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物料在砂土中不同时段的腐解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暖温带区的砂土中,对1年内几种常见的有机物料在不同时段的腐解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物料总的腐解顺序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鸡粪>牛粪>猪粪,秸秆类的腐解速率明显高于粪肥类.各种有机物料在进入土壤后前90 d的分解速率最快,均超过全年总分解量的60%;然后变缓.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在有机物料施入土壤180 d时达最大值,360 d时低于腐解90 d时的含量,活性有机质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达到最大值;同时腐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盐碱地单一改良方式见效慢、存在潜在污染、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即将制备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和保水剂联合使用开展大田试验,监测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盐分、有机质含量变化,测定肥料利用率和小麦产量,以此来综合评价保水剂及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保水剂和有机酸土壤调理剂联合施用(试验组B)效果最好,与空白组相比,轻度、中度盐碱土的含盐率分别减低19. 9%和42. 0%,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3. 4%和29. 2%,小麦分别增产9. 17%和15. 73%;其肥料利用率也最高,比空白组高12. 4%。  相似文献   

3.
高俊  汤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26-1927,2068
以秦淮河南京市区段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将底泥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土地投放,并进行盆栽试验,分析种植前后混合土样中的有机质、氮、磷、钾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底泥中大量有机质分解将会增加混合土壤中有机质、氮和磷等养分的含量,施用后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有利于培肥改土。综合速效钾与5种重金属元素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泥土比为1:3时底泥与农田土壤混合能达到最理想状态,按照这个比例将秦淮河底泥添加到农田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高硫煤矿煤矸石-土壤体系中Cu的迁移转化规律,用酸性煤矿废水连续浸泡贵阳花溪麦坪煤矿煤矸石及周围农田土壤15d,分析了浸滤液中Cu2+浓度、pH及浸泡前后煤矸石及周围农田土壤中Cu的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煤矸石中硫化物矿物分解释放出Cu和H+,是酸性煤矿废水中Cu2+的来源;煤矸石中有机质和铁的胶体对释放出的Cu有部分吸收作用,在pH降低的条件下,吸附的Cu会解吸于煤矿废水中。土壤对酸性煤矿废水中Cu2+有吸附作用,主要结合于酸溶态和可氧化态中;pH是影响吸附量的最重要因素。土壤对酸性煤矿废水中H+的缓冲作用使土壤中Cu含量随煤矸石堆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受煤矸石降尘的影响,周围旱地土中可能会出现Cu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和pH环境等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和科学研究前沿.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的基本理论、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难点,旨在促进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生态学的研究.氮沉降持续增加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加速,导致磷限制.氮沉降不但改变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和降低土壤pH值,而且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以及影响碳氮磷分解的关键酶活性.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和无影响,其影响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微生物效应的不同.叶片在凋落前有显著的氮磷养分回收,但是根无明显的养分回收,造成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DNA/RN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将促进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化学计量比改变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糖蜜酒精废水是以甘蔗制糖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产生的废水.文章进行了糖蜜酒精废水不同施用量对新植甘蔗地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处理分别为:105T清水ha-1(对照),(本地常规施肥+105T清水)ha-1,(45T Vinasse+60T清水)ha-1,(75T Vinasse+30T清水)ha1,105T Vinasse ha-1.将处理后的土壤进行定期采样后分析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速效P、速效K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1976年,我们作了在轻碱地施入玉米秸后,土壤微生物变动情况的研究。观察到细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均有显著增加,霉菌也略有增高。同时,还观察到土壤养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对玉米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土壤pH无显著变化。 正如所知,施入土壤中的秸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有机酸,而有机酸产生的多寡受很多因素影响。藤井等人的试验表明,在旱田情况下施入稻草(粉末)分解产生的有机酸量不多,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碳汇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植被类型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的原生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土壤在不同水分(30%、60%和90%土壤饱和含水量(SSM))和不同温度(5、10、15、20、25和30 ℃)下培养,在为期56 d的培养期内分9次测定土壤碳矿化速率。实验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培养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矿化速率具有显著影响,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01)。次生林土壤碳矿化累积量显著高于原生林(P < 0.05),在90% SSM和温度30 ℃培养状况下分别为346.41 μgC/g和241.01 μgC/g。包含温度和水分的双因素模型可很好地拟合土壤碳矿化速率的变化,温度和水分可共同解释土壤碳矿化速率的82.7%-95.9%变异。次生林土壤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10)显著高于原生林;水分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较复杂,次生林在60% SSM最高,而原生林在90% SSM最高。总之,原生林遭砍伐后将会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从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根据Q10值可以预测次生林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对全球变暖反映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集四川岷江流域上游的4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1 utilis)和云杉(Picea asperata))林木凋落叶及林地土壤样品,通过对当年凋落叶进行240 d室内分解培养试验,探讨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云杉和云南松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降低,糙皮桦和连香树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增加;4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C、N以及4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结论】土壤有机质、全N、微生物量、酶活性增加的幅度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率有密切关系,凋落叶分解的越快,土壤状况改善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塿土中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田间定位试验和砂泸管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灌水条件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分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第一年矿化率毛苕秸秆、玉米秸秆>厩肥,第二年趋于一致,达到相对稳定。当年累积系数,根茬>厩肥>玉米秸秆,受施用量的影响较小。稳定有机质分解系数,旱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消长,不施肥有下降趋势,施化肥能维持土壤原有机质水平。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提高程度与施有机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