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植物篱对坡耕地侵蚀分布的影响,设置1个坡度(15°)、3个降雨强度(60,90,120 mm/h)和3种坡面条件(裸坡对照CK、植物篱P和仅有植物篱根系R),采用稀土元素氧化物将坡面分成5段(自上而下),开展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各坡面条件示踪坡段的侵蚀速率和侵蚀量均有所增加,整体上均表现为CK>R>P的趋势,植物篱可以显著降低坡面各部位的侵蚀速率及其侵蚀量,且使得侵蚀产沙主要集中在坡中部的Ce、La和Yb 3个示踪区。与CK坡面条件相比,R与P坡面条件下Sm和Ce示踪坡段对总侵蚀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减少77.15%,90.38%和30.01%,28.35%,而Yb、La和Eu示踪坡段对总侵蚀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增加54.34%,35.39%和12.39%,40.58%以及101.45%,91.31%。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篱造成坡面下部侵蚀贡献减小而中上部侵蚀贡献增加,坡面侵蚀部位整体上移,对坡地侵蚀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植物篱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湖北很多农民认为植物篱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在秭归县境内开展了植物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平茬修剪,植物篱生长高度可控制在60~80 cm、冠幅可控制在50 cm×60 cm之内,根系在40 cm土层只有几根主根,不会与农作物生长争光、争水、争肥,而且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养分含量,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紫色土丘陵侵蚀沟建植物篱自然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活篱笆恢复紫色土侵蚀沟植被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结果:(1)香根草、芦竹栽植半年即可形成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据1999年测定,无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为4210.44t/hm^2,泥沙流失量为1726.61t/hm^2,而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只为无植物篱处理的7.2%,泥沙流失量为1%;因而被阻截的泥沙在植物篱笆上方淤积,可增厚土层10~20cm/a,有了土层,植被慢慢恢复,植物篱第1年覆盖度为3%,第2年为10%,第3年为25%,第4年达40%。(2)紫色土坡地水土流失周年变化以5月和6月为高峰期,高峰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总和的45%左右,水土流失为全年流失量的30%左右。由于植物根系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增加,因而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人流速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篱处理,降雨量多,径流也多,同时也有较多的水入渗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而无植物篱则相反,降雨多,径流多,而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也少。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在径流小区上覆盖纱网消除雨滴动能和增加雨滴除落高度来增加雨滴功能,并采用翻耕裸露作对照的试验处理,对黄土区坡耕地细沟间侵蚀和细沟侵蚀过程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可明显的分为四个阶段,即溅蚀,细沟间侵蚀、细沟侵蚀和雨后径流侵蚀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植物篱技术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措施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重视,并得到研究和推广。从植物篱的概念、种植模式、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植物篱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植物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植物篱的研究与推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蚀区之一,过度农业利用引发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采用保护性管理对坡耕地水土和营养盐流失的影响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而基于长期试验的保护性管理措施对坡面微地形的影响,鲜有涉及。本文对位于三峡库区域地区陡坡地四种管理模式长期试验径流小区坡面地形相关参数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麦—花生种植模式相比,采用套种紫花苜蓿植物篱、香椿植物篱能够极显著降低水土流失,坡面地形沿篱基梯级化显著。而黑麦草-籽粒苋替代模式对水土流失控制效果不稳定,且坡面地形与对照无差异。小麦-花生套种紫花苜蓿、香椿植物篱处理的坡面均形成基于篱带部的篱坎,篱坎下部侵蚀较强,篱带上淤下蚀现象明显。其中小麦-花生套种香椿植物篱小区坡面形成2级植物篱淤积坎,坎宽幅平均达到420.8 cm,淤积坎相对高差为40.4 cm,平均坡度下降1.4度。小麦-花生套种紫花苜蓿植物篱坡面形成4级篱坎平均坎宽幅为210.3 cm,平均相对高度为110.6 cm,平均坡长为238.1 cm,平均坡度下降0.3度。说明坡耕地采用植物篱技术能够减蚀截淤,显著改变微地形。针对微地形的变化,套作植物篱的坡耕地在后期宜实行坡改梯或梯级坡地配套完善灌排设施,利用已优选的植物品种设计木本与草本套种的复合植物篱,有望进一步改善土体根系分布,从而稳固篱坎,控制水土流失。该研究为植物篱技术后续管理措施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对沟蚀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沟发展迅速,为了保护黑土地,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有限的黑土资源,自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起动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但治理后的坡耕地在人为干扰下又出现了新的侵蚀沟,且有条数增多和侵蚀量增大的趋势,通过对流域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对新侵蚀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提出新的理念和思想。 相似文献
12.
物种配置植物篱对坡耕地营养元素拦截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坡耕地21个径流小区、1个空白对照、6个不同处理方式植物篱(Hedgerow)组合模式,探讨了不同物种配置植物篱对耕地营养元素的拦截效应。结果表明:灰毛豆×紫花苜蓿植物篱对坡耕地营养元素的拦截效果最明显,其中,氮相对拦截总量为181.82 g/hm2,相对拦截率为79.08%;磷相对拦截总量为84.81 g/hm2,相对拦截率90.31%;钾相对拦截总量11.37 g/hm2,相对拦截率83.84%。灰毛豆×黄花菜对氮的拦截效应最小,氮相对拦截总量为117.30 g/hm2,相对拦截率为51.02%;灰毛豆×香根草对磷、钾的拦截效应最小,磷相对拦截总量为55.43 g/hm2,相对拦截率59.02%;钾相对拦截总量6.62 g/hm2,相对拦截率48.86%。不同物种配置植物篱对坡耕地营养元素均具有明显的拦截作用,灰毛豆×紫花苜蓿组合模式的拦截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坡耕地植物篱种植模式是一种坡耕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坡耕地植物篱研究现状、效益等作了系统介绍。植物篱种植模式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减小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退化、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供饲料、薪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植物篱在坡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目前坡耕地植物篱认识上的问题及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以促进我国植物篱技术和坡耕地整治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誉闻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2,(4):32-33
近年来辽阳市开展了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尚未开展坡耕地侵蚀沟治理工作。坡耕地侵蚀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分析辽阳吉洞满族乡侵蚀沟综合治理情况,初步提出了专项治理措施体系,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坡耕地侵蚀沟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辽西坡耕地不同植物篱对水土流失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佩风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7,(2):4-6
在辽西大凌河中游陈杖子小流域坡耕地上,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紫穗槐、紫花苜蓿和金银花3种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和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篱拦蓄径流率为47.11%~50.21%,拦沙率为73.37%~75.58%。植物篱上下5m范围内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少,土壤全N含量比对照坡耕地分别增加16.71%、20.52%、15.55%;全P含量比对照坡耕地分别增加11.05%、18.07%、8.77%;全K含量比对照坡耕地分别增加6.37%、2.34%、2.53%;植物篱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影响在篱带上下5m范围内,超过上下5m范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等高固氮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坡耕地土壤剖面养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等高固N植物篱模式对养分的影响表现在对养分的归还和在土壤剖面的再分配。培植植物篱5年后,该系统中与植物篱不同距离位点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2-2.3倍和0.5-0.7倍,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增加,表明植物篱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植物篱模式下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均比种植带相应土层高,0-20cm土层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明显比种植带各位点相应土层高,表明植物篱与农作物之间无养分竞争;种植带下部0-40cm土层养分状况比种植带中部和上部相应土层优越,种植带上部各土层养分状况最佳;植物篱内40cm以下土层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种植带下相同土层低,说明植物篱根系可将土壤深层的P、K吸收并通过刈割枝叶返还种植带,发挥养分泵的功能。因此,植物篱通过生物固N和养分泵的功能提高种植带上层土壤养分含量和促进矿物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7.
植物篱与石坎梯田改良坡耕地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峡库区秭归段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群众广泛采用以石坎梯田为主的工程措施和以植物篱为主的农林复合技术措施改良利用坡耕地。通过试验,对三峡库区秭归县相同坡度、坡向和土层厚度的坡耕地采取石坎坡改梯和定植等高植物篱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石坎梯田与植物篱均是改良利用坡耕地的有效方法;石坎梯田建设期投入费用高,涵水保土能力强,田坎无经济效益;植物篱坡地建设期投入费用低,生产期运行费用略高于石坎梯田,成坎周期较长,涵水保土能力初期较低后期逐渐增强,生产期产出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东北黑土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治理迫在眉睫。实践证明,植物篱技术在坡耕地治理中具有占地少、动土量小、用工少、投资小等特点,能够明显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沟蚀,减轻面源污染,改善土壤水肥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是快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新技术,建议在东北黑土区广泛试验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开展坡耕地细沟侵蚀的研究,对搞清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促进坡耕地水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细沟侵蚀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坡耕地产生细沟后,随着侵蚀性降雨的继续,坡面细沟向坡下侵蚀加长,细沟密度逐渐增大,细沟不断加深加宽,细沟侵蚀量也不断增加。细沟发展至其深度达到犁底层后,将基本趋于稳定。细沟侵蚀深度一般不超过30 cm,宽可达35 cm,而大多数细沟深度小于15 cm,宽度小于20 cm。由细沟侵蚀产生的年土壤侵蚀量可达到8 700 t/km2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