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棉蚜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试验,明确与抗药性产生密切相关的解毒酶.[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棉蚜啶虫脒品系解毒酶活性变化和增效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抗感品系中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啶虫脒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1、1.04和1.69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啶虫脒敏感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1.02,在啶虫脒抗性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1.04.[结论]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棉蚜取食对不同品种棉花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棉蚜取食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内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棉蚜取食与棉花防御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棉蚜防治以及选育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内中棉49号、中棉35号、新陆中37号为研究对象,测定棉蚜取食诱导后棉花叶片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的活性.[结果]棉蚜取食诱导后,三种棉花叶片内CAT、POD、PPO、LOX 4种防御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中CAT、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在为害后72 h、96 h达到峰值,且叶片中PPO、LOX酶活力变化有明显差异.三种棉花品种的抗蚜性存在差异,中棉所49号和新陆中37号的抗棉蚜性较强,中棉所35号较弱.[结论]4种防御酶与棉花对棉蚜的抗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喷施"新壮态"叶面肥原液及其配方对棉蚜侵害后棉花叶片保护酶活性以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分别喷施"新壮态"叶面肥配方1、配方2和配方3)在提高棉花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净光合速率方面效果最好;与处理1(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新壮态"叶面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棉蚜的发生数量与气温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喷施新壮态叶面肥原液及其配方对棉蚜侵害后棉花叶片保护酶活性以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分别喷施新壮态叶面肥配方1、配方2和配方3)在提高棉花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净光合速率方面效果最好;与处理1(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新壮态叶面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棉蚜的发生数量与气温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棉蚜和棉长管蚜取食噻虫嗪包衣棉花后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二者的抗药性机制。【方法】使用2、4 g/kg噻虫嗪包衣棉花,三叶期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取食0、2、6、12、24 h后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取食噻虫嗪包衣棉花叶片后,低剂量处理组的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细胞色素P450(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除棉长管蚜AChE外均先被诱导,而后被抑制,不同酶受影响程度不同。高剂量处理组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各解毒酶均被抑制;供试棉蚜AChE、CarE、CYP450、GSTs的相对活力分别为棉长管蚜的4.62、2.51、1.08、1.51倍。低剂量处理后棉蚜和棉长管蚜间AChE、CYP450、GSTs相对活力比短时内均升高,随时间延续又有所下降,而CarE则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高剂量处理后CYP450与CarE的相对活力比均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噻虫嗪低剂量种子包衣对蚜虫CarE和CYP450有短时的诱导作用,高剂量对各解毒酶均表现出抑制作用,CarE与CYP450可能是蚜虫对噻虫嗪解毒代谢的关键酶,棉蚜较棉长管蚜对药剂包衣棉花适宜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植物诱导免疫剂——氨基寡糖素,在诱导农作物抗病、抗寒、促生长、增产及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该文介绍了氨基寡糖素的作用机理,在农作物上的主要应用效果以及应用技术探讨。2013~2014年在新疆兵团进行了多作物多点试验与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推广应用表明:使用氨基寡糖素可促进作物生长,降低作物发病率,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室内条件下,22℃,L:D=16:8;RH:60%~80%,棉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个体发育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1个世代需12.5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06℃,完成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为176.95日度。发育过程中,温度、光照、湿度三因子起决定性的作用。交配后的雌蜂产两性后代,未交配雌蜂营产雄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硅肥和钙镁磷肥配合施用对Cd2+污染水稻幼苗修复改良效果和修复改良机制。结果表明,Cd2+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的POD、CAT活性均明显增强,5.62 mg/L CdCl2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和MDA明显增高;随着硅、磷不同比例的加入,有效地抑制各种酶活性的增强,使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DA含量也随着改良剂的添加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轻Cd2+胁迫引起的膜质过氧化对膜的伤害,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并防止营养离子的外渗,保证植物各种代谢循环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甲氧虫酰肼(RH-2485)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5龄幼虫表现出较高活性,48hLC50为24.271mg·L-1。48hLC50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24和48h后,对舞毒蛾5龄幼虫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抑制;对多功能氧化酶(MFO)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且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酚氧化酶(PO)具有激活作用,其中处理24h,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0.
Cd(Ⅱ)对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对泥鳅肝脏内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在Cd(Ⅱ)胁迫下,泥鳅肝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Cd(Ⅱ)(0.025mg/L)对泥鳅肝脏中SOD活性有诱导作用,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对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无显著影响;当Cd(Ⅱ)浓度较高时(0.25、2.5mg/L),SOD、CAT、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Cd(Ⅱ)浓度越高,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SOD活性对Cd(Ⅱ)浓度及时间变化较敏感,CAT和POD次之,MDA含量变化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用0.05mol/LHNO2分别处理0255,0257和02383个辣椒品种各60,70,80,90,100min后,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及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发芽势的变化大于发芽率;随处理时间延长,辣椒苗期POD,SOD和CAT活性均有升高后又逐渐降低到与对照相近水平的趋势;用HNO2处理会引起辣椒苗细胞膜损伤,使膜透性明显改变,并有明显的变化临界点;同一辣椒品种对HNO2的敏感性随处理时间而变化,品种0257在处理80min、0255在处理70min左右时对HNO2最敏感;不同辣椒品种对HNO2诱变的敏感性不同,0257最敏感,0255次之,0238极不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植物促生菌的构建模式,本文以Escherichia coli DH5α为供试菌株,通过遗传转化,将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autilis)HX2的pqq基因簇导入E. coli DH5α,获得DH5α(pqq)菌株,采用平板溶磷、钼锑抗比色法、HPLC法、温室盆栽等试验分析研究DH5α(pqq)菌株溶磷产酸促生作用机理。DH5α(pqq)菌株与E. coli DH5α相比,溶磷圈直径、有效磷浓度增加,溶解矿质磷的能力显著增强;有机酸代谢显著增加,以产葡萄糖酸为主。DH5α(pqq)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玉米株高、茎鲜重、植株鲜重、茎干重、植株干重、全磷、土壤有效磷分别提高了5.2%、30.0%、32.5%、18.5%、7.7%、30.8%和24.0%,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来自HX2菌株的pqq基因簇通过异源表达具有活性,能够实现对溶磷促生的遗传改造。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拌种后水稻种子萌发活力、植株防御酶含量变化及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水稻拌种后种子生理生化相关指标及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拜力膜)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调查苗期发芽率等指标及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水稻4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能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的保叶效果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仅播后15 d低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此后均显著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播后75 d稻纵卷叶螟危害较严重时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升高,且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处理后水稻的酶活性最高。1.5 g a.i./kg可以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的最佳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成膜剂拜力膜2.0 mL/kg能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纸床培养,探究了不同剂量(1、2、4、6、8、10 mg·L-1)纳米铜(Copper nanoparticles,Cu NPs)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种子发芽、幼苗Cu含量、根细胞微观特征以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u NPs处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小油菜根和茎伸长量均随Cu NPs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Cu NPs添加量为2~10 mg·L-1时小油菜根伸长抑制率为10.7%~59.9%,而当Cu NPs≥4 mg·L-1时小油菜茎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了4.8%~15.8%。幼苗体内Cu含量随着Cu NP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添加10 mg·L-1 Cu NPs使根细胞出现比较普遍的质壁分离现象。与对照组比较,Cu NPs处理后小油菜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4.5%~64.0%(1 mg·L-1除外),过氧化物酶降低幅度达到4.4%~59.3%,而不同浓度Cu NPs处理对小油菜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小油菜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剂量Cu NPs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盐度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大黄鱼(())自交F1和大黄鱼(♀)×鮸鱼Miichthys miiuy(())杂交F1初孵仔鱼存活的影响。将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从盐度27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盐度12、17、22、27、32、37和42的海水中。结果表明,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MS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盐度12~32范围内,杂交F1初孵仔鱼的SAI值高达62.42~86.56,明显比大黄鱼初孵仔鱼高(46.18~53.89)。在盐度12条件下,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MST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9±0.16) d和(13.47±0.35) d;盐度42时,MST降至最低(4.91±0.27) d和(6.30±0.27) d。相同盐度下,对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趋势、半数死亡时间(DT50)、平均存活时间(MST)和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的分析显示,杂交F1初孵仔鱼具有更好的存活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麦田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同步模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田间开放式气候变化平台为依托,研究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的对照处理(CK)、CO_2浓度升高(CE)、试验增温(WA)以及两者同时升高(CW)对小麦土壤呼吸、脲酶和转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E处理的小麦季土壤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变化,而升温处理(WA和CW)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在分蘖期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在抽穗和成熟期,升温处理显著提高了转化酶活性,而CE处理显著提高了抽穗期转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CE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没有变化,而WA处理显著提高了抽穗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可见,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呼吸和酶活性影响存在差异,而且土壤呼吸、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YBUF5和YBUF7菌株对人参锈腐病的防病作用及人参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田间防病试验并检测人参植株内几种主要防御酶活性(POD、CAT、SOD、PAL).结果表明:YBUF5、YBUF7及混合菌株对人参植株安全,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田间防病试验中拮抗放线菌菌株YBUF5、YBUF7对人参锈腐病有较强防...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苎麻/榨菜套作模式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分析了不同套作方式各要素(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榨菜品种及不同施肥量,苎麻品种均为中苎2号)对土壤有效养分及肥力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土壤pH值及有效养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处理对土壤pH值、有效养分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的种植密度、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对土壤中几个与养分利用相关的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实际麻菜套作应用中,可根据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套作方式,在获得额外经济效益(榨菜)的同时,改善麻园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含有氟啶虫胺腈药液的榛叶(Corylus spp.)对榛实象甲(Curculio nucum)成虫进行饲喂,测定了室内毒杀效果、虫体质量抑制率及中肠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氟啶虫胺腈能显著缩短榛实象甲成虫寿命(P0.05),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与时间效应。榛实象甲成虫体质量增加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与清水对照相比,氟啶虫胺腈对榛实象甲成虫中肠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初期表现积极的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力受到明显抑制。而在中肠保护酶系酶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初期积极的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力受到明显抑制,而过氧化物酶(POD)初期积极的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力受到短暂抑制后再次表现积极响应,3种酶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处理破坏了榛实象甲成虫中肠消化酶系酶和保护酶系酶的动态平衡,进而使榛实象甲取食量减少,从而抑制虫体质量增加量,最终引起昆虫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浅水湖泊的外源污染源控制工作中控氮(N)的必要性,通过室外模拟实验,探究了N负荷升高对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低N组(输入氮磷比为5∶1)和高N组(输入氮磷比为100∶1)两个N负荷水平,同时选择不同生长型的两种沉水植物——莲座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冠层型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作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N负荷升高对苦草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高N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生物量、根长、株数和叶片数等指标均显著低于低N组。与苦草不同,N负荷升高对穗花狐尾藻的胁迫作用不显著,两种N浓度下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节间距、株高和株数均无明显差异。总体而言,N负荷升高显著降低了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实验结束时高N组沉水植物的总生物量(115.86 g?m~(-2))是低N组(321.98 g?m~(-2))的36.0%。研究表明,N负荷升高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胁迫,但是不同沉水植物对N负荷升高的响应具有种间差异。从湖泊管理和生态修复的角度,本研究支持外源N、P均需要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