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省一年发生17~18代.不但发生广泛且抗药性强,对蔬菜构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小菜蛾的防治是生产和科研上的重要课题.通过实践体会,巧妙利用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防治和药效的生物测定,会收到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发生世代多且重叠,为害严重.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倡禁用高毒农药,限用高效中毒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害虫综合防治体系提供技术依据,于1999年10月选择不同毒性杀虫剂对小菜蛾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及农药残留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菜青虫是我县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产业结构调整,蔬菜面积增加,危害加重,且化防效果差,被菜农称为“不治之症”,形成了化防次数多、农药残留高、蔬菜售价低、市民不敢吃的现象.为有效控制小菜蛾发生危害,减少用药次数,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我站于2004年4月25日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并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4.
钦州市充分利用其独有的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钦州市种植了大量十字花科类的蔬菜,小菜蛾发生与其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对蔬菜产量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为此,防治钦州市小菜蛾问题,迫在眉睫。在对钦州市小菜蛾严重发生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治蔬菜小菜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而巴里坤县种植的冷凉十字花科蔬菜面积越来越大,小菜蛾危害也愈加严重。本文通过对小菜蛾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巴里坤县冷凉蔬菜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中以萝卜、水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芥菜等受害严重.多年来,由于小菜蛾发生世代多,为害时间长,防治非常困难,菜农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影响了蔬菜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组织科技人员调查,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研究出了最佳防治技术,现将防治技术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忠添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70-170,173
小菜蛾是蔬菜上常发性的主要害虫,介绍了小菜蛾的危害特点和发生原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小菜蛾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小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影响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由于小菜蛾发生世代多,为害时间长,防治非常困难,菜农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影响了蔬菜质量。近年来,我们组织科技人员调查研究,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研究出了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相配套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物农药防治小菜蛾及菜青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菜蛾和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3~4代,属高繁殖害虫,大发生年份常造成蔬菜产量及品质显著下降.多年来应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防治,使其抗性增强,防治难度大,同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生物杀虫剂的问世,解决了化学防治的诸多弊端.如虫螨克、爱福丁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阿维菌素,它是由阿弗曼链霉菌经液体发酵产生的酯类抗生素,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虫剂,可有效地防治对常规农药具抗性的大多数植食螨类和害虫,且对环境污染小.为了解虫螨克和爱福丁对小菜蛾及菜青虫的防效,于2001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红光农场蔬菜田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1.
姚桂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69-170
进行了抑杀净等多种特异性杀虫剂及其混用防治春季蔬菜菜青虫、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抑杀净、农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效果明显,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一次,防效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农拜它、米满的防效,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理想的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其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750mL/hm2为好,同时还要注意施药均匀周到,大发生时必须用药2次,确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月中旬,斜纹夜蛾在我市十字花科蔬菜、豇豆等作物上大发生,每株豇豆有上百头,危害严重.小菜蛾发生为害亦重.我们引进杜邦公司15%安打SC防治斜纹夜蛾和小菜蛾,采用安打3500~4500倍液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小菜蛾是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世界性害虫之一,因长期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导致其抗药性日趋严重,现已成为蔬菜害虫防治中的一大难题。目前生产上可用于防治小菜蛾的高效药剂品种不多,筛选新的药剂并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00亿OB/mL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生物农药,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唯一专业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昆虫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反季节蔬菜面积也逐渐增多,尤其是白菜品种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这对调节市场夏秋蔬菜淡季起了很大作用,同时,经济效益好比较高。但由于夏秋气温高,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小菜蛾,危害性有极大,该虫易产生抗药性,很难防治,对白菜产量损失很大。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小菜蛾的特效药,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依据,并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特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洞头的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十字花科作物中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这为偏嗜十字花科蔬菜的小菜蛾、菜青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加上小菜蛾、菜青虫世代周期短、产卵量大的特性,已成为本县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因此,“海岛蔬菜安全模式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小菜蛾、菜青虫混合发生时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筛选出几种对小菜蛾、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是沿江地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不仅发生期长,发生代次多,而且对常规药剂均已产生高水平的抗性。为了积极探索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高效药剂及其应用技术,2004年进行了氟啶脲等药剂防治抗性小菜蛾的效果与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脲等药剂防治抗性小菜蛾效果好,增产增收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性信息素小菜蛾害虫的发生动态监测研究,通过性信息素在监测上的使用掌握小菜蛾的发生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主要为害高峰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2月上旬初至3月下旬末;春季高峰发生时间为11月上旬初至12月上旬末。掌握了防治适期,摸索出一套适合梅州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俗称小青虫、两头虫、"吊死鬼"等,在各地慎普遍发生,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多年来,由于小菜蛾发生世代多,为害时间长,防治非常困难,菜农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影响了蔬菜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进行调查研究,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研究出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又称吊丝虫、小青虫等,属鳞翅目菜蛾科.全国普遍发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由于长期使用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使小菜蛾抗药性成为防治难题.为此,引进了安万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3.5%锐敌乳油,于2001年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我国的人口众多,蔬菜种植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我国居民健康饮食的重要保障。蔬菜种植中的小菜蛾防治一直都是热点话题,本文针对蔬菜种植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结合小菜蛾的发生原因分析,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提升蔬菜种植水平,提高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