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竹材工业化利用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竹材工业化利用的研究工作。针对竹子的特性,围绕科学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三个基本主题,重点开发工业用途大、市场需求多、经济价值高的结构用材。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形成了几个大的竹产品系列。从而大大提高了竹材的利用价值,拓宽了竹子的应用领域。由于竹子存在直径小、壁薄中空、结构不均匀、易腐、易霉等缺陷,所以现有的木材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方法都不能直接使用。如木材可以通过锯切制成板材;可以通过旋切(或刨切)加工成单板再制成胶合板…  相似文献   

2.
竹材工业化利用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 况竹材工业化利用是南京林业大学国内外领先的研究领域 ,设有专门从事竹材加工利用研究与开发的竹材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在 1983年成立的竹材胶合板课题组的基础上 ,经学校批准于 1990年 9月成立。 1993年 12月经林业部批准 ,成立林业部竹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心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 ,现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委员、中国竹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副理事长。十多年来 ,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江苏省科委及重大的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 30多项 ,获国家专利 12项 ,有多…  相似文献   

3.
《世界竹藤通讯》2013,(4):34-34
竹材强度大,刚度好,耐磨损,是一种优良的工程结构材料。早在远古时代,人们用竹材造竹楼,作建筑脚手架、竹梯、水管等,均为原竹利用。到了现代人们开始用竹子制造竹编工艺品,如竹编果盘、竹花瓶、竹编动物造型等;竹子工艺品,如竹鱼杆、礼品竹扇、鸟笼、竹手杖等;竹制日常用品,如竹筷、竹席、竹签、竹家具等。  相似文献   

4.
《国际木业》2002,32(8):48-48
  相似文献   

5.
叶克林 《木材工业》1993,7(2):33-36
前言据估计,全世界共有竹子70余属,1200余种,我国有34属,400余种,竹林面积340余万顷,竹材蓄积量7000余万吨,年产量500余万吨,竹材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竹林种植密度高,养护管理方便,生长快,素有“三年成林,四年成材”之说,经营得当可永续发展。竹材断面多呈圆形,中空,质地坚韧,富有弹  相似文献   

6.
竹材利用现状及开发方向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千百年来竹材利用长期停留在劈篾编织、原竹利用或经过简单的粗加工生产初级产品。近几年我国在竹材工业性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成功研制了竹胶合板、竹模板、竹地板等新产品。海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裕的水热气候条件和深厚肥沃的土壤条件为热带丛生竹类发展,为海南竹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海南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近期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竹工艺及日用竹制品生产。随着竹资源及竹林面积的扩大,再发展竹质建筑材料、竹质集成材及丛生竹制浆造纸。  相似文献   

7.
毛竹材特性及工业利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忠华 《林业科技》2002,27(3):39-42
通过对毛竹材特性及其工业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竹材加工实现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竹材的防霉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根据竹材防霉效力值,试验五种配方对竹材的防霉效果。结果:0.1%MBT和0.5%DP的防霉效果不次于2.5%BP(主剂为Na-PCP),尤其是MBT,使用浓度较低,高效,有可能代替氯酚类防霉剂;0.5%苯菌灵和3.0%季胺盐化合物的防霉效果较差,建议可用作竹材的短期防霉。  相似文献   

9.
竹材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加工利用 1.竹编用具 我国各地的竹编制品种类很多.产品形态、装饰图案各异.用途也不尽相同,但从加工篾条的形状和编织方法上.大体可归类为3种,即立体竹编、平面竹编和混合竹编。  相似文献   

10.
衡山县现有竹林面积12.8万亩,截止1990年全县尚有10.8万亩竹林属低产林改造范围。我国竹林低改始于60年代中期。1975-1978年将取得的试验成果逐步加以推广,并与省林科所合作又对3500亩试验林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至1992年底全面完成,通过省级技术验收,并获得了明显经济效益,现结合“世界银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继续进行竹林低改,提出近三年完成3万亩,力争到本世纪末完成全部低改任  相似文献   

11.
弯曲竹材集成材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坤  周国维 《木材工业》2003,17(3):13-15,25
利用竹材在湿热条件下优良的软化弯曲性能和定型特性,试验探索了适宜竹材的弯曲胶合工艺。结果表明,弯曲竹材集成材工艺易于实现,可增加竹制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展竹材资源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毛竹竹地板的基本单元毛竹竹片进行染色试验的结果表明:染料种类不同,毛竹竹片的上染率亦不同,酸性染料更适于毛竹竹片的染色;毛竹竹片含竹节时的上染率小于不含竹节的毛竹竹片;染料浓度对毛竹竹片的上染率有重要影响,酸性大红对毛竹竹片染色时的较佳浓度为1%;染色温度对毛竹竹片的上染率有较大影响,适宜的染色温度为90℃;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上染率逐渐增大;染料溶液适宜的pH值为4.5;与常压染色相比,真空加压染色能显著提高毛竹竹片的上染率,且随着真空加压染色时间的延长,上染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竹节是竹子为适应其生存环境长期择优演化而形成的特殊构造,它对提高细长竹子的刚度与稳定性至关重要。但在竹的利用中,竹节对竹材的力学强度是否会有影响,说法不一。现以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了竹节间材和竹节之间的构造差异的基础上,以竹青、竹黄、竹节未处理和已刨平处理的两种试件形式,分析研究了毛竹的含节材与不含节的节间材在强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状态下的竹材试件,还是刨去刨平青、黄、节的竹材试件,竹节对弯曲强度、顺纹剪切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均未见有降低的作用,相反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但竹节对竹材顺纹抗拉强度有着不可忽视的降低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丛生竹地板与毛竹地板吸声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产毛竹地板和印度丛生竹为原料制造的丛生竹地板为主要材料,用驻波管法测试了两种竹地板的吸声系数,比较了它们的吸声性能.结果显示:丛生竹地板的吸声性能好于毛竹地板,丛生竹地板和毛竹地板的平均吸声系数分别为0.231和0.213.在低频段(f≤1 000 Hz),毛竹地板的低频吸声特性优于丛生竹地板;在中高频段(1 000 Hz相似文献   

15.
提高竹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竹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建 《林产工业》2007,34(1):12-15
介绍了我国竹材资源和竹材加工利用的情况,对目前国内竹材加工利用中存在的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提高竹材综合利用水平及竹材利用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竹炭和竹醋、竹叶提取物、竹汁饮料、竹筒酒/鲜竹酒、竹茹和竹沥、竹浆造纸等中国竹资源化学利用主要方式和产业现状,从全产业链发展和全竹利用的视角,提出了全竹化学利用的概念和4种主要模式,包括竹酒沥炭醋联产模式、竹汁沥炭醋联产模式、竹茹沥炭醋联产模式以及机械竹浆液综合利用模式,以期为拓展竹资源利用途径和竹资源化学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模式对毛竹林出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林开展传统促笋覆盖(糠壳+鸡粪+稻草,记作F1),两种新型覆盖(糠壳+鸡粪+高粱秆、竹酒糟+鸡粪+高粱秆,分别记作F2和F3),以及不覆盖(对照,F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发笋历程、笋体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1)3种覆盖模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毛竹笋早出,F2和F3模式效果好于F1,3者在3月20日前出笋的比例分别较对照多出约20%、18%和4.5%;2)就同期笋高而言,仅F2、F3显著大于对照,F1的影响不明显,但3种模式均显著地增加了毛竹笋基径;3)尽管F1对笋早出和个体大小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单位面积出笋数量却远较其他模式大。毛竹林采用F1、F2和F3模式后,笋产量分别可达对照的2.5倍、1.9倍和1.6倍,收益则分别为对照的2.5倍、2.2倍和1.8倍。建议在山区毛竹林笋用经营中,就地取用农林废料实施覆盖是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又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毛竹林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毛竹林不同施肥种类和数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种类和数量,竹林翌年出笋数、笋产量、新竹秆重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区;各处理间新竹胸径没有显著差异.施肥能有效提高毛竹林的纯收入,其中以施用0.01 kg/株稀土+0.25 kg/株复合肥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339.7元/667 m2.  相似文献   

19.
毛竹增产剂及幼竹竹腔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竹腔施肥试验区与对照区毛竹竹笋游离氨基酸、还原糖、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锌含量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竹笋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竹笋中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会影响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