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于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判断不准会造成牛的死亡.太湖县于1995、1999、2002三年夏秋季流行了牛流行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在这三年中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使156例病牛全部治愈,现总结如下: 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的临床观察梁源祥(海南省农业学校琼山府城571100)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消化道及呼吸道呈卡他性炎症,四肢运步障碍等。1989年6~9月,海口市郊区及琼山县等地,不同程度地发生牛流行热,笔者对21头...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Ⅰ型牛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通称IBR。其临床特征是发热、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及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和“运输热”(Shipping fever)的重要病原之一。IBR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由Madin等人从患病牛中分离得到[1]。我国最早于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牛中分离到该病毒[2],随后发现此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感染,血清阳性率可高达70%以上[3]。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俗称牛流感。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以高热、呼吸道炎症、流泪、泡沫性流涎、四肢交替跛行,甚至卧地不起等症状为特征。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季节性。一般5~6年发生1次,多发于夏末初秋季节,呈地方性流疗。常发病突然,传播迅速,短期内在较大范围里有较多牛发病,但多取良性经过。 临床症状:无明显潜伏期,常突然发烧,体温高达40~42℃,持续2~3d。病牛精神萎顿,肌肉震颤,皮温不整,被毛竖立,鼻镜干燥。食欲大减或废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又名牛暂时热、牛三日热、牛僵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牛和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突然高烧,呼吸急促,消化道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本病从1867年首次报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大洋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牛传染性脓包性外阴阴道炎、坏死性鼻炎、红鼻病等,主要引起呼吸道发炎为主的急热、热性、高度传染性传染病。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IBR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疫苗研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措施,首先对出入境动物进行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牛;其次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检疫;最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接种疫苗等措施。另外,对于IBR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一般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或结合服用中药等,以提高牛只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杜转玉 《动物保健》2014,(9X):48-48
牛流行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热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从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入手,对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做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热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从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入手,对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做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     
<正> 近年我国发生了牛流行热流行,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收集了国内有关资料,结合我们对牛流行热诊治的体会,综合如下。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亦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俗称四蹄捆、撮脚瘟。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传染病,临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和四肢运动障碍为特征。病程短、预后好。病原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八十年代以前,牛流行热在我国还与家畜流行性感冒混为一谈,以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日本在1950年的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病原核酸、布鲁氏菌感染抗体,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虽未检出BVD抗原,但IBR病原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00%,且PCR核酸阳性率为20%,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结果表明,新引进的安格斯牛虽未感染这3种疫病病原,但引进后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结果提示,牛场需加强BVD、IBR和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全群免疫,筛选并淘汰感染牛,坚持自繁自养,慎重从场外引进牛只。  相似文献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HV-I)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疾病。主要从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疫病动态、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来论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以期为该病诊断、防控、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防治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7月中旬至8月底,我县许多黄牛相继感染牛流行热病。多以一岁内的犊牛和青壮牛为主,性别之间差异不大。通过大量的临床治疗和总结,已初步掌握了此病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牛流行热又称作暂时热、也有称作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入牛体而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热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流泪和浆液性鼻液,泡沫性流涎,后躯不灵活.导致的奶牛停产或产奶量下降,肉用牛出肉率降低,役用黄牛使役能力下降,部分因瘫痪而被淘汰.大部分患牛2~3天即可恢复正常.本病最早流行于南非、中亚、澳大利亚和日本,我国1976年北京有过病例报道,并分离出毒株,发现病牛高温期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本传染病病势迅猛,能引起牛大群发病,虽多呈良性经过,也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且部分患病牛常因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且部分患病牛常因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IBR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笔者通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BR的文献进行汇总,对当前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 ,尤以 3~ 5岁的黄牛易感。传播速度快 ,若不及时诊治 ,则可引起流产、死亡等。1 发病情况  2 0 0 2年 7月 ,衢州市衢江区 4个乡镇突然发生牛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 40℃以上 ,精神萎顿 ,病牛咳嗽、呼吸急促、流诞、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有的四肢关节肿痛、呈现跛行。据 1个乡镇的调查 ,41头病牛全部为黄牛 ,其中 3~ 4岁的 3 6头 (占 90 %) ,经临床诊断为牛流行热。2 预防措施 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体质 ;流行季节来临前接种牛流行热疫苗。发现疫情后 ,尽快做好封锁、…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子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和发热,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水肿、出血,甚至出现坏死斑点。母牛感染后发生传染性阴户阴道炎(IVP)。也可诱生出牛传染性龟头包皮炎,眼结膜炎、角膜结膜炎、流产、乳房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