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褐斑病的离体叶接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研究和鉴定苜蓿褐斑病抗病性的离体叶接种技术。结果表明,离体叶接种鉴定比传统的整株鉴定效率高,结果可靠。在0.3%水琼脂培养基中加入50μm/mL苯骈咪唑,即可达到最佳保绿效果。接种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相对湿度接近100%,温度20℃,接种时间20h,无光照。培养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生长箱内光照(光强度9000lux)和黑暗每12h交替一次,有光时22℃,无光时18℃。  相似文献   

2.
3.
苜蓿褐斑病在新疆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重点调查和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新疆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及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褐斑病在北疆严重发生或中度发生,在南疆地区轻度发生,春季反青和各茬苜蓿刈割后17 ̄22d,田间陆继开始发病。夏、秋季发病较重,发病盛期从7月中旬到9月下旬,重病田提前刈割可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降低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苜蓿褐斑病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假盘菌为接种菌源,对3个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即伊鲁瑰斯、沙湾和泾阳)采用3种活体整株接种方法,即接种盘倒扣接种法、活体病株覆盖接种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进行比较,以筛选出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发病速度较快的接种方法.结果表明,病株覆盖接种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为较理想的接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快速的鉴定出品种及单株的抗病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最佳缓冲液组成为:0.5%吐温-20 4.5%葡萄糖 9mg/L萘乙酸 1g/L菌落.  相似文献   

5.
1989年~1990年选用克灵,甲基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粉锈灵和灭病威6种药剂,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在人工草地进行了紫苜蓿褐斑病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上药剂防病效果显著(防效分别为68.59%,66.25%,52.53%,67.76%,66.19%,67.58%。药剂防治后使其茎叶比下降,脱叶减少,分枝数增加,使苜生物学产量增加14%~39%,千粒重增加14%~18%,防效较好的药剂是速克  相似文献   

6.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4+10.5662x)。  相似文献   

7.
不同含水率对苜蓿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择收割的第三茬紫花苜蓿,使含水率分别降至80%、70%、 60%,裹包青贮10天、20天、30天。结果表明,含水率对苜蓿青贮感观品质和营养成分有影响,含水率60%苜蓿青贮CP、NDF、ADF、EE、 Ca、P损失较少,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80%和70%的组(P<0.05)。  相似文献   

8.
苜蓿对褐斑病抗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实验条件下,就国内外收集的250份苜蓿种质材料幼苗对褐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苜蓿种质材料的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幼苗发病率为11.1%~100%,病情指数为4.1~73%。有45份(占总数18%)的病指数低于20%,且全部为国外品种。大部分材料(78%)的病指数为:20%~60%。病指数大于60%的10份最敏感的材料中有6份来自国内,4份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9.
水肥耦合对敖汉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因素完全裂区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磷、水对敖汉苜蓿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蛋白和干物质含量随着氮、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氮、磷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纤维含量降低,粗脂肪含量升高。粗灰分含量随着氮肥用量和灌水量增加而升高,随着磷肥用量增加而降低。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最佳营养成分所需的水肥组合为:氮肥300kg.hm-2+磷肥450kg.hm-2+灌水2300m3.hm-2。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处理为:氮肥300kg.hm-2+磷肥450kg.hm-2+灌水1150m3.hm-2。  相似文献   

10.
抗褐斑病苜蓿RAP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桂枝  袁庆华 《草地学报》2002,10(4):274-278
运用RAPD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对5个苜蓿品种进行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160个随机引物中有107个有扩增产物,其中54个扩增出的产物的电泳图谱较稳定、清晰,再从中筛选出8个能够同时在3个以上苜蓿品种内的抗、感材料间显示多态性的随机引物,其RAPD标记的大小为600~1400bp。  相似文献   

11.
苜蓿褐斑病气象因子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苜蓿褐斑病的系统调查,结合历年该病发生的历史资料,在褐斑病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对影响该病流行的相关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组建了北京地区苜蓿褐斑病流行的预测模型Y=-48.465+0.152X1+0.599X2-0.019X3,并对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d+10.5662x)。  相似文献   

13.
李杨  史娟  崔娜娜  韩宇 《草业学报》2017,26(10):149-157
为确定褐斑病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和草品质的影响,以便确定此病的重要性,选取了发生该病不同严重度的植株,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5个光合作用指标,采集不同严重度的叶片和茎秆,分别测定了10个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以健康无病植株为对照,随发病严重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叶片中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增加19.94%、71.21%,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均为0.95;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单宁及总酚含量分别增加39.68%、136.42%、21.93%、50.55%,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5、0.89、0.85;粗蛋白(CP)、钾(K)含量分别减少15.67%、29.91%,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86;粗脂肪(EE)、磷(P)含量减少,与严重度相关性不显著;茎秆中Ash、NDF感病后含量下降,其他品质指标与叶片感病后变化趋势一致;胞间CO2浓度(Ci)升高,与严重度相关性不显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分别下降93.27%、68.34%,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6;气孔导度(Gs)与水分利用效率(WUE)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严重度相关性不显著;P含量与5个光合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其他品质指标均与Pn、E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可以代表80.94%不同严重度褐斑病苜蓿品质和光合作用的变异信息,主要有Ca、K、Ash、单宁、总酚、E、Pn、ADF、NDF、CP、Ci、EE、WUE、Gs等指标。表明褐斑病影响紫花苜蓿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草品质。  相似文献   

14.
苜蓿褐斑病对牧草质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及田间抗病性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研究了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褐斑病 (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对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叶片营养成分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并评价了 85个紫花苜蓿 ,5个杂花苜蓿 (M.varia)和 4个黄花苜蓿 (M.falcata)品种或群体对褐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 ,褐斑病使苜蓿病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 ,与健叶相比 ,其含量可减少 2 5% ,减少的幅度与病害严重度极显著负相关 ,r=0 .96 5(P<0 .0 1)。叶片光合速率随病害严重度的增加而降低 ,当病斑平均面积为叶面积的 13%时 ,光合速率仅为健叶的 52 % ,而当病斑平均面积为叶面积的 85%时 ,其光合速率仅为健叶的 15.9%。在参试的 94个品种或群体中 ,仅润布勒杂花苜蓿的一个群体表现为免疫。抗病性较强的有来自加拿大的巴瑞尔、阿毕卡 ,来自美国的威斯康星和我国的兴平、武功、肇东等 10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润布勒杂花苜蓿的另一个群体。其余 83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感病性 ,包括美国的 78- 15,加拿大的大西洋 ,我国的和田、咸阳等紫花苜蓿品种和内蒙黄花等黄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5.
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几种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庆华  桂枝 《草业学报》2003,12(6):58-63
以苜蓿5个品种在褐斑病抗性上存在差异的抗、感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病菌后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斑病侵染后,苜蓿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叶片中PPO、POD和SOD同工酶谱带多少和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大部分抗病株系PPO、POD和SOD酶活性高于感病株系,并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PPO、POD和SOD在苜蓿抗褐斑病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同工酶谱带和酶活性的差异有可能做为鉴定苜蓿抗褐斑病的一种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在人体及动物代谢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蛋白质的危机,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蛋白来源迫在眉睫。叶蛋白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蛋白来源,而从叶蛋白的产量和品质来看,豆科牧草苜蓿是提取叶蛋白的首选原料。本文综述苜蓿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在畜禽饲料与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紫苜蓿褐斑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紫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品种的抗病性及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苜蓿与禾草混播的草地,每平方米内苜蓿的枝条数与其病情指数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81 n=10)。病情指数与茎叶比也呈显著的正相关(r=0.076,n=6),病情指数与单枝叶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0.7805 n=10),选用12个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做抗病性鉴定,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有显著的差异,较抗病的品种有呼盟苜蓿,和润布勒苜蓿,选用速克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粉锈灵几种药剂防治,其防效分别为71.89%,68.8%,60.21%,65.36%,62.86%,药剂防治后能明显地减少落叶,提高生物学产量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苜蓿抗褐斑病遗传资源离体叶筛选及田间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袁庆华  张文淑 《草地学报》2003,11(3):205-209
对5个苜蓿遗传材料各600株的离体叶,经过6次对苜蓿褐斑病的抗性循环筛选,在每个遗传材料内筛选出最抗病的5株,并用同样方法选出最感病和随机单株各5株以及亲本材料在田间进行抗病性和干物质产量的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抗病组后代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原始亲本及最感病株和随机组的后代,并且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原始亲本及感病和随机组后代,证明离体叶接种法是苜蓿抗褐斑病株系筛选的高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宁夏银川、吴忠种植的苜蓿草捆为研究对象,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质量分级评定的研究。试验通过对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水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磷8种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计算相对饲喂价值。以粗蛋白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对苜蓿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苜蓿营养指标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苜蓿提取叶蛋白后残渣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为提高苜蓿在营养价值和经济附加值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