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虾的种苗生产中,幼体的饵料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导,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即生物饵料。但是人工培养生物饵料,不仅需要一定的设施,而且技术性较高,常常因光照不足或水质污染,致使饵料生物培养不起来,导致育苗的失败。因此,要批量培育对虾苗种,幼体的饵料必须始终保证供应。从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对虾增、养殖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台湾和厄瓜多尔,年产量分别达15,000吨和30,000吨,远远地超过了日本。出现这种爆炸性产量,可以说是对虾养殖迅猛崛起的结果,这种趋势尚有波及世界各国之倾向。  相似文献   

3.
华师斑节对虾幼体饵料,为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温说洪副教授和海康县两水一牧办公室主任曹耐工程师共同研制的饵料。该饵料经多次反复养虾试验观察,从小水体到大水体,从与进口料配合饲养,到以华师料单养,华师料均优于目前各种进口的幼体饵料,现已成功地培育出1.0~1.2厘米虾苗547。88万尾。  相似文献   

4.
李健  冯莉萍 《齐鲁渔业》1998,15(2):45-46
采用杭州高成添加剂厂生产的高成牌微颗粒饵,进行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发育、成活、体长情况表明,高成牌微颗粒饵料能替代部分鲜活饵料。建议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使用75%的替代量,仔虾期使用50%的替代量。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对虾幼体粉状微颗粒饵料的研制和小水体育苗试验,发现在对虾糠虾期和仔虾期投喂粉状微颗粒饵料都能顺利变态,并且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3~4万尾。1985年将这种粉状微颗粒饵料直接用于生产性育苗试验,对虾从糠虾Ⅰ期至仔虾出池,使用该饵料培育,能顺利发育变态,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7.5万~9.3万尾。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育苗的飞速发展,天然卤虫卵资源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虾育苗日益膨胀的需求。为此,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正在加紧研制微颗粒饵料,但到目前为止,能够大批量投入生产并解决生产性问题的尚未见报道。笔者想结合几年来对虾育苗的生产实践,谈谈培育虾苗后期(M·P)幼体的几种代用饵料的加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虾幼体的营养与微粒饲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河蟹苗期微粒饵料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河蟹苗期微粒饵料的营养组成、生产工艺及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活体生物饵料在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 mondon)溞状幼体中的应用效果,试验使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vos mueueri)和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替代商品螺旋藻粉(Spirulina platensis)投喂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试验设置3组:对照组(A_0)采用传统的虾片与商品螺旋藻粉在溞状幼体阶段全程投喂;试验组A_1组以牟氏角毛藻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投喂;试验组A_2组以牟氏角毛藻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投喂,并在Z_2和Z_3期添加投喂经牟氏角毛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结果表明:3组间溞状幼体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A_2组最高(73.9%),A_0组最低(51.4%);在溞状幼体变态时间上,3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A_2组变态时间最短。试验表明,活体生物饵料替代商品螺旋藻粉有利于非洲斑节对虾溞状幼体培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青虾育苗中,饵料是影响幼体变态和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2000年,我们在进行青虾育苗试验的同时,进行了青虾幼体饵料研究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方格星虫幼体饵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种饵料投喂方格星虫幼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实验用的方格星虫幼体是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试验结果表明:9种海产单细胞藻类和面包酵母都是方格星虫幼体的良好饵料,其中以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投喂效果最好,星虫幼体日平均生长率达46~52μm,存活率达80%以上。饵料密度对星虫幼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明显。饵料密度过低,星虫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都较低;饵料密度过高时,虽然星虫生长率有所提高,但存活率明显下降。扁藻投喂密度以4000~6000cell ml、金藻、角毛藻密度以15000~20000cell ml为宜。初期幼体投喂金藻和角毛藻时,其生长率大于投喂扁藻的生长率;后期幼体投喂扁藻时,幼体生长率反而大于投喂金藻和角毛藻的生长率。因此,初期幼体宜投喂细胞较小的金藻和角毛藻,后期投喂扁藻。  相似文献   

12.
用两只容积为8吨的实验水槽,分别培养400万尾中国对虾无节幼体,其中1号水槽投喂豆浆、蛋黄代用饵料,2号水槽投喂三角褐指藻、褶皱臂尾轮虫和卤虫,至仔虾幼体X期(P_(10))进行计数。前者变态成活率为23.4%,后者变态成活率为65.7%;且个体体长亦为后者大于前者,表明用生物饵料优于代用饵料。  相似文献   

13.
用螺旋藻配合饵料(S_PG营养剂)培育对虾幼体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虾育苗中,为提高虾苗的成活率,促进幼体变态,降低成本,研制优质饵料巳成为当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与江西省农科院耕作所、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共同协作,采用了螺旋藻配合饵料饲喂对虾幼苗,两年来,在生产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蟹幼体配合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随着我国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蟹种及饵料已成为阻碍河蟹养殖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于5~6月对大眼幼体至三期幼蟹的人工配合饵料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这段养殖期间,完全可采用人工配合饵料来代替天然饵料,而且,从大眼幼体至一期幼蟹的平均成活率为75.75%,最高达86.50%;由大眼幼体变为三期幼蟹的平均成活率为43%,饵料系数为0.95,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单胞藻(SA)、配合饵料(AF)、轮虫(BP)和卤虫幼体(BS)4种饵料,设计了SA+AF、SA+AF+BP、SA+AF+BS和SA+AF+BP+BS 4种饵料组合并用于中国对虾苗种培育,投喂SA+AF饵料的受精卵分设“碘伏”消毒及未消毒组,投喂其他饵料的受精卵均为“碘伏”消毒组。分析各期幼体成活率、P10体重及WSSV携带量,结果表明,N-Z期间,受精卵消毒与否及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P期间,投喂BP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未投喂BP组(P<0.01);投喂SA+AF+BS的幼体在M-P期间成活率与其他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投喂SA+AF+BP 饵料组P10幼体的平均体重小于投喂SA+AF+BP+BS组的幼体(P<0.01);SA+AF消毒组P10仔虾WSSV携带量为10.52±3.3 copies/ng DNA,低于其他饵料组仔虾的WSSV携带量(P<0.05)。在P11-P60培育期间,分别投喂菲律宾蛤仔足肌(CF)+配饵(AF)、60Co γ辐照菲律宾蛤仔足肌(RCF)+配饵(AF)、高锰酸钾消毒菲律宾蛤仔足肌(DCF)+配饵(AF)和配饵(AF)4种饵料组合。结果表明,CF+AF组对虾体重和体长增长最大,但与AF组差异不显著,而CF+AF组和AF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4组对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WSSV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4种饵料投喂的对虾累积死亡率都在90%以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18.
长毛对虾幼体的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柏云  易建生 《水产学报》1991,15(3):218-227
本文采用11种单细胞藻类、3种动物、2种人工饵料,分别喂养不同发育期的长毛对虾幼体,从其变态速度和存活率,比较各种饵料的效果.并对幼体口器与食性关系、溞状幼体死亡率与食性转化关系,以及人工投饵与生态系育苗相结合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虾幼体霉菌病是对虾育苗过程中的常发性真菌病,主要由链壶菌和离壶菌引起。霉菌分布很广,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此病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从卵到仔虾均可感染,但对虾卵和溞状幼体前期最为严重,糠虾幼体和仔虾极少见。  相似文献   

20.
<正> 印度尼西亚是对虾饵料的主要消费国,据美国大豆联合公司1989年预测,其饵料消费量在10万吨左右,其中70%为进口饵料。这些饵料主要来源于10个国内饵料公司及19个外国饵料公司(主要是台湾、也有中国及德国饵料公司),因多数是用于精养的高质饵料,所以价格相当昂贵。为适应对虾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需求的变化,大部分厂商都可提供2~3种不同饵料:前期饵料(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