及抗倒特性对密度与氮肥耦合效应的响应,为河南省玉米生产中合理的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驻玉216、郑单958为材料,2019年和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置3种种植密度(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分别以D1、D2、D3表示)与3种氮肥施用量(0、150、300 kg/hm2,分别以N1、N2、N3表示)。试验结合2个品种、3种密度、3种氮肥水平,研究了夏玉米形态指标、氮肥利用及抗倒特性对密度与氮肥耦合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D1密度条件下,施氮提高2个品种的茎粗,过度施氮反而显著降低了郑单958的株高(P<0.05);D3密度条件下,施氮降低了驻玉216的株高和茎粗,而郑单958的茎粗差异不显著。驻玉216的LAI以D2N2处理最大,郑单958以D2N3、D3N3较大。密度与氮肥耦合下,驻玉216的穗上叶、穗位叶叶倾角在D3N2处理最大,穗下叶叶倾角在D1N1处理最大,而郑单958穗三叶叶倾角均在D2N2处理达到最大值,在适宜密度下适当增加氮肥可降低叶倾...  相似文献   

11.
水肥耦合对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水分和肥料与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关系,为温室袋培番茄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室条件下,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试材,研究水肥耦合对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番茄品质做多目标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不同处理番茄生产的成本和经济收益。【结果】单株施肥量、灌水量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各品质指标影响不同。在相同水分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肥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Vc、番茄红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肥料浓度下,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番茄果实中硝酸盐、Vc、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含量逐渐降低,表现为“稀释效应”,番茄红素的含量则在中水处理下较高;在单株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其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单株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同样呈现抛物线趋势,施肥量、灌水量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影响大小顺序为水分作用>肥料作用>水肥交互作用;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袋式栽培番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单株灌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灌水量水平下,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施肥量和灌水量作为单一因子对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且水分作用>肥料作用,而水肥交互作用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高肥高水处理的净收益最高,为4.98 元/株,与中肥中水处理(4.86 元/株)、高肥中水(4.84 元/株)以及中肥高水(4.80 元/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低肥低水处理的净收益为3.33 元/株,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结论】综合考虑品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生产等因素,在不显著降低番茄品质和净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中肥(5 1470 mg)中水(120 L)处理作为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为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天马54号为试验材料,设N0(不施氮肥)、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600 kg/hm2)、N5(750 kg/hm2)共6个处理,研究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的运行规律及最佳氮肥使用量。【结果】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为45.8~52.7 d。叶面积指数在定植后40~80 d,各处理差异显著,在定植后60 d最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CO2浓度随氮肥的增加而下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产量贡献率N4(60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9.35~10.26 t/667m2、42.61%~43.56%、33.89%~29.92%。【结论】 5个氮肥处理下N4(6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肥管理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合理降低氮肥施用量,研究不同水肥模式条件对番茄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5日滴灌2 h的灌溉方式可提高番茄亮度,土壤含水率为田持的70%~90%的灌溉模式可有效提高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灌水适中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为3771.98 m3/hm2)有利于番茄产出较多的果实数和增加成熟比例,并且推迟番茄主产期,从而提高番茄初产量和总产量;氮肥添加处理、水肥的交互效应均未对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水分对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大于氮肥。  相似文献   

14.
氮密调控对两个冬小麦品种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品种、施氮量、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豫东南黏壤潮土区冬小麦碳氮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该区冬小麦适宜的氮密调控处理组合,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20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豫东南黏壤潮土区设置品种(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品种,鑫华麦818;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品种,百农207)、施氮量(N0,0;N240,240 kg·hm-2;N360,360 kg·hm-2)和种植密度(M1,225 万株/hm2;M2,375万株/hm2;M3,525万株/hm2)三因素裂裂区试验,重点分析三因子处理下冬小麦碳代谢(可溶性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氮代谢(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品种、氮肥、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冬小麦的碳氮代谢,氮肥是影响2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主控调节因子。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碳氮代谢的影响因生育时期、品种而异。总体来看,氮密调控对2个品种碳代谢的调控优势主要在灌浆后期,对氮代谢的调控优势主要在灌浆中期,灌浆中后期M2N240处理的碳氮代谢指标参数值较最小处理组合平均增幅达358.28%。碳氮代谢平衡对不同分蘖成穗特性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生育后期,这可能是鑫华麦818整体产量高于百农207的主要生理原因。两年度试验均以M2N240处理下的产量较高,较产量最低的M1N0处理提高96.49%。【结论】综合考虑品种、氮肥、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平衡及产量的影响,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2个冬小麦品种碳氮代谢的调控优势主要在灌浆中后期,M2N240处理可作为豫东南黏壤潮土区适宜的氮密调控组合。  相似文献   

15.
水氮供应与番茄产量和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温室栽培水肥管理模式,协调作物生长与产量之间的均衡发展,对于高效节水和作物优质高产种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灌水施氮试验处理,探讨西北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水氮供应对产量的影响,揭示影响番茄产量的生长群组指标,并获得较优的灌水施氮模式。【方法】本试验研究膜下滴灌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番茄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番茄产量和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温室田间试验为基础,设置3个施氮量水平:高氮(N3,常规施氮,350 kg·hm-2)、中氮(N2,常规施氮减28.5%,250 kg·hm-2)、低氮(N1,常规施氮减57%,150 kg·hm-2);灌水量设置3个水平:高水(I3,充分灌水,1.0Ep)、中水(I2,轻度亏水,0.75Ep)、低水(I1,重度亏水,0.5Ep),其中,Ep为Ф20 cm标准蒸发皿累积蒸发量,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于温室内进行膜下滴灌,灌水周期设为7-10 d,各处理灌水量通过水表控制;供试磷肥和钾肥各处理用量相同,定植前将全部腐熟有机肥、磷肥80%、钾肥50%与部分各氮肥处理(50、150、250 kg·hm-2)作为基肥施入耕作层,其余磷、钾肥和剩余氮肥(100 kg·hm-2)在番茄第一穗果实膨大期、第三穗果实膨大期2次等量均匀随灌溉水追施。【结果】灌水量相同时,番茄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相同时,中水和高水处理番茄产量要显著高于低水处理,而两者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作物产量随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可知,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加可能引起单果重的增加和产量的降低,而根长和干物质的升高可能引起产量的提高和单果重的降低;由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一步可得,生长性状对产量的关联程度大小表现为:根长>干物质>株高>叶面积>茎粗。【结论】中水中氮处理(灌水量为222.8 mm,施氮量为250 kg·hm-2)是番茄产量较优的水氮供应模式;根长和干物质是影响产量的重要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生物有机肥在西藏大棚番茄栽培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为试材,设置8个不同用量的处理,研究了有机肥的施用对大棚番茄成活率、结果初期的株高和茎粗、每株穗数、每穗果数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有机复合肥在低用量下对番茄定植成活率无明显影响,用量超过0.500 kg/m2时,随着用量的增加,出现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复合肥用量的增加,番茄株高、番茄单果重和前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250和0.375 kg/m2用量的处理株高最高。0.375和0.500 kg/m2用量的处理单果重最好。0.375 kg/m2用量处理的番茄前期产量最高,0.250 kg/m2用量的处理次之,0.875 kg/m2用量的处理最低。[结论]在大棚番茄上,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为0.250~0.375 kg/m2。  相似文献   

17.
以荷兰15为试材,研究了3个氮肥施用水平和3个钾肥施用水平及相互组配,对冬种马铃薯黑地膜夹层覆盖栽培植株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的施用量以及不同配比,对黑地膜夹层覆盖栽培冬马铃薯的出苗快慢和最终成苗率和叶片总数没有明显影响,但株高呈现出随着N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K2O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对植株主茎茎粗呈现出随着K2O施用量的增加而增粗的趋势。N施用量在225 kg/hm2以下时,马铃薯的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而提高,N施用量达到300 kg/hm2时,马铃薯的产量反而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大而降低,这说明施肥量不宜高于N 300 kg/hm2+K2O 150 kg/hm2;施N 225 kg/hm2、K2O 450 kg/hm2的产量最高,但与施N 225 kg/hm2、K2O 300 kg/hm2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新农菜豆1号在5种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粗、节数减少,节间长度、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增加,百粒鲜重与氮肥关系不显著,分枝数先增大后减小,蛋白质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以施氮量90 kg/hm^2时产量和品质最高,鲜荚产量为13 652.55 kg/hm^2,可溶性糖含量为68.85 mg/g,蛋白质含量为39.11%。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