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以20世纪60年代引种驯化的油橄榄作母本,通过人工授粉产生杂交子代,从子代中选育抗病苗木,培育优良无性系用于造林。造林途径主要是培育抗病实生苗嫁接优良无性系用于造林;从杂交子代中选育抗病高产优株,通过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育苗造林。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对麻竹实生苗状况和实生苗无性系选育方法的研究.通过人工授粉获得麻竹种子,用圃地培植及无菌播种组培2种方法培育麻竹实生苗无性系,结果表明(1)收集优良开花母株,利用人工授粉方法取得麻竹种子,可为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培育较为优良的实生苗群体,有利于提高选育的有效性;(2)圃地培植的实生苗无性系在16个月龄和28个月龄时的生长显著相关,16个月龄时进行较大强度的无性系筛选,可靠性较大;(3)提早分株种植能加快实生苗无性系的总体生长与繁殖,利于加快无性系选育的进程;(4)无菌播种组培条件下,组培中无性系的生长特性与其移栽圃地后的生长特性十分相关,各无性系固有的生长特性在培养的3~6个月间逐渐表现,可在此时进行离体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榆树资源的抗寒特性,以白榆、黑榆、春榆等3个树种的9个无性系1 a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对枝条进行4℃(对照)、-10℃、-20℃、-30℃、-40℃低温处理,测定各无性系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8个相关指标,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榆树抗寒性的相关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9种榆树无性系抗寒性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枝条电解质渗透率、 MDA与抗寒性呈负相关, SOD、 CAT及POD与抗寒性呈正相关;这8个相关指标可以用于评价9个无性系的抗寒性,且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显著(P0.05);根据Logistic方程拟合9个榆树无性系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在-33℃~-40℃之间,隶函数综合评价对比分析其抗寒性由强到弱为:白榆、黑榆、春榆;无性系之间由强到弱依次为:D1520、 D1507、D1526、 D2、 H1506、 Y1、 B19、 Y3、 D28,该结果与LT50拟合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我院承担的科研项目《白杨有性杂交育种及优良无性系选育的研究》,经过1972—1990年18年的工作,已完成原定的研究计划,并在省林业厅主持下通过了技术鉴定。该项研究采用三交育种战略,制定了下列杂交组合:(1)〔银白杨×(山杨+小叶杨)〕×毛白杨;(2)〔银白杨×(山杨+小叶杨)〕×塔形毛白杨;(3)(毛白杨×新疆杨)×山杨。对各杂交组合获得的杂种苗,通过苗期初选、选育试验林复选和品种比较试验林评选,  相似文献   

5.
笋用竹良种选育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育优良的笋用竹,以提高竹笋的营养价值,改善其风味,进行了笋用竹良种选育研究.其方法是:引进优良的品种,并与本地的竹种杂交,从中选择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1)麻竹与版纳甜龙竹、清甜竹杂交,已获得成功,其笋味不苦;(2)撑篙竹×麻竹7号,其竹笋的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总量和人体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种的竹笋,且产量高,加工性能好;(3)实生苗在试管内培养植株间生长差异大,其芽丛经生根诱导,生根率达60%;(4)人工促进萌发的次生枝扦插繁殖成活率达60%.并详细介绍了营建采萌圃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6.
闽南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闽南 14a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调查分析表明 ,参试的各无性系、对照在生长性状上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杂交组合表现一般 ;无性系广义遗传力 (含杂交组合 )均较大 (0 5 4~ 0 90 )。以材积指标为主对杉木无性系进行评价 ,从参试的 16个无性系及杂交组合中筛选出表现最好的立 1- 16 5、新 6、立 1- 3、立 1- 8和立 1- 13等5个优良无性系 ,14a生时的平均值分别为 10 5 6m、13 9cm和 0 0 7931m3 ,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 4 70 %、10 0 4 %和2 4 0 7% ,尤其是立 1- 16 5无性系 ,生长优势最为明显。这些优良无性系可在闽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当前主要杨树优良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在杨树良种选育研究中 ,通过杂交、引种等手段 ,相继培育出荷兰 3930杨、辽宁杨等 10余种更新换代优良品种 (无性系 ) ,在生产造林中广泛应用。文章着重介绍了这些良种的来源、形态、抗性、生长特性及适生推广区。主要优良品种 (无性系 )有 :①荷兰3930杨、3934杨 ;②辽宁杨、盖杨、辽河杨 ;③欧美杨 10 7、10 8;④ 92 0 5杨、92 0 7杨 ;⑤小×胡 2 3号、小×胡 19号杨  相似文献   

8.
毛红椿无性系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了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1)毛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2种生根类型,参试的10个无性系中有8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80%),有2个无性系同时包含2种生根类型;(2)毛红椿根系效果指数以TC01无性系最高,为36.5,毛红椿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与生根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6月、9月和10月上旬毛红椿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抗寒性鉴定的基础上,探求不同抗寒性杂交榛休眠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杂交榛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为杂交榛抗寒性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试验选出抗寒性强(84-349)、中(84-237)、弱(84-572)3个无性系进行物候期观察,对3个无性系休眠期间枝条的呼吸强度、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抗寒性强的84-349进入休眠期最早,开花最晚;休眠过程中,深休眠期不同抗寒性的杂交榛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而休眠初期和休眠后期,抗寒性强的无性系84-349呼吸强度最低、电解质渗出最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抗寒性弱的无性系84-572正好与之相反。【结论】抗寒性不同的3种杂交榛无性系休眠期表现的生理机制不同,抗寒性强的无性系和抗寒性弱的无性系比较,通过提早进入休眠期、降低休眠期呼吸强度、较低的电解质渗出率和储存更多的能量物质来抵御低温。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加勒比松杂交组合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湿地松、加勒比松杂交组合引种试验研究表明:在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侧枝总数方面,杂交组合普遍好于对照;在生长性状冠幅方面大部分杂交组合种好于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加勒比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少部分比当地马尾松好;在生长性状方面杂交组合间和杂交组合内存在差异。主要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极显著相关,因此间接选择也是有效的。在抗寒性方面,加勒比松无性系自由授粉子代、加勒比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CK2抗寒性最差,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抗寒能力较强,没有受冻,加勒比松无性系种子园混合种CK3、当地马尾松、杂交组合种较抗寒且抗寒性相近;在抗虫(松梢螟)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扫描电镜对10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10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外部形态相近,为长球形,具3(拟)孔沟,花粉外壁纹饰分为皱波状、穴网状、脑纹状3种,存在差异。花粉的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不同无性系各具特征,可作为区别、鉴定品种的形态学指标之一;(2)本试验观测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的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与山茶属红山茶组某些种的花粉较相似,表明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山茶属短柱茶组植物花粉形态相差较远;(3)油茶优良无性系存在花粉败育,不同无性系之间败育花粉数量存在差异。败育花粉粒形状干瘪,外形异常。  相似文献   

12.
在泰兴市银杏种质资源圃对银杏杂交子代进行育苗试验,测定银杏生长量、光合生理生化等指标,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及排序,从中选择出综合性排名较优的无性系种类,为银杏的叶用林和材用林选育、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子代1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2)不同杂交子代1年生苗木叶片总黄酮含量9月最高,且杂交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D1号总黄酮含量为10.06mg/g,ND2号总黄酮含量为9.22mg/g;(3)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ND1号为最适叶用林繁育品系。  相似文献   

13.
在选优的基础上,将3丛梁山慈优树的无性系后代进行区域栽培试验,设置对照组,观测其生长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1)3个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变异不大;(2)梁山慈3号无性系在竹高、胸径、单位面积竹秆数和发笋数方面表现最好,分别比当地慈竹提高了46.76%、61.38%、128.16%和57.06%;(3)综合各无性系产量在不同地点表现,梁山慈竹3号表现最好,其次为梁山慈竹2号,对照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泡桐×白花泡桐”的优良无性系TF33和两个标准对照品种(白花泡桐C001与兰考泡桐C12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泡桐优良无性系干材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 TF33、C001、C125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广泛和显著的变异;(2)3个生长性状(接干高、接干材积和主干材积)与3个干形性状(通直度、接干形数和主干平均削度)为高度变异性状(CV≥30%),CV变幅为33.10%~53.19%;(3)接干因子是影响和决定性状杂种优势最终状况和总体表现的最重要因素;(4)通直度性状的遗传改良是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无性系干形遗传改良的关键和瓶颈;(5)多数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的性状间相关性变化较大;(6) TF33较C001有显著的材积生长杂种优势,较C125没有显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8个无性系全双列杂交组合的32年生成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作了杂交优势和自交衰退效应分析,并对配合力方差和配合力效应值进行了计算。得出如下结论:3个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正反交效应方差都达到显著水平,且材积以特殊配合力的遗传方差比(GVC)最大。评选出适于杂交的优良无性系3个,适于建立双系种子园的优良无性系2组,适于选作二代优树的优良杂交组合19个。  相似文献   

16.
海子坪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云南省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大面积天然方竹林的调查,以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分析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分株年龄的增大,分株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2)该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已呈现出低矮化、纤细化的衰退现象;(3)根据地径、胸径与分株高度的生长规律,拟合出该无性系种群分株高度的一元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17.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32(每穗最长根长) ~ 0.94(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初选出易扦插、速生的尾细桉杂种无性系24个,无性系间单株材积株间变异系数为13.87%~68.55%,无性系内变异可能与母株年龄效应、位置效应和立地环境条件等C-效应因子有关.对桉树杂交育种而言,杂交制种后直接进行育苗、扦插和无性系试验是一条快捷有效的无性系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胶乳的总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硫醇含量、堵塞指数等9个生理参数,对4个无性系(热研2—14—39、热研7—18—55、PG1,PR107)的人工多倍体植株和一个无性系(热研29)的自然多倍体植株的产胶排胶生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表明,在这些诊断的材料中,未发现在产胶排胶生理方面优于其原来相应的二倍体(或RRIM600二倍体对照)的多倍体无性系。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生理特性是:(1)产胶能力和产胶潜力均不及二倍体强;(2)乳管代谢缓慢;(3)对死皮病的生理敏感度较高;(4)排胶有明显障碍。 试验还同时检测了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化学刺激效应。结果发现热研2—14—39、热研7—18—55和PR107这三个多倍体无性系有较好的产量效应,净增产率比二倍体高,但刺激的产量绝对值仍不如二倍体的高。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从北(全州县咸水林场)到南(合浦县山口林场)的范围内,建立7个包含有2个柳窿桉(Eu-calyptus.saligna×E.exserta)无性系与4个其它桉树优良无性系参与测定的无性系区域试验林。通过对造林后半年生的幼林生长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柳窿桉无性系与其它桉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并无显著差异,其它桉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也不明显;(2)柳窿桉无性系在不同的地点生长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广西中部地区的柳窿桉无性系生长最好;(3)柳窿桉无性系的生长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彼此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产生;(4)柳窿桉无性系抗性较强,在青枯病高发区的广西合浦县并无病害发生,在冬季较寒冷的广西全州县尚未见有寒害出现。  相似文献   

20.
本材料是意大利向国际杨树委员会1975年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下述无性系中的一些品系尚在试验阶段,有些已用于生产。 1964年,Marssonina brunnea真菌传入意大利后,造成严重的杨树叶病害;因而希望能选育出一批有抗病能力的杨树无性系,这是因为,虽然化学防治病害效果明显,但对一些感性强的品系危害太大,在选育中也要考虑到对其他病害的抗性及所有特点,使无性系更利于生长。这里介绍的无性系有: a.北美杨(Populus deltordes)无性系: I-63/51、I 72/51、I 77/51和I-69/55; b.与本树种密切相关的杂交杨:I-72/58; c.欧美杂交杨(加拿大型):I-BL、ICB2和I-37/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