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杉木采伐后连栽杉木是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研究认为杉木连栽后生长量下降,一代不如一代,连栽后生长量仅为头栽的70%,第三代就更差,其原因是杉木连栽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活性降低,致使生长量下降,因而提出杉木采伐后营造混交林。藉以恢复地力和提高产量。这些研究成绩很大,主要是从外因进行研究,仍未突破杉木采伐后连栽杉木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红安县属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是杉木分布北缘。近十年来,随着杉木林的不断成熟,先后开展了经营性采伐,对60%以上采伐迹地连栽2代杉木林。本试验着重从轮伐期与杉木连栽的关系出发,对北部边缘区杉木连栽问题进行探讨。一、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在红安县5个国营林场进行,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为500m 以下低山丘陵区。年降水量1013~1122mm,主要集中在5~7月,8~10月秋旱频率80%以上,年平均气温15.7℃。林地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层厚度多为40cm 左  相似文献   

3.
杉木迹地连栽与改植秃杉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杉木迹地上改植的秃杉树高年生长量比连裁杉木大148.0%~202.1%,地径年生长量连栽杉木大281.3%~343.8%,差异比较显著。由于连栽杉木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2.22%,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2.61%、6.45%和9.58%,土壤PH值增加5.79%,全N、有效P1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8.45%、7.26%、21.37%和12.26%,杉木采伐迹  相似文献   

4.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特征和回心土造林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连栽与头栽土壤的研究表明,连栽引起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土壤有机质,N、P、K养分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酶活性和呼吸强度下降。经盆栽试验、连栽造林试验表明,不利于杉木连栽生长的限制因子集中在表土层,采用回心土造林技术,杉木生长量和保存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杉木连栽地力衰退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分析显示,杉木连栽导致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壤肥力减退、物理性状变差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降低。盆栽试验表明,杉木连栽0-20cm表层土,盆栽杉苗成活率只有24.4%,生长量比同层头栽土下降41.8%。经连栽与头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连栽林地杉木保存率比头栽下降13.2%,连栽杉木高生长明显低于头栽杉木。采用回心土造林,连栽杉木保存率提高16.8%,树高生长量提高37.9%-60.2%。研究认为,不利于杉木连栽生长的限制因子集中在0-20cm表土层,是导致杉木连栽成活率和生长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杉木连幼林进行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及对土壤,针叶养分含量的监测研究,掌握了杉木幼林生长需肥规律,提出叶片中N、P、K营养元素含量适宜指标;  相似文献   

7.
杉木二代林,保留一定数量成年龄活立木并套栽毛竹营造杉竹混交林,比单一营造竹林降低成本,同时也能给新栽的母竹遮荫防风从而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 ,杉木迹地上改植的秃杉树高年生长量比连栽杉木大14 8 0 %~ 2 0 2 1% ,地径年生长量比连栽杉木大 2 81 3%~ 343 8% ,差异比较显著。由于连栽杉木 0~ 4 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 2 2 2 % ,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 2 6 1%、6 45%和 9 58% ;土壤pH值增加 5 79% ,全N、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 8 45%、7 2 6 %、2 1 37%和 12 2 6 % ;杉木采伐迹地营造秃杉比较适应 ,不宜连作杉木  相似文献   

9.
杉木迹地更新造林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山区的国有林场大多建于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早期营造的杉木用材林已进行皆伐利用。因此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将是营林上的一大课题。旌德县庙首林场于1983年进行杉木皆伐作业以来,便进行了不同更新造林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或在不同更新方式的林分中,选择立地条件相近地段。随机抽样设标准地调查。现将试验结果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邱建华 《绿色科技》2019,(11):173-174,177
以福建省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三种不同栽培方式林地(杉木-13年马尾松、杉木-3年杉木、杉木-10年马尾松-3年杉木)为研究对象,以杉木-13年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作为对照,分析了杉木连栽和杉木林短期轮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杉木连栽导致的土壤退化治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的土壤质量相对较好。因此,土壤质量较差的林地,采取轮作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杉木二代人工林采伐迹地上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不同穴规格营造火炬松、马尾松和杉木试验结果表明 :2年生时 ,不同树种之间树高和地径的差异均不显著 ,不同穴规格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5年生时 ,不同穴规格之间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的差异不显著 ,但不同树种之间的差异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Q检验结果表明 ,火炬松、马尾松的各生长量因子均显著地高于杉木。杉木连栽林地宜采用不同树种块状混交小穴造林 ,在生产上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引起林地肥力减退,土壤地力衰退程度与前茬林生长周期有关。头茬杉木林周期短(1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长势较好,头茬杉木林周期长(2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幼树长势极差。林地施肥后并没有促进杉木幼树恢复生长。原因在于杉木幼树根系受到土壤中有毒物质毒害,根系腐烂,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建议采取生物工程措施解决杉木连裁地力减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魏以荣(浙江省丽水地区实验林场丽水323000)冯福娟(浙江省林业学校丽水323000)关键词杉木连栽,红外光谱杉木为我国特有的...  相似文献   

15.
张文鸿 《绿色科技》2015,(2):169-170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南酸枣,造林成活率为97%,3年保存率为94%,3年树高达6.2m,胸径达7.2cm,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南酸枣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速生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1958年林朵林场为探索新的杉木商品材基地,结合生产实践,开展杉木一、二代丰产林生产试验,揭示了杉木在桂西北新产区的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杉木栽培性强,自繁能力差,在林区中野生天然更新林分较为罕见。因此,人工造林是发展杉木生产的必然方式。但是随着杉木生产的发展,连栽地生态环境恶化,林分产量下降。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杉木林  相似文献   

18.
选择立地坏境条件相同的杉木连栽与头栽林地,进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表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23.35%,其中细菌、放线菌分别下降24.79%和34.04%,真菌增加10.39%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好气固氮菌、微嗜氮菌分别下降36.60%、14.24%、56.56%和25.81%,厌气固氮菌增加46.15%.连栽林地土壤的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低于头栽土壤、多酚氧化酶则相反。在0-40cm土层中.同于连栽引起土壤容重增加2.59%、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8.46%、11.04%、11.78%和7.08%,土壤有机质、N、P全量分别下降16.61%、12.75%和21.49%.N、P、K速效养分含量分别下降20.08%、8.78%和24.85%.因而提出营造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停止或减少炼山和全垦以及增加肥料投入等技术对策。以防止连栽引起的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围绕如何实现我国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问题,阐述了杉木天性系造林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杉木无性系选育与造林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有关技术要点,指出在我国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以及在实践中尚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