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蛋白电泳等多种方法,对红螯螯虾输精管结构和精荚形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红螯螯虾精荚为一个连续的管状结构,由精子群、精荚基质和精荚壁组成; 精荚壁完全包裹精子,分初级、次级精荚壁2层,初级精荚壁由致密的纤丝组成,包裹精子和精荚基质;次级精荚壁由大小不等的小泡和疏松的纤丝组成,包裹在初级精荚壁之外。红螯螯虾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其上皮细胞均具有合成、分泌精荚形成物质的功能。前输精管卷曲段的高柱状上皮,分泌弱嗜酸性丝状分泌物,主要成分为中性粘多糖和蛋白质,形成均匀的初级精荚壁;中输精管的高柱状上皮,成丛状向内腔突起,具有分泌泡,其分泌物为嗜酸性、颗粒状物质,主要成分为酸性粘多糖和蛋白质,形成不均匀,黏性极好的次级精荚壁。后输精管结构较简单,肌层较前两者厚,同时管腔更大,其内精荚结构完整。后输精管与射精管相连处有一狭部,内有瓣膜相隔。射精管肌层厚,上皮明显突起,内无精荚。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雄性生殖系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虎  龚世园 《水产学报》2012,36(4):514-521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克氏原螯虾输精管的超微结构,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荚的显微结构,并对精巢做了周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精巢由许多生精小囊和收集管组成,其结构呈葡萄串状,生殖细胞在生精小囊内发育成熟后由收集管输送到输精管;输精管有左右两条,相对于左侧输精管,右侧输精管比其约长一半,直径更大,卷曲程度更高,内容物含量更多,分泌细胞内的内质网含量更丰富;输精管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前、中、后、生殖突4段,前中段具有分泌精荚壁物质的功能,后段具有储存、射出精荚的功能,末端生殖突为输精管出口;精荚呈长囊形或椭球形,由精子团、精荚基质和两层精荚壁组成,精子团偏向精荚一侧分布;克氏原螯虾雄虾精巢在一周年中的5—8月和10月处于精子细胞期的生精小囊比例很高,具有两个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3.
嫁虫戚精巢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嫁虫戚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嫁虫戚的精巢结构同贻贝、栉孔扇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较薄,由平滑肌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只在局部区域含有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及由生殖上皮增殖出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组成。精原细胞较大,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与细胞同形,染色质呈颗粒状靠近核膜分布,核仁1个,圆形,明显。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结构相似。精细胞圆形,核染色深。精子呈长棒状,悬浮于生殖小管腔内。  相似文献   

4.
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系统研究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对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排卵孔组成。卵子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最后发育为成熟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及产后恢复期。脊尾白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排精孔组成。精巢由生精小管构成,不同生精小管内精子发育可不同步。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发育为精子。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及末端壶腹,精荚在输精管中形成。  相似文献   

5.
嘉庚蛸生殖系统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嘉庚蛸生殖系统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雄性生殖系统除已报道的精巢、输精管、精囊、摄护腺、精荚囊和阴茎等部分之外,新发现了盲囊结构。精巢属于小叶型精巢,由精巢壁和实质部分组成。精囊分为前、中、后3段,前段与输精管相连,后段与摄护腺相连。精囊壁组成复杂,有两个舌状突起伸入囊腔中,两个舌状突起结构从精囊中段渐行至精囊后段,一个逐渐膨大,另外一个逐渐缩小,精囊壁及舌状突起上密布腺体细胞,分泌作用旺盛。精荚及胶质尾巴均在摄护腺中形成,在精荚囊中浓缩、储存。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和输卵管腺等部分。输卵管较长,开口于漏斗口处。输卵管腺着生在输卵管上,结构复杂,内部有纳精囊结构。  相似文献   

6.
[4]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东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1876)雄性群体的性腺发育规律,通过定期采样,运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精小叶生殖节段法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巢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精巢属于叶型,由精小叶和精小管组成的叶状管交织而成.精子发生过程与其他高等短尾派蟹类相似,精子成熟后即进入精小管中.输精管可能起源于精小管.三疣梭子蟹精巢和输精管的发育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4-5月份,精巢小叶内精原细胞占优势,输精管内精荚零星分布;6-7月份,精母细胞与精细胞比例增加;8月份精母细胞为主.到了9月份,整个精巢完全被精细胞等发育程度较高的精小叶所占据,输精管内充满精液和精荚,为即将到来的交配季节做好准备.三疣梭子蟹交配活动主要集中在10月份.12月份精巢精小叶中出现游离精子.此后,精巢逐渐退化(1-3月),但输精管中一直储存着精液和精荚.三疣梭子蟹精荚形成过程始于前输精细管,精荚膜两层,分别由来自前输精细管分泌的第一种不定物质和其中、后端分泌的第二种不定物质.精荚内的基质可能直接源于精巢的精小叶部分.输精管中的强嗜酸性颗粒与第二种不定物质有融合作用,使输精管中贮存的精荚膜嗜酸性.  相似文献   

7.
嫁(虫戚)精巢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嫁Qi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嫁Qi的精巢结构同贻贝、栉孔扇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较薄,由平滑肌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只在局部区域含有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及由生殖上皮增殖出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组成。精原细胞较大,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与细胞同形,染色质呈颗粒状靠近核膜分布,核仁1个,圆形,明显。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结构相似。精细胞圆形,核染色深。精子呈长棒状,悬浮于生殖小管腔内。  相似文献   

8.
拟目乌贼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江  蒋霞敏  彭瑞冰  唐锋 《水产学报》2014,38(7):946-955
为了丰富拟目乌贼人工繁育理论,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其雌雄生殖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性生殖系统可分为精巢、输精管、黏液腺、放射导管腺、中被膜腺、外被膜腺、硬腺、终腺和精荚囊9部分,其中输精管可分为前段、中段(壶腹)和后段3部分。精子发生不同步,成熟精子自精巢产生后,通过输精管,在黏液腺和放射导管腺中形成精团,在中被膜腺和外被膜腺中按规律进行重新排列,硬腺的主要作用是吸水使精荚变硬,最后在终腺中成熟,储存于精荚囊中,在生殖季节分批排出。雌性生殖系统可分为卵巢、输卵管、输卵管腺、1对缠卵腺和1对副缠卵腺5部分,可推测卵子发生不同步,分批成熟,在输卵管腺、缠卵腺和副缠卵腺共同作用下形成三级卵膜结构。拟目乌贼雌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其受精和产卵方式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管角螺生殖系统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解剖并观察了管角螺的生殖系统,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生殖腺发育及生殖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角螺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贮精囊、前列腺、输精管和阴茎构成,其中,精巢由生精小管和输精小管组成;根据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分布和间质细胞数量,精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精母细胞分裂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等4个时期,根据细胞大小、形态及分布特征,精细胞的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4个阶段。卵巢结构为滤泡型,由滤泡壁和滤泡腔组成,内含嗜酸性颗粒。从卵巢内滤泡的大小、结构及滤泡内嗜酸性颗粒的数量,卵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态及卵黄颗粒的含量,卵细胞发生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管角螺生殖腺及生殖细胞的发育均不同步,为多次成熟、多次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10.
香螺雄性生殖系统的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岩  侯林 《水产科学》2004,23(1):10-13
香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和生殖导管构成,生殖导管可根据各段的形态和功能分为贮精囊、输精管和阴茎。生精小管内有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由生殖腺排入生殖导管的,不具有活动能力。输精管壁有丰富的腺细胞构成,起前列腺的作用.为精子提供营养。精于由头部和尾部构成,具有较长的中段,螺旋线粒体鞘内中央为9 2型轴丝,末段糖原颗粒包围中央轴丝。  相似文献   

11.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7年取材研究了大连长海县的虾夷扇贝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虾夷扇贝的精巢构造与栉孔扇贝,贻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含单层柱状上皮及较厚的肌层。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神经及输精细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不断向腔内增殖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业郛。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投喂携带WSSV的毒饵,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虾(♂)进行感染实验。采用nest-PCR(巢式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的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受WSSV感染情况,同时选取感染严重的虾样进行电镜观察。巢式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中国对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囊均被WSSV感染,其中精囊呈阳性的最多,输精管次之,精巢最少。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WSSV粒子只存在于精巢、输精管和精囊的结缔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和生殖细胞中均未发现病毒粒子。其中,精巢中WSSV粒子存在于精巢内两个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输精管中WSSV粒子存在于管壁的结缔组织;精囊中WSSV粒子也只存在于精囊内膜的结缔组织和精荚膜的结缔组织中。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均表明,WSSV粒子能感染中国对虾的雄性生殖系统且对性腺感染存在着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Several male Penucus stylirostris were selected from a 3 ha commercial earthen pond and were individually evaluated for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measured were compound spermatophore weight, sperm count, and sperm abnormalities.
It was found that spermatophore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30–40 g shrimp than for 20–30 g shrimp ( P < 0.05).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abnormalities measured in younger males and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ities and sperm count indicate that the vas deferens could be the tissue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highly abnormal immature semen. It is proposed that male maturation has at least thre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levels of organization: testes maturation, vas deferens maturation, and spermatophore synthesis.
The individual evaluation showed that each male followed a particular response in reproductive quality. Changes in spermatophore weight were not an indicator of sperm density within spermatophores.
Male reproductive tract degenerative syndrome (MRTDS) and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elanization (MRSM) did not develop in any shrimp during thes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生化组成及精子代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群 《水产学报》2002,26(5):411-416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及生殖系统各组织生化成分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发现: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副性腺及输精管内容物(含精荚和精浆)较高,为33.456mg·g-1湿重和21.537mg·g-1湿重,肝胰腺、精荚及精巢的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原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以输精管内容物和肝胰腺最高,分别为0.385mg·g-1湿重和5.866mg·g-1湿重,精巢和肝胰腺中的糖原含量太低而无法检测到,精荚葡萄糖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以肝胰腺最高,其余各部分含量显著低于肝胰腺;脂类含量以精巢和肝胰腺最高,其中的甘油三酯仅存于肝胰腺和精巢,且肝胰腺含量显著高于精巢。乳酸脱氢酶活性以贮精囊最高,精荚仅为中等,这可能与精荚壁的通透性有关,而精浆和肝胰腺显著低于其它组织。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能量代谢主要物质是脂类和蛋白质;精子代谢的能量物质为碳水化合物,并由精浆提供,而其代谢的方式以厌氧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15.
应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早期发育过程中眼睛的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显示,受精后21 h 13 min,视泡出现;受精后26h 23 min,视泡发育成视杯;受精后35 h 44 min,原始视网膜和晶状体形成;受精后60h 15 min,角膜在视网膜前缘处形成,由单一的立方上皮构成;2日龄仔鱼,巩膜分化完成,由软骨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脉络膜出现;3日龄仔鱼,虹膜出现,视网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的色素层、视觉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膜层、内核层、内网膜层、视神经节细胞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10层构成,此时视觉细胞层中视杆细胞出现;14日龄仔鱼,角膜分化完全,由自外向内的复层扁平上皮、前弹性层、基质层、后弹性层和内皮层5层构成;22日龄仔鱼,脉络膜腺出现;26日龄稚鱼脉络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依次为银膜层、血管层和色素层,虹膜也完全分化,由外向内依次为虹膜内皮层、前缘层、基质层、后缘层和色素层;45日龄幼鱼,视网膜内核层分化成两层水平细胞.此时美洲鲥眼睛的各个结构均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6.
海湾扇贝外套眼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育新  袁付 《水产科学》1999,18(2):24-25
海湾扇贝外套眼由短柄与外套膜边缘相连,是由一个皮下眼囊构成。最上面是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的“外角膜”,胞质内无色素。眼囊内具有由细胞构成的“晶体”以及网膜层和色素层。“晶体”内细胞特别大,胞膜厚,胞质对PAS反应呈强阳性,说明其内含有丰富的糖类,胞质对茚三酮-雪夫反应显示弱阳性,说明存在少量的蛋白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精巢发育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不同步:同一个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产生生殖细胞,向管腔推进,最终进入输精小管;不同生精小管生殖细胞由精巢前端顶部开始成熟,沿精巢外侧向后端输精小管方向推移,成熟的精子进入输精小管;取不同发育时期的河蟹,依据河蟹外部形态和精巢形态,组织结构及生精小管内占优势的雄性生殖细胞种类和数量,可以把河蟹精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精子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