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调查并分析了不同伐桩基径(18-21、14-17、9-13和5-8 cm)及伐桩高度(2、5、10、20和25 cm)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基径5-8 cm和9-13 cm的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较大。伐桩萌芽6个月及12个月时,伐桩基径对杉木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的影响不显著。而伐桩高度对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均有极显著影响。伐桩高度为2cm时,萌芽条数量、基径及高度最大,且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速生杨伐桩萌条更新能力、萌条生长,结果表明:速生杨伐桩时间以3~4月初为宜,伐桩高度以5~10cm为宜,并对伐桩进行覆膜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萌芽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3.
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机械抽样方法在洋口林场和下蜀林场的杉木林采伐迹地上,布置不同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数量和萌条生长量影响的试验,采集到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伐桩粗度影响萌芽数量和萌条生长量,中等粗度伐桩萌芽数量最多。大径级伐桩萌条当年生长量最大;伐桩高度对伐桩成活率几无影响,但影响树高生长量,低伐桩上的萌条生长量最大。5年的定株观测结果表明,低密度萌芽更新地上补植实生杉苗后,萌生起源植株的高,径生长量均大于实生  相似文献   

4.
杉木萌芽更新数量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上杉木萌芽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条的数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条长度和直径影响不显著。就伐桩粗度而言,中径级(10-30 cm)伐桩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较大;次大径级(30-40 cm)伐桩的萌芽直径最大,但萌芽条数量和长度较小;而小径级(0-10 cm)和大径级(40-50 cm)伐桩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不理想。就伐桩高度而言,低根桩(0-5 cm)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最大。  相似文献   

5.
杨树伐根萌条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的试验表明,速生杨伐根时间以3~4月初为宜,伐桩高度以5~10cm为宜,并对伐桩进行覆膜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萌芽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采伐次数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的影响,探究栓皮栎矮林培育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秦岭北坡楼观台林区基径为10~15cm的栓皮栎伐桩为研究对象,每4年为1个采伐周期,根据采伐次数将其划分为采伐1次、2次和3次,并于2007年最后采伐后连续4年统计每个伐桩的萌苗数、萌苗生长特征、当年生萌苗数,对比分析不同采伐次数与伐桩萌苗数量和生长的关系以及伐桩萌芽力。【结果】1)随着采伐次数的增加,伐桩总萌苗数量减少,2008年,每桩萌苗数量表现为2次采伐>1次采伐>3次采伐;2011年,每桩萌苗数量表现为1次采伐>2次采伐>3次采伐。2)随着采伐次数的增加,萌苗生长量下降。3)不同采伐次数下,伐桩萌苗数量与生长状况关系紧密,表现为萌苗数量与平均基径、冠幅呈显著负相关(P<0.05),采伐1次的伐桩萌苗平均高度随着萌苗数量增多先增高后降低,而采伐2次、3次后,伐桩萌苗高度随着萌苗数量增多持续减少。4)随着采伐次数增多,伐桩萌芽率降低,当年生萌苗存活率降低。【结论】采伐次数对栓皮栎伐桩萌苗数量和生长均有影响,多次采伐会降低伐桩萌生能力,增加萌苗死亡率。在长期矮林经营中,合理延长采伐周期,减少采伐次数,保留适宜的萌苗数量,能够促进萌苗生长,使其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水曲柳萌芽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研究水曲柳的萌芽更新特性 ,以便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 ,作者在长白山林区对水曲柳林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不同伐桩直径、不同伐桩高度、保留不同萌条数的试验 ,并调查了水曲柳自然定株的定株结果及定株时间 .结果表明 ,水曲柳萌生条只在采伐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内萌发 ,到第二个生长季节伐桩就失去了萌生能力 ;在非生长季节采伐而萌发的萌条其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在生长季节内采伐而萌发的萌条 ;萌条数量随着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多 ,但萌条的平均高、茎生长量却不随伐桩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萌条数量与伐桩高度呈负相关关系 ;人工定株有利于水曲柳萌条的生长 ,以保留萌条 1~ 4株较好 ;水曲柳自然定株结果以 2~ 4株为主 .自然定株时间主要发生在萌条 3~ 10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萌芽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曲柳的萌芽更新特性,以便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作者在长白山林区对水曲柳林进行了不同采伐季节、不同伐桩直径、不同伐桩高度、保留不同萌条数的试验,并调查了水曲柳自然定株的定株结果及定株时间.结果表明,水曲柳萌生条只在采伐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内萌发,到第二个生长季节伐桩就失去了萌生能力;在非生长季节采伐而萌发的萌条其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在生长季节内采伐而萌发的萌条;萌条数量随着伐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多,但萌条的平均高、茎生长量却不随伐桩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萌条数量与伐桩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人工定株有利于水曲柳萌条的生长,以保留萌条1~4株较好;水曲柳自然定株结果以2~4株为主.自然定株时间主要发生在萌条3~10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米老排人工林主伐后的伐桩萌芽条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萌芽条保留数量对米老排伐桩萌芽条生长与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萌处理措施,随着米老排伐桩萌芽条保留数量的增加,萌芽条的高度与胸径生长呈减小趋势,保留1株萌芽条更具有生长优势;萌芽条器官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主干枝条叶;萌芽条的总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保留2株萌芽条的总生物量积累最大,但保留1株萌芽条个体生物量积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单株生物量。建议在米老排伐桩萌芽更新过程中,萌芽条生长1~2a再进行植株的密度调控处理,如培养薪炭林为主,每个伐桩保留1~2株生长健壮萌芽条;若需培育木材为目的,保留1株生长健壮萌芽条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厚朴次生林进行厚朴的培植,可以促使厚朴的可持续开发。在厚朴人工间伐开采条件下,23cm为最优伐桩高度,表现在后期的次生枝条最多以及生长发育也最旺盛。通过对伐桩上不同数量丛生枝条的比较研究发现,伐桩上保留的枝条越少,厚朴的次生长势最好;当次生枝条为2枝/伐桩时,生物量与活性成分累积速度最快。同时,厚朴的次生生长不影响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糜子矮秆突变体“819”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后续定位矮秆突变基因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调查了糜子矮秆突变体“819”与高秆材料J12,以及它们杂交产生的674个F2代个体的株高、穗长、穗颈长、分蘖数、茎节数、二级枝梗长度1、二级枝梗长度2、二级枝梗长度3、二级枝梗间距1、二级枝梗间距2共10个性状,进一步利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及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对这些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糜子矮秆突变体“819”的矮秆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株高与穗长、穗颈长、分蘖数、茎节数、二级枝梗长度1、二级枝梗长度2、二级枝梗长度3、二级枝梗间距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级枝梗间距2呈显著正相关(P<0.05);株高(Y)对其他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为:Y=-18.446+1.491X1+1.222X2+6.827X4+1.319X7+0.746X8,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为0.811,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以利用回归方程对株高进行预测;糜子F2群体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这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高达72.656%,3个主成分分别被命名为长度因子、茎节数因子、枝梗间距因子。研究结果为矮秆基因定位、矮秆后代的评价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福  吴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66-4667
[目的]为确定萌生白桦每丛合理保留株数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河北省承德市白桦树为研究对象,调查萌芽林中龄时期(29年)每丛不同保留株数林木生长状况,并研究保留株数与伐桩直径及郁闭度的关系。[结果]林龄29年的萌生树已发育成独立的植株,其林分密度2 139株/hm^2,蓄积量73.5266 m^3/hm^2,平均直径9.61 cm,郁闭度0.8,平均株高11.5 m;林分平均直径随每丛保留株数的增加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3~5株丛密度下,薪材材积比与株数比分别为3.7%~4.3%和9.4%~14.3%。丛密度为5株时,薪材出现频率最高(62.5%);伐桩断面积D0与生长于其上的萌生树胸高断面积之和的回归方程为G1.3=67.5565+0.4374D0(r=0.7341〉r0.01)。丛密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萌生白桦每丛保留株数应视伐桩直径和周边郁闭度大小而定,一般3~5株/丛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以陇南市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油橄榄作为对象,运用垂直剖面取土法,分析0~20、20~40 cm与40~60 cm土层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油橄榄细根(直径0~2 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细根生物量和细根活力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20 cm中的各指标均占总数的50%左右;0~20 cm土层是油橄榄水分和养分吸收的重要部分,在施肥和灌水时应考虑最佳深度在0~20 cm以内,且灌水的最大渗透范围不应超过60 cm。不同径阶的(0<D≤0.2 mm、0.2<D≤0.5 mm、0.5<D≤1 mm、1<D≤2 mm)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量都随土层纵向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小,而直径为0.2~1 mm的细根长度和表面积均占总长度和总表面积的80%左右,0.2~1 mm的细根是油橄榄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的萌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起源与萌生特征。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种群中共记录到景东翅子树99株,其中萌生形成的植株35株,占总株数的35.4%;萌生个体主要处于幼树(D<2 cm)和小树(2 cm≤D<5 cm)阶段,二者占全部萌生个体的85.7%。景东翅子树萌生更新的方式主要是根部萌生和干基萌生2种。4个种群平均的萌生百分比为59.2%,萌生个体萌生的平均茎数为2.8个。景东翅子树萌生的方式和萌生能力的大小与人为干扰的状况与关。萌生在干扰条件下景东翅子树种群的恢复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和油松混交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及更新状况,对研究区域内固定样地进行了样线调查,测定样线所穿过林隙的大小、边缘木和形成木的特征以及林隙内更新苗高度及地径,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38个扩展林隙中,以40~60 m2的数量比最大,而100~120 m2的面积比最大,分别为23.68%和30.59%;大多数林隙形状近似于椭圆形,占总数的92.11%;林隙形成木共190株,其中有2个形成木的林隙最多,占林隙总数的 15.79%;林隙的形成木全为落叶松和油松,且基径<25 cm的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数的90.53%;边缘木高度以15~17 m的个体最多,胸径主要集中在20~35 cm;林隙内不同区域更新苗密度差异不显著,苗木多分布于中心及过渡区域;林隙内不同地带苗木地径及树高均呈现出中心区域>过渡区域>边缘区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5个柳树无性系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柳树无性系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盐胁迫处理,测定茎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16个与耐盐性有关的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对柳树苗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及耐盐性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5个柳树无性系的耐盐性大小依次为盐柳1号>渤海柳3号>高抗金丝柳>渤海柳2号>渤海柳1号。5种柳树无性系耐盐性预测最优回归方程为Y=0.444+0.004X7+0.002X11-0.003X13,筛选出对柳树耐盐性有显著影响的3个指标,分别为过氧化物酶活性、蒸腾速率、丙二醛含量,这3个指标与柳树耐盐性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晋西吕梁山基岩山地与黄土丘陵区生态过渡带的植被和土壤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特殊性。以过渡带内黄土丘陵边缘区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油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密度、生物量和碳密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对策。应用标准样地调查资料,研究油松树冠面积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并构建出拟合精度高(相关系数R=0.875 6)的模型:Y=0.762 4exp(0.166 4*X),其中,Y为树冠面积,X为径阶。应用上述模型,根据径阶计算理论树冠面积和理论密度,在此基础上考虑树冠重叠度的影响,作为理论密度修正,进而编制了不同郁闭度条件下的油松林分合理密度经营表。研究区域内油松人工林年龄范围在16~37 a,乔木层生物量维持在39.97~110.93 t·hm-2,年均生产力范围在1.04~3.09 t·hm-2·a-1,乔木层碳密度范围为19.99~55.47 t·hm-2,均低于全国其他气候相对湿润的油松产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多存在初植密度过大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很多林分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退化特征,建议该地区应适时进行抚育间伐,间伐标准可参照林分生长现状及林分密度管理表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以春风极早、M-3、M-4、绿宝石4个菜用大豆为试材,测定了大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光合等参数,并分别与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以结荚期各项数据构建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好,开花期各项数据构建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差。该模型可作为预测667 m2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Y=2 188.289+5 044.333X2+6.804X4-8 916.411X8+14 236.585X10-0.043X12+2 283.778X15。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测定结荚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谱参数、光合参数,代入该拟合方程,可以对菜用大豆的产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