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粱黑穗病是威胁高粱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铁岭地区近几年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率约占10%左右。对于高粱黑穗病除了抓综合防治外,对有效低毒药剂拌种也做了反复实验。两年实践证明,五氯硝基苯或“五赛”混合粉剂拌种,在严格操作和改进方法的条件下,对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地块发病率达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在1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在1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地块发病率达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在辽宁地区发生有上升趋势。2005~2007年海城市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5万亩。一般地块发病率10%左右,个别地块在50%~60%,造成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市因丝黑穗病损失粮食200万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现状 据初步调查,2008年海城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约0.8万公顷,严重发病面积约0.4万公顷,平均发病率15%,因病减产粮食450余万千克,(如望台镇严重发病面积110公顷,平均发病率15.7%;耿庄镇种植的6个玉米品种普遍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面积近700公顷,发病率1.4%~83%;南台镇发病面积近550公顷,平均发病率为10%左右,其中二道村近50公顷沈单16玉米生产田中,玉米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达58%).  相似文献   

8.
高粱是我县主要粮谷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历年都占60%左右。多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大,品种单一,不能合理的轮作倒茬,致使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从1977年起全县每年平均发病率都在10%以上,有的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竟高达80%以上,严重威胁我县高粱生产。二年来,我们大面积使用了禾穗胺防治高粱丝黑穗病,取得了明显效果。1982年又进行了不同药剂、筛选试验示范工作。现将结果汇总如下:一、药剂及来源1.50%禾穗胺粉剂(沈阳化工研究院生产并提供)  相似文献   

9.
高粱抗丝黑穗病育种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粱丝黑穗病在我省发生历史较久,根据正式记载,1933年东北各地平均发病率为27.3%,1953年东北南部严重发病区发病率高达60%左右。近年来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稍有下降,但损失仍相当严重。1977年海城县平均发病率为12.2%,减产约3900万斤;1978年辽中县平均发病率为15%,减产2700万斤;台安县有15万亩高粱发生丝黑穗病,轻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0.
我省高粱黑穗病(絲、散、坚)历年都普遍发生且較严重,据1933年和1936年高杉、赤石两氏报导,东北各地平均发病率为27.3%,1954年省农业厅統計錦西、义县等六县平均发病率为9.2%;1953年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調查不少田块高达20%左右;1961年新宾、盖平发病3—5%,凌源发病率高达20%。由此可見,高粱黑穗病不但在历史上曾造成过严重的减产,目前仍威胁着生产。同时現有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索对于該病害高效、簡易和經济可行的防治措施实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粱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丝黑穗病[Sphaeelotneca reiliana(kühn)clinton]近年来在省内外各地为害严重,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个别严重地块高达15~20%,是高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据过去研究,高粱丝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壤里能存活二年以上、属土壤传染的病害,只靠药剂拌种,收效不大。总结国内外经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鉴于我国土地辽阔,高粱种质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可能蕴藏抗源和抗病品种。为此,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中国高粱品种1016  相似文献   

12.
正高粱的病虫害虽有很多种,但丝黑穗病是影响我国高粱高产的主要病害,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977年海城县平均发病率12.2%,减产约1.95万吨;1994年阜新市高粱丝黑穗病林爆发,为历史罕见:发病面积5.8万公顷,发病率达15~20%,高达80%以上,减产损失严重达5.4万吨。1为什么有的高粱长乌米(丝黑穗病)高粱长乌米是因为土壤中有丝黑穗病菌,萌发产生双核侵染丝,后期侵入幼苗并蔓延,在花序内发病。高粱感染丝黑穗  相似文献   

13.
高粱抗丝黑穗病的遗传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黑穗病是高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粱生产区每年都有发生,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由于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Yeiliana clinton〕有明显地分化现象,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因此导致原来抗病的种质退化。70年代我国推广美国 Tx3197A 系统杂交种,当时因 Tx3197A 对丝黑穗病菌1号小种免疫,曾组配了一批抗性优良的组合,后来由于小种的变化,Tx3179A 由免疫逐步演变成高感。由 Tx3179A 组配的杂交种也就由免疫、高抗变成高感。例如1977年海城县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达15%,最多达30%,损失粮食达250万公斤,1978年辽中县高粱丝黑穗发病率达15%,损失粮食达1350万公斤,1979年高粱五重点产区营口县丝黑穗病发病率为11.5%,锦州市为17%,鞍山市为12%,朝阳地区为5%。80年代初,引用推广 Tx622A,重新获得抗性,使高粱生产推进了一步。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火焰苞、灰苞、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达30%。因玉米丝黑穗病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Spacelotheca reiliana(Kǜhn)Clint]在新疆各地都有分布。南部地区为害严重,以阿克苏地区为例,1977年发病率一般2—3%,个别县、社队平均7—10%,严重的达40一80%。1974—1982,为了给防治本病提供依据,以阿克苏为基点对本病的侵染为害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现整理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防治方法,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先就具体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探讨,以期能有更大的推广。一、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一般到穗期  相似文献   

17.
小黑棕鳃金龟(Apogonia chinesis Mo-ser)幼虫在铁岭地区曾造成严重危害。在这个“谜”揭开之前,群众把受害的高粱称之为“黄病”。1954年昌图县高粱普遍发生“黄病”,减产50%左右。1969年、1970年、1971年、每年都有几十万亩高粱因“黄病”受害。开原、铁岭、法库等县也有一定危害面积。为了迅速解除这一灾害,在上级党政部门正确领导下,铁岭地区建立了防治研究协作网。单位有昌图县双庙子公社农科站、平安、桓沟、八面城、泉头等公社农科站,西丰县平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常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由此导致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在北方地区,近年来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那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9.
高粱丝黑穗病是辽西高粱产区普遍严重的一种病害,如锦西县东青堡村1953年全村发病率为22.4%,个别地块高达60%左右。过去推行赛力散拌种,普遍反映效果不大或无效。为了弄清其原因和病菌的传染途径,进一步探索有效防治方法,于1954—1956年,我站在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统一领导下,以锦西县东青堡村为重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们用东方红—18A 型背负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在长沙市东郊地区东岸公社杉木大队第十生产队、和湖南农学院实验农坊第五生产队稻田内,对几种重要水稻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面积达50余亩。通过大面积实验证明,超低容量喷雾对水稻许多重要害虫具有防治效果好、工效高、减轻劳动强度、省药、防治及时,残效长,节省防治费用等特点,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是迅速实现植保机械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我们的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