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鸡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的常见多发性传染病;鸡葡萄球菌病是鸡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发的一种急性或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能够导致鸡大批死亡,给养鸡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鸡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9年3月,吴桥县某养鸡场饲养肉鸡3500只,7日龄  相似文献   

2.
家禽的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病目前发生较多,在雏鸡发病多表现为脐炎及败血症变化。二者的混合感染且表现为关节炎的情况则不多见。现将7日龄肉鸡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998年11月,宜昌地区某个体养鸡户购进艾维茵肉鸡700羽,1—7日龄共死亡250只,死亡率达31%,第3—5d为死亡高峰期。病鸡外观个体小,羽毛蓬松、杂乱,翅下垂,精神沉郁,跗关节及趾关节肿胀,呈透明水泡样,肛门处有少量白色粪便污染。2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鸡7只,可见气管充血,有少量粘液(5只),心包炎(4只),气…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同时检测到新疆褐牛乳房炎乳中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四种致病菌,试验根据GenBank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大肠杆菌phoA、无乳链球菌ef-tu和沙门氏菌inv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提取新疆褐牛77份乳样DNA,采用单一PCR和多重PCR方法进行扩增,统计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并计算相应感染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并检测多重PCR方法在牛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单一PCR方法中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感染率分别为93.5%和76.6%。多重PCR方法中,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感染率为24.7%;其次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感染率为16.9%。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符合率分别为95%和93%;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符合率为0,但多重PCR检出数量仅有2份;其余致病菌混合感染的符合率为100%。结合牧场的DHI报告及兽医诊断确认新疆褐牛中的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的单一感染和无乳链球...  相似文献   

4.
鸡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新疆阿克苏农-师畜牧兽医工作站邱之华,李云侠阿克苏市郊某鸡场一批艾维因肉鸡35日龄发生以全身皮肤大面积溃烂和腹泻为主的疾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葡萄球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经采用对两菌均敏感...  相似文献   

5.
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引起鸡急性眼病及败血症的诊断张云倩,孙祖良(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局兽医站226000)我们曾见过鸡感染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和鸽感染绿脓杆菌而引起眼病、败血症的报道,尚未见过由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同时引起鸡急性眼病及败血症的...  相似文献   

6.
鸡新城疫病毒会引发鸡新城疫,这是鸡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高度传染及接触性、病死或致死率高。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总称)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该文针对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从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做出相关分析,得出对此混合感染疾病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开始,山东省龙口市部分猪场陆续发生仔猪渗出性皮炎.为了寻找发病的原因,我们于2006年5月对龙口市徐福镇某猪场发病猪只进行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猪场的病猪为致病性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福建省南平市6个种猪场采集52头猪子宫内膜炎病猪子宫分泌物,分别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从52例子宫内膜炎患病母猪的活体病料中共分离细菌72株,检出率为150%。全部细菌分属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离到的细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占较大比例,它们分别占总检出菌株的43.0%、23.6%和16.7%。患猪中有61.5%的母猪为单一细菌感染;其它为细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比例,达到38.5%,其中以大肠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占比较高的比例,占总感染头数的28.8%。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宁夏平罗县某肉牛场犊牛急性死亡的具体原因,试验通过病理剖检、无菌采集宁夏平罗县某肉牛场新生死亡犊牛肝脏、脾脏、肾脏、脐带等器官及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犊牛急性死亡是脐带感染导致;分离的3株病原菌中,2株为大肠杆菌,1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信度均为99%,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情况 2007年6月上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某私人养鹅场出现鹅发病死亡现象.该场饲养有1000余只鹅,发病鹅均为30日龄左右的雏鹅,发病鹅占全群鹅的10%,死亡的鹅占全群鹅的5%.禽主于6月10日送两只病鹅来我站就诊.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确诊为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养鸡业迅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比例逐渐增多,大多数传染病由于疫苗的预防而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些常规性细菌性疾病却往往被忽视。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可发生于不同日龄的鸡,雏鸡更为易感;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是一种环境性疾病。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可造成鸡的大批死亡。调查发现,安徽池州地区鸡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危害性日益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国家鼓励创业下,南宁地区的养鸡业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且养殖户每年呈现增长的趋势。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均会接种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且大部分传染病均有效控制,但无法对部分常规性细菌性疾病进行彻底消灭。鸡大肠杆菌属于一种由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引发的传染病,所有鸡均可成为感染的对象,尤其以雏鸡为主要感染对象;而葡萄球菌病则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非接触性传染病。一旦被鸡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鸡便会出  相似文献   

13.
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链球菌ef-tu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菌hut基因和大肠杆菌23SrRN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4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以及4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4条大小分别为197、278、495和652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4种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量分别为链球菌25.6pg、金黄色葡萄球菌33.2pg、沙门菌35.7pg、大肠杆菌52.1pg;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特异地检测出4种病原菌。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检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地区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一种鸡的细菌惟疾病,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致病性差异极大,急性的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的表现为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慢性的表现为肉芽肿性肠炎、肝炎及肺炎等多种病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因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合或并发感染而使死亡率升高.为确定该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血清型,以便有效防治,我们对东北、河北、山东、华东地区部分养鸡场的部分发病肉鸡和蛋鸡分离到2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作生化试验、O血清型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微生物组成,揭示该病主要病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产后6~10 d急性化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患牛80头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5株细菌及真菌,其中35.4%具有溶血性,50.8%对试验动物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为83.75%和62.5%,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36.25%)、白色念珠菌(20%)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7.5%)。该病的90%为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70%)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组成;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占20%,均有白色念珠菌存在;细菌单一感染占10%。结果表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20%受试牛存在着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兔肠道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排水样及胶冻样粪便和严重脱水,有的可能引起败血症及胸腔化脓等.在临床上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病混合感染,给养兔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由沙门氏杆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禽类发病死亡情况很多,但由这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鹅发病死亡则鲜见报道.2001年4月楚雄某职业中学饲养的200只小鹅发生一种以跗关节发炎、腹泻、厌食为特征,发病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发的疾病.采取综合措施后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对某奶牛场乳样进行检测,并对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第2季度检测出的71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到3种主要病原菌共计58份.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占分离菌株的70.69%:链球菌14株,占分离菌株的24.14%;大肠杆菌3株,占分离菌株的5.17%.②58份阳性乳样中,病原菌单独感染的有2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9.6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感染16株,链球菌单独感染的7株;混合感染的3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0.34%.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高,对四环素、红霉素、痢特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链球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3种主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表现为完全耐药,耐药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8份病死鸡的肝脏、脾脏、肾脏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同时采用药物预防治疗,2周后,该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南方地区某新建大型奶牛场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间头胎及二胎共2006头荷斯坦牛临床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病原菌感染类型结果,用x^2检验分析不同胎次临床乳房炎发病次数和发病率及不同致病菌导致的临床乳房炎在不同季节和泌乳阶段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牛场一胎和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11.81%和9.02%(按头数算),但二胎牛多次发生临床乳房炎的比例较大。一胎奶牛仅发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及葡萄球菌一大肠杆菌混合感染3种病原菌组成类型,二胎奶牛比头胎牛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和链球菌一葡萄球菌混合感染4种类型。致病菌类型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单独感染为主,一、二胎奶牛均占总发病数85%以上;季节和泌乳阶段对一、二胎奶牛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一胎牛秋季发病率最高,而春季发病率最低,而二胎牛冬季发病率最高(33.33%),秋季最低(16.88%);2个胎次奶牛泌乳早期临床乳房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在整个泌乳期均可发生,酵母菌主要出现在二胎牛泌乳中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148.75±69.60)d,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主要发生在二胎牛泌乳后期,平均感染时间分别为(213.60±55.88)和(234.43±42.35)d。结果对该地区同类型奶牛场临床乳房炎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