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TOPSIS法的程序设计及在作物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DTOPSIS法在作物品种综合评价中的算法分析、程序设计及实例应用,并以水稻品种区试12个品种(组合)9个性状为对象(实例),以QBASIC为开发工具,开发了一个DTOPSIS多性状综合评价程序,结果表明:运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作物新品种是可行的,且原理易懂计算方便,便于计算机操作。  相似文献   

2.
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论述种子丸粒化技术发展历史、类型及工艺,对国内外丸粒化技术存在的差距作出总结,并对我国种子丸粒化技术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种子丸粒化技术浅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推广应用的种子包衣技术,主要指的是薄膜包衣。而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包衣方法,即种子丸粒化。丸粒化种子与膜衣种子相比,在原理、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有着很大区别。为了加快种子丸粒化技术的应用速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种子包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笔者...  相似文献   

4.
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目前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后发芽率难以保证,油菜生产上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难以到位的现状,通过对油菜种子实施丸粒化包衣的试验,研究油菜种子包衣对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幼苗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2)能将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应用到位;(3)能提高油菜秧苗素质及后期产量.  相似文献   

5.
白三叶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牧草品种--白三叶种子较小,幼苗顶土力差,机械播种效果欠佳,种子出苗后不是过于密集就是缺苗断垄,不利于机械化播种.白三叶种子的特殊性和目前国内牧草种子包衣技术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白三叶的推广.通过对白三叶种子实施丸粒化包衣试验,确立丸粒化包衣种衣剂配方、包衣工艺,有效地与国产包衣设备配套使用等,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子包衣不均匀和包表易碎的问题,保证包衣种子的质量,促进白三叶种子包衣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实现草地建设的机械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油菜丸粒种子应用技术安徽省六安地区种子公司(237001)朱荣毅从近年生产中大面积应用情况看,油菜丸粒种子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种子。直播油菜播种量为250~500g/667m2,使用丸粒种子所含种子量为75~100g/667m2。(2)省肥料。有...  相似文献   

7.
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小粒种子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瑛 《中国种业》2020,(11):18-21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种子丸粒化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分析小粒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飞播用花棒种子丸粒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瑞凤  阎志宏  王爱勤 《种子》2004,23(9):35-38
针对飞播用种子丸粒化技术的不足,通过对各种原料配比对崩解时间的影响研究,使得处理后的丸粒化种子重量增加到原来的4~6倍,有效解决了种子"穿棉衣"与发芽和破损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杨健 《种子科技》2007,25(6):38-39
概述了种子包衣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小粒种子的丸粒化包衣所用种衣剂、包衣方法、作用和包衣流程,并预测了小粒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在山西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丸粒种子加工技术安徽省六安地区种子公司赵建勋,曹洪,王鸣六安地区种子公司针对油菜生产中的问题,自1990年起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油菜种子丸粒剂和加工技术的研究。经过几年数百次的试验,已获得成功,并应用于生产。1993年在全省油菜生产区30个点示范,仅...  相似文献   

11.
土壤含水量对粳稻水晶3号伤流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土壤水分的处理,从齐穗期开始对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部节间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差异显著,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却大体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说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不但与根系活力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土壤含水量达到100%时有利于水稻的中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茎秆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沈农265、豫粳6号和水晶3号,系统研究了基部节间、中间茎节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穗型水稻品种不同部位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的变化有很大差异,以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最大,其次为中间茎节,穗茎节伤流强度最小;(2)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基部节间、中间茎节、穗颈节的伤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3)弯曲穗型的水稻品种不同部位伤流强度一般要比直立穗型的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穗颈节与基部节间伤流的比较及其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不同氮素配比及人为改变源库比例,对生育后期水稻穗颈节与基部节间的伤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颈节与基部节间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变化及伤流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和种类等存在明显差异;库叶源调节对两者的影响差异甚大。说明穗颈节伤流不仅与根系活性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合理的氮素配比有利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面肥研究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叶面肥的发展历程、对水稻增产提质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生产实践表明,水稻叶面肥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降低重金属尤其是镉污染。近年来,中国水稻叶面肥施用推广迅速,产品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施用方法仍有待改进。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功能型叶面肥产品的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推广以无人机为重点的肥药混喷技术,提高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的理化性能,为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提供参考,用丸化型水稻种衣剂WHW-25包衣水稻种子,通过种衣剂的成膜、贮存试验和包衣种子的吸水率、水下萌发以及贮存等试验,研究丸化型水稻种衣剂WHW-25的理化性能,并与进口种衣剂适乐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丸化型水稻种衣剂成膜性、贮存性及丸衣透水性良好;丸化包衣种子在水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比未包衣的对照提高了36.3%和33.5%;贮存12个月,丸化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35.6%;其综合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进口种衣剂。说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能显著促进水稻种子在水下的萌发、提高水稻种子的耐贮存性,其理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手段而制成的。它具有资源可再生,对环境友好,可部分或全部替代石化柴油等特点。在介绍生产生物柴油的几种主要制备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从生物柴油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及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以金优253和旱优3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耕和免耕两种土壤耕作方式,浅水层灌溉、交替灌溉、水气平衡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然后测定分析各项水分利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气平衡灌溉栽培水稻的叶面蒸腾量、田间蒸发量低,稻谷产量高,水分利用率高;但免耕水稻的叶面蒸腾量和田间蒸发量增加,水分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抑制水稻光合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卢从明  王忠 《作物学报》1994,20(5):601-606
水分胁迫降低了水稻的光合速率。轻度水分胁迫下,气孔的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严重水分胁迫下,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降低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顺肉细胞光合能力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光合量子效率、羟化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及光合磷酸化活力的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受资源、环境、市场等的制约更加突出,发展农业经济面临着新的课题。而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不仅科学地处理了人类、农业、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实现了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持续发展。笔者回顾了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对其发展中产生的成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新形势下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得天独厚的有利自然资源极适于发展水稻生产。由于历史原因,1955~1983年面积一直徘徊在13.7万~24.55万hm2,单产2535.0~4482.0kg/hm2,在中国属面积少、单产不高、变幅较大的低产稻区。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后,栽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但单产仍然较低,1985~1994年10a间平均只有4744.77kg/hm2。为此,1995~1998年针对黑龙江省生产现状开展了“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3a攻关研究结果,每年平均面积39.93万hm2,占同期全省平均面积135.62万hm2的29.4%,获平均7893.0kg/hm2,较试验前五年全省平均5748.57 kg/hm2,增产37.3%,比同期全省平均增产32.9%,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大面积增产树立了榜样和增强了信心。研究还针对当前生产现状,论述了今后发展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景及其实现高产与之相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