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粱(Sorghum bicolor L)是半干旱热带地区的一种最重要的禾谷作物,广泛栽培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美洲和欧洲。虫害是扩大高粱生产和提高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限制因素,已记录到150多种昆虫是高粱的害虫,其中的高粱芽蝇(Atherigona soccata)在亚洲、非洲和欧洲是一种重要的害虫。  相似文献   

2.
小麦:原产亚洲西部,我国是世界栽培小麦最早的国家之一。水稻:水稻栽培稻分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亚洲栽培稻原产于包括我国南方的亚洲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西番莲(Passiflora)是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一个较大的属,全世界约有450多个种,绝大部分(90%)种类产于热带美洲,其余种类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约有13种,主要健在在南部和西南部,尤以云南为多,国产种类由于观赏性较差而很少栽培,现广泛栽培的多为原产南美洲的花大色艳的种类及其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异关系,56对SSR引物被用于研究广泛地理分布的55份普通野生稻(其中32份O. rufipogon和23份O. nivara)和25份亚洲栽培稻(14份indica和11份japonica)样本。298个多态性位点被检出,占总扩增等位点的98.68%。野生稻多态性位点的百分比(平均达91%)及Nei’s遗传多样性值(h)明显高于亚洲栽培稻,表明普通野生稻比亚洲栽培稻具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野生稻的两个类群(O. rufipogon和O. nivara)关系密切,但在遗传上存在明显的分化,支持其作为两个独立物种的分类观点。许多普通野生稻中籼粳分化尽管不很明显,然而亚洲栽培稻的籼粳亚种分化是明显的。亚洲栽培稻与多年生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关系更为密切,符合异源起源的遗传分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印度,Gossypium arboreum和Gossypium herbaceum这两个亚洲棉栽培种的种植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28%。desi棉非常适应广泛的气候条件;它对刺吸式昆虫和棉铃虫均有耐性,但是与对病虫害高度敏感的hirsutum棉花品种和杂种比较,其产量较低。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信息选萃     
大规模基因重测序确认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中国美国研究人员在通过大规模基因重测序分析稻米进化史的研究中确认,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能8 000多年前就出现在中国长江流域。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物种之一。此前曾有研究认为,亚洲栽培稻有两个起源地-印度和中国。美国纽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7.
姜为姜属,供食用的部分是肉质根茎。因含有丰富的姜辣素而具特殊的香辣味,可作香辛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姜粉、姜汁、姜酒和罐头等多种食品。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亚洲和非洲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大蒜属世界性蔬菜,世界各地分布广泛。近年来发达国家栽培面积逐渐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尤其亚洲国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国际贸易量也逐渐扩大。我国大蒜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种蒜国,生产量具世界首位,又是主要的贸易国之一。由于大蒜的经济效益突出,大蒜种植面积逐年扩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技术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生产力,这点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已经得到有效证实。直到现在,胞质雄性不育(CMS)或三系法都是有效的并广泛应用于杂交稻的生产。在热带,温敏感遗传雄性不育(TCMS)的应用对培育杂交种是有效的,且展示了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庆文  黄娟 《作物学报》2013,39(4):580-588
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中国作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普通野生稻资源。为了揭示中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探索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规律、居群遗传结构以及演化途径等,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进化研究、品种改良和普通野生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普通野生稻开展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普通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措施和栽培稻基因渗入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特征,提出了未来我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