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2.
摘要: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3.
分析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5块试验林,119个家系,1962个单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二代优树选择,为在湖北等北亚热带高山区建立第2代种子园提供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遗传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胸径、树高及材积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0.73,0.17~0.59和0.19~0.78,家系遗传力为0.34~0.80,0.42~0.79和0.18~0.81,单株遗传力一般低于家系遗传力。利用最佳线性预测(BLP)估算单株育种值。对比配合选择和家系/家系内选择2种选择方法表明,配合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由家系/家系内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2种方法所得到的预期遗传增益相似。基于兼顾高遗传增益和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则,认为配合选择方法选出的二代优树更适合用于日本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的建立。最终采用配合选择方法选出来自49个家系的二代优树137株;5块子代测定林入选二代优树的材积期望遗传增益分别为26%,98.3%,42.9%,24%和56.4%。  相似文献   

4.
为给落叶松杂种F1代进化潜力的研究提供资料,利用RAPD、SSR标记分析了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杂种F1代14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1.669 1,Nei遗传多样度平均值为0.395 5,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83 1;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1.689 2,Nei遗传多样度平均值为0.399 8,SSR标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587 0。SSR标记和RAPD标记所揭示的杂种F1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各指数值基本一致,且都表明与日本落叶松杂交后,杂种F1群体在遗传多样性上高出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5.
基于日本落叶松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利用SSRIT工具查找SSR位点,检测到1 788个EST-SSR位点,平均长度是17.5 bp。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在落叶松中重复类型SSR位点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六、三核苷酸,其余依次是五、二、四核苷酸重复类型;同时检测到656种重复基元类型,种类丰富。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500对引物,随机合成102对,以红豆杉科、柏科、松科材料为模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红豆杉科和柏科里的扩增率分别为95%、50%;在松科不同属的通用性为落叶松属99.01%、黄杉属67.4%、雪松属63.8%、冷杉属67.4%、云杉属70.2%和松属75.7%。利用101对SSR引物对7种不同落叶松品种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获得79个多态性位点,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处将其区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为给竹子分类、竹种新品种登记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从已开发的25对毛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引物,对13份常用观赏竹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23个位点,获得121个多态性位点。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18水平下可将13个竹种分为Ⅰ、Ⅱ、Ⅲ、Ⅳ、Ⅴ5类。利用Popgen32软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群等位基因观察数(Na)平均为1.342 2,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234 5,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152 8,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0.180 4。5个类群间遗传多样性趋势为:Ⅱ>Ⅴ>Ⅰ>Ⅲ>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8次重复,5株小区的造林试验设计,分析了24株优树子代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优树子代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量上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值(H_f=357.3cm;D_f=2.94cm;V_f=0.001 435m~3)明显大于对照(H_(CK)=318.3cm;D_(CK)=2.56cm;V_(CK)=0.000 933m~3)。运用通径分析,确定了日本落叶松幼龄期选择的主要指标是树高、胸径和冻害指数。最后对日本落叶松优树子代的潜在增益效果进行了估算,为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利用EST-SSR标记比较和评价北亚热带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为该区域日本落叶松高轮次遗传改良和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6个SSR标记分析日本落叶松3个群体共873份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应用Gen Alex 6.41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遗传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16对引物在全部样品中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7个,不同位点的多态性差异较大,其中中高度多态性位点有14个,说明这些标记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43,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7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48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种种源群体、一代育种群体和二代育种群体的多样性指数I值分别为0.911、1.017和1.009,PIC值分别为0.432、0.484和0.488,说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略高于种源群体,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在0.006~0.075之间,其中,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距离最小,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育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 AMOVA分析结果也表明3个群体间分化较小,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及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种源群体与一代和二代群体的遗传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将少量种源群体中差异较大的基因型引入二代育种群体中,可有效提高二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论】北亚热带日本落叶松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改良代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并没有降低,说明目前该区域的育种策略对于维持遗传多样性是合适的。3个群体的材料来源差异、栽培与育种中的花粉污染以及高强度的定向选择,是造成种源群体与一代、二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及遗传组成上的差异的主要因素,适时地将原产地资源补充到育种群体中,这对日本落叶松这样的外来树种的高轮次育种群体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应用区组调整法,在天麻和毫山林场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的优良家系内,分别选出20株和23株优良个体。这些优良个体的树高均值大干优良家系均值54.9%和23.2%,大于对照90.7%和43.9%,遗传增益为33.8%和22.5%。该方法与绝对树高值选择法比较,可靠性强,预期增益高。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东部山区日本落叶松用材林的调查,初选优树25株,优势木75株。经过t经验,初步确定日本落叶松用材林优树选择的最低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8%,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4%,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46%,该标准适用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日本落叶松用材林的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11.
白皮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白皮松群体间遗传变异规律,使用7对EST-SSR引物对分布区内21个白皮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引物在21个白皮松天然群体的663个单株中共检测到14个多态性位点。各群体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期望杂合度(Nei’s)分别为1.156 5 1.601 9、0.133 5 0.492 5、0.138 4 0.397 3、0.0860 0.342 8、0.084 6 0.337 4。白皮松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215 2,基因流(Nm)值平均为0.911 9,群体间基因交流总体较少,遗传分化较大。白皮松多样性水平在分布区内呈规律性变化,多样性分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西部、南部,具有从西向东,从南向北依次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杜坤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19-21,41
通过对198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各种源胸径、单株材积间存在显著差异,最适应小陇山林区立地气候条件的日本落叶松种源是辽宁恒仁,其次为宽甸。  相似文献   

13.
以鄂西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无性系为对象,通过物候观察和生长量测定,分析无性系间的物候变异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为育种材料的进一步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区域日本落叶松主梢生长期平均为217.6 d,侧枝生长期平均为216 d,各系号间物候期存在明显分化,生长量的变异程度更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2.55%和33.21%;生长期与生长量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0~0.730,物候期对生长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标记分析兴安落叶松种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标记对17个兴安落叶松种源170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10个ISSR引物扩增,共检测到95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5.26%~44.21%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为鹤北种源,最低的为绰尔种源。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兴安落叶松17个种源的遗传聚类图。同时,结合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对兴安落叶松进行了种源区划。  相似文献   

15.
兴安落叶松等位酶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我国高寒地区主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其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反映种群进化的潜力,对基因资源保护、育种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裸子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可采用DNA分子标记(Kozyrenko et al.,2004;李因刚等,2008;Xu et al.,2008;张蕊等,2009),也可以采用等位酶分析技术,后者已成功地应用到松属(Pinus)(葛颂等,1988;祖元刚等,1999;虞泓等,1999)、落叶松属(Larix)(杨传平,1997;张学科等,2002)、云杉属(Picea)(张含国等,2002;罗建勋等,2006)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引种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及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引种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及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种源问高生长具有明显差异,确定松本、伊那、日光为优良种源;家系间的高生长也具有明显差异,确定县诹访1号等20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原生种源的遗传变异幅度极大,具有相当的遗传改良潜力和遗传资源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计合成的60对扩增稳定的EST-SSR核心引物分析51份广西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7个,平均3.88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02(TM149)~0.92(TM186),平均为0.37;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13(TM144,TM147)~0.73(TM189),平均为0.47;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12~0.68之间,平均为0.41。地区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83~0.94之间,说明不同地区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对于茶与白毛茶群体而言,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2(P<0.001),即有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而有9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另外,种群内的近交系数Fis平均为0.21,说明群体内近交现象较严重。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PowerMarker3.25软件进行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将51份地方品种聚为3类:桂林、来宾和贺州的大部分品种,钦州和梧州的全部品种聚在第Ⅰ类;第Ⅱ类包含多数地区的品种;第Ⅲ类主要由崇左、防城港和南宁的品种组成。该结果与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龄日本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方面,对4a生、8a生、10a生、25a生和38a生的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生日本落叶松生长优于华北落叶松,整体上日本落叶松也优于华北落叶松,并且其高生长、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优良家系雌雄球花数量及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雄球花在树冠垂直方向上分布差异极显著,下层和中层的数量显著多于上层,所占比例为83.39%,水平方向上南面的雄球花多于其他方向;雌球花在树冠不同冠层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中、上层的雌球花数量比下层多,东、南方向多于西、北方向;雄球花多着生在2,3 a生枝上,雌球花多着生在3,4 a生枝上,1 a生枝条上无花;不同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差异显著,356号无性系的雌雄球花数量均为最多。  相似文献   

20.
对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和家系选择及遗传资源保存林研究结果表明:13个优良种源和家系比4个对照平均值材积提高30.4%;4个优良种源比3个对照平均值材积提高27.4%;9个优良家系比对照材积提高35.8%,保存林7个优良材积比3个对照平均值材积提高4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