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主要栽培因子对沪杂四号高粱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该品种的最适播期为3月20日~4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8000~10000株,最优施肥方案为30kg/667m2尿素、30kg/667m2过磷酸钙、2000kg/667m2人畜粪作底肥、提苗肥、拔节孕穗和穗粒肥四次施入。  相似文献   

2.
泸杂四号高梁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主要栽培因子对泸杂四号高梁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该品种的最适播期的3月20日-4月5日,最佳种植密度为8000-10000株,最优施肥方案为30kg/667m^2尿素、30kg/667m^2过磷酸钙、2000kg/667m^2人畜粪作底肥、提苗肥、拔节孕穗和穗粒肥四次施入。  相似文献   

3.
对"3638"紧凑型玉米N,P,K不同配方的施用量、不同密度和播期进行试验,建立了反映该玉米与N,P,K密度、播种期间关系的函数式,表明氮磷钾和密度对3638产量影响较大,播期的影响小些;而且各因子只有作适当的配合才能获得高产,盲目施肥、加大密度、提前播期是无益的;此外当施氮为8.5~9.69kg/667m2,磷为4.08~4.56kg/667m2,钾为9.18~10.26kg/667m2,密度为4825~5000株/667m2,播期为3/21~3/23,玉米可望获得700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 5因素 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选择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 5个可控栽培因子 ,研究油研七号在低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 ,通过各参试因子与产量关系的模型分析 ,在 31 2 5个组合中 ,6 1 3个组合产 2 0 0~ 2 5 0kg/ 6 6 7m2 ,2 6 1个组合产2 5 0kg/ 6 6 7m2 以上。其中最佳组合为 :播期 8月 2 7日 ,密度1 .2万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 2 ,1 2 ,1 2kg/6 6 7m2 ,单产达 34 0 .2 1kg/ 6 6 7m2 。其高产栽培技术多为播期较早 ,密度较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及追肥时期对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追肥时期。同时经过模拟寻优得到,绵杂麦168获得高产(产量大于475kg/667m2)的优化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17.52~19.90)×104/667m2基本苗,纯氮量13.99~16.72kg/667m2。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杂麦168的最适播期为10月26日—11月1日。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研究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的高产配套措施,建立反映玉米产量与N,P,K肥料用量及密度和播期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4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播期>N、P2O5>K2O.同时,每一因子均有一个最适取值范围;获得500~550kg/667m2的玉米产量的配套措施为N,P2O5,K2O实际用量分别为10,5,9kg/667m2,密度为3991株/667m2,播期为3月21日.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 (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 )与“黔油 1 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 :氮、磷肥施用量和密度是主导因素 ;各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 ;各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Y =a bx cx2 ;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角粒数、千粒重间的关系为Y=a bx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黔油 1 0号”的最适播种密度为 1 1 .6 0 5 8~ 1 2 .80 5 8万株 /hm2 ,N ,P2 O5最适施用量分别为 1 72 .45 6 7~ 1 94.5 487kg/hm2 和 1 1 2 .46 97~1 2 6 .877kg/hm2 ,K2 O的最适用量为 74.6 0 36~ 92 .6 1 1 6kg/hm2 ;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 9.71 5 5~ 1 1 .5 1 5 5kg/hm2 。在这一组合措施条件下 ,“黔油 1 0号”可获得 2 45 0 .0 0kg/hm2 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四因子为研究对象,以苦荞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对优质苦荞黔苦2号的高产、高效和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苦荞黔苦2号产量要达到190kg/667 m2以上,栽培模式为:密度8.44万~8.9万株/667 m2,施纯N 5.28~5.77 kg/667 m2,P2O5 3.48~4.48 kg/667 m2,K2O5.14~6.46kg/667 m2;当纯收益达到170元/667 m2以上时,栽培模式为:密度8.88万~9.48万株/667 m2,施纯N 5.03~5.7kg/667 m2,P2O5 2.14~3.45 kg/667 m2,K2O 1.54~2.84kg/667m2.四因子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苦养黔苦2号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杂交油菜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以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免耕栽培因子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金沙县产量达180kg/667m2以上的免耕优化栽培方案为尿素27.39~37.70kg/667m2,播期9月5日~9月9日,密度7382~8251株/667m2.  相似文献   

10.
马波 《耕作与栽培》2011,(1):14-14,32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不同插秧密度及氮、钾肥施用量对绥粳8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施用量>插秧密度>钾肥施用量.同时获得了绥粳8号达到680kg/667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密度22.0~25.4穴/m2、施氮量7.9~9.7kg/667m2、施钾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黔花生一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其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密度、氮、磷、钾)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黔花生一号获得高于295.71kg/667m^2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的组合是:播种密度为17680-18320株/667m62;尿素施用量为9.2-10.8kg/667m^2;过磷酸钙施用量为49.75-59.91kg/667m^2;硫酸钾施用量为12.17-13.67kg/667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是1:2.09:2.17。影响90-38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钾肥和磷肥;其次是氮肥和密度。  相似文献   

12.
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矗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494.25~8294.2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2.314~13.234kg/667m^2;P,05施用量为5.878~6.358kg/667m^2;K,O施用量为17.628~18.828kg/667m^2。B施用量为0~0.018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3.5。在遵义影响黔油17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和磷肥。其余依次为是氮肥、钾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13.
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玉米"黔兴201"产量与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产量与各因素指标的数学模型。初步筛选出该品种单产超过812kg/667 m2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4 754~4 934株/667 m2,氮肥29.67~30.54 kg/667 m2,磷肥17.95~20.27kg/667 m2,钾肥16.88~21.12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冈优60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冈优608产量与栽插密度、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立了冈优608高产栽培的优化方案;在有机肥1500kg/667m2的条件下,移栽密度1·48~1·54万穴/667m2,N施用量11·39~12·74kg,P2O5施用量10·45~11·83kg,K2O施用量7·98~10·02kg/667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玉米盘江7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盘江7号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复合肥40kg/667m~2+过磷酸钙15kg/667m~2为底肥,硫酸钾用量为10kg/667m~2的条件下,盘江7号的最适栽培密度为3600株/667m~2,适宜尿素施用量为45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黔油19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9号在贵阳地区获得25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553.55~8153.5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576~13.416kg/667m^2;P2O5施用量为6.086-7.046kg/667m^2;K2O施用量为16.296~18.696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2.5。  相似文献   

17.
安豆 10 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为进一步熟化其栽培技术,为安豆 10 号种植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依据,设计 4 个播期、5 个密度处理,通过对安豆 10 号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外观品质、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观察、测定,探究安豆 10 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安豆 10 号生育进程缩短;进行适当低密度早播会使株高较低,同时有助于分枝、结荚,促进单株粒数、百粒重增加,还有助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外观品质好,完全粒增加。但播种过早或过迟、低密度与高密度均不利于产量增加。新品种安豆 10 号在安顺市最适播期为 4 月 10 日、最佳密度为 1.8 万株 /667m2,折合产量 201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代文东  黄泽素  曾兵  唐容  李德珍 《种子》2012,31(1):122-124,126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制种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制种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黔油22号高产制种优化方案分析,获得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制种产量达到6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X1)=15.37~19.13 kg/667 m2、P2 05(X2)=13.81~15.08 kg/667 m2、K20(X3)=15.82 ~ 20.19 kg/667 m2、母本移栽密度(X4)=10 334~ 11 22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9.
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内香8518产量与栽插密度、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立了内香8518高产栽培的优化方案:在稻田施有机肥1 500 kg/667 m2左右作底肥的基础上,栽插密度为1.41~1.52万穴/667 m2,施纯氮10.97~13.15 kg,施纯磷10.71~13.48 kg,施纯钾8.45~11.55 kg/677 m2。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地区大蒜最佳播期与种植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北地区引种大蒜进行品种、播期和密度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蒜薹产量威宁最高,达472·4kg/667m2,蒜头产量麻江红蒜最高,达1315·1kg/667m2,彭县大蒜蒜薹、蒜头产量最低,获得最高产量的播期蒜薹以9月中旬为宜,蒜头以8~9月中旬为宜,品种播期互作显著,要获最高蒜薹、蒜头产量应选择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毕节大蒜较晚熟。密度与蒜薹和蒜头产量极显著相关,适宜栽培密度蒜薹6·25万~6·5万株/667m2,蒜头6·95万~7·0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