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南山区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草场生产力的测定,平均产草量为鲜草1767kg/hm2,干草883.5kg/hm2,干物质679.6kg/hm2;草场轮牧产草量高于秋季测定的平均产草量;不同放牧方式草场产草量的顺序为:四季放牧三区轮牧区>冷季放牧区>四季放牧区;相同放牧强度的四季放牧三区轮牧比四季放牧草场产草量高。  相似文献   

2.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将宁夏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521.7 hm2草山以围栏划区,分为全年禁牧、冷季放牧、全年自由放牧和3区轮牧不同利用方式,设 0.533、0.866、1.200 hm2/个羊单位的不同放牧强度,观测秋季草场状况,羊只增重动态和生产性能等.结果表明,整个放牧期,全年放牧羊只平均体重增加,为禁牧羊只(舍饲)和仅冷季放牧羊只的1.92~4.2倍;发情配种比率、产羔率和双羔率比全年禁牧羊只分别高34.2%、100.8%和46.7%;平均每只羊的年净收入,全年放牧羊只为全年禁牧羊只的7.53倍;3区轮牧草场比自由放牧草场的当年秋季牧草和优良牧草平均现存量分别高46.71%和43.19%.综合分析得出:固原市山区草场以全年合理轮牧为最佳利用方式;草场适宜放牧强度为0.76 hm2/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牧压和肥力对亚热带山地牧草净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亚热带山地湿润环境条件下,研究牧压和土壤肥力对人工草地净生产的影响.三年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在轮牧下,产草量和磷肥对全年及各月牧草净生产具有显著影响.禁牧时,夏季地上生物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只有很少量的净生产.放牧时,产草量在1000 kg DM/hm2左右时,净生产最大,当产草量低于300 kg DM/hm2以下时,净生产量则降低.每年施一次P2O5 36~60 kg/hm2,可以显著增加牧草净生产,尤以春末夏初时施肥更为显著.最低产草量出现在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家庭牧场不同放牧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家庭承包制的推广实施改变了传统放牧制度,变化的放牧方式对草原植被群落造成不同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草甸草原3种放牧方式草场植物群落组成及α多样性指数,探究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改进草原家庭承包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四季轮牧草场的植物种数最多,四季轮牧与两季轮牧草场的原生建群种重要值较大,定居放牧草场中出现了大针茅(Stipa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及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且星毛委陵菜的重要值最大。四季轮牧草场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高于两季轮牧与定居放牧草场,且与定居放牧草场相比,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P0.05),两季轮牧草场与定居放牧草场的4种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1,0.5825,0.8550(P0.01)。从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角度考虑,四季轮牧更有利于草场群落复杂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7.
天然草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绿色畜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了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草原草地资源,试验对毛乌素沙地三种不同草地类型的四季产草量进行测定,并计算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草原的理论载畜量。结果表明:春季温性荒漠草原平原丘陵荒漠草场的产草量最高,干物质产草量为624.45 kg/hm~2;夏季和秋季低平地盐化草甸草场产草量最高,干物质产草量分别为1 551.60 kg/hm~2和1 717.65 kg/hm~2;冬季温性荒漠草原沙地荒漠草场产草量最高,达525.60 kg/hm~2。低平地盐化草甸草地、温性荒漠草原平原丘陵荒漠草地、温性荒漠草原沙地荒漠草地的全年理论载畜量分别为97.67 hm~2/100只、238.73 hm~2/100只和181.20 hm~2/100只。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在湖南南山牧场首次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和放牧强度(0.467,0.667和0.867ha/头)下在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上放牧的黑白花奶牛产奶量、乳比重及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轮牧制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制(1632.5vs.1462.3kg/头)。不同放牧强度下,奶牛的产奶量以中等放牧强度最高,轻牧次之,重牧最低,分别为1724.5、1571.1和1331.2kgh头。放牧期间两种放牧制间奶牛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以轮牧制较高(0.224vs.0.205kg/头·天);三种放牧强度间奶牛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也不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B3>B2>B1,分别为0.242、0.225和0.176kg/头·天。不同放牧处理对牛奶比重影响不大。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放牧制度和放牧强度对奶牛平均日增重增加影响不显著,但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就宁南黄土丘陵主要草场类型—长芒草典型草原,实测了平、旱年的产草量和当地滩寒杂种成年母羊的放牧日采食量。按草场利用率50%计算,得到草场平均适宜载牧量平、旱年分别为0.866公顷/羊和1.40公顷/羊;暖季轮牧适宜载牧量为0.44或0.29公顷/羊;暖季轮牧的草场冷季适宜载牧量2.6或4.6公顷/羊,暖季休闲的草场冷季适宜载牧量平、旱年分别为0.38公顷/羊和0.45公顷/羊。杂种成年母羊放牧日采食量暖季为鲜草3.39千克/羊.天,干草1.70千克/羊.天,干物质1.31千克/羊.天;冷季为干草1.62千克/羊.天,干物质1.25千克/羊.天;各占羊只活重的11.3%、5.7%和4.4%。  相似文献   

10.
伊犁夏牧场划区轮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夏季牧场实行划区轮牧后,轮牧区内草场的产草量明显高于自然放牧区,牲畜增重也明显高于自然放牧区内的牲畜。同时,对夏季牧场实行划区轮牧后,还可以遏制草场退化和草原毒害草的滋生。  相似文献   

11.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区封育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暖季放牧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放牧方式(不放牧,连续放牧,四区、五区、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1.0,1.4 hm2/un.sh),运用酶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围封过程中放牧绵羊对封育草场牧草细胞壁成分月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内,不同放牧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受到放牧方式的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不放牧处理牧草细胞壁有机物(OCW)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各放牧处理,不同放牧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划区轮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消化性部分且显著高于连续放牧处理;不放牧处理牧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Oa和较低的Ob,而连续放牧处理与其相反,各轮牧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轮牧处理总可消化养分(TDN)和代谢能(ME)含量较高,尤其在牧草生长旺盛期(八月份),六区轮牧放牧场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就宁南黄土丘陵主要草场类型-长芒草典型草原,实测了平、旱年的产草量和当地滩寒杂种成年母羊的放牧日采食量.按草场利用率50%计算,得到草场平均适宜载牧量平、旱年分别为0.866公顷/羊和1.40公顷/羊;暖季轮牧适宜载牧量为0.44或0.29公顷/羊;暖季轮牧的草场冷季适宜载牧量2.6或4.6公顷/羊,暖季休闲的草场冷季适宜载牧量平、旱年分别为0.38公顷/羊和0.45公顷/羊.杂种成年母羊放牧日采食量暖季为鲜草3.39千克/羊·天,干草1.70千克/羊·天,干物质1.31千克/羊·天;冷季为干草1.62千克/羊·天,干物质1.25千克/羊·天;各占羊只活重的11.3%、5.7%和4.4%.  相似文献   

13.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典型草原区封育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场,于2008年6~10月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的暖季放牧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定不同放牧方式(不放牧,连续放牧,四区、五区、六区轮牧)及2种放牧强度,研究围封过程中放牧绵羊对封育草场牧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放牧区牧草初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轮牧和连续放牧区,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放牧区;随着放牧季节的延续,不放牧区牧草营养价值下降速度最慢,轮牧区次之,连续放牧处理下降最明显;四区、五区和六区轮牧处理间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放牧方式与放牧强度对草场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瓦作效应.因此,在放牧强度适中时,划区轮牧能够体现其优越性,随着牧草生长季的延续,较好地保存牧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另q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kg/hm^2、19.41kg/hm^2和36.55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体增重和草地第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于2003年5~11月在宁夏盐池县四墩子进行。试验设计的目的是寻找本类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共设5个处理(0.450只/hm2、0.600只/hm2、0.750只/hm2、1.050只/hm2和1.500只/hm2),为了使草地利用较为均匀,每区又分3个小区,进行轮牧,轮牧周期为42天,共放牧154天。结果表明,①不同放牧强度下,滩羊的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在10月2日之后体重开始出现分化;②与放牧强度重的处理相比,放牧强度轻的处理日增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长;③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回归方程为:Ga=18.48-7.01G(r=-0.97);单位草地面积(1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Gh=0.31+17.60G-6.60G2(r=0.87);④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饲料报酬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放牧强度下,饲料报酬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寻找适宜宁夏盐池县草地的放牧强度,于2003年5-11月在该县四墩子试点设5个处理(0.45、0.60、1.75、1.05和1.50只/hm2)进行轮牧,轮牧周期为42 d,共放牧154 d。结果表明:1)滩羊采食量随放牧强度的加重而降低。同一放牧强度下,随放牧时间推移,采食量先逐渐增大而后下降。2)在试验期内,不同放牧强度下,滩羊体重随时间推移总体上都呈增加趋势。在10月2日之后体重开始出现分化。与放牧强度重的处理相比,放牧强度轻的处理日增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长。3)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单位草地面积(1 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初步可以确定在该类草地上放牧强度应在0.75只/hm2左右。4)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饲料报酬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放牧强度下,饲料报酬随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5)当放牧强度超过0.75只/hm2以后,滩羊出现了空怀、产羔率降低和推迟怀孕的现象。6)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该类草地放牧强度以不应超过0.75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福州山地山羊分区轮牧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福州北峰进行山地人工草场的建设及山羊分区轮牧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牧草的供草周期为40~45d.夏季有四种适口性好、产量最高的主栽牧草(杂交狼尾草、甘薯、印度豇豆和百喜草),平均hm2可利用草量113380.2kg,冬季黑麦草为59840.0kg.经过调节,每hm2山地人工草场山羊的载畜量可以达到60~75只.本文还对人工草场建立和山羊分区轮牧对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祁连县草地牧草生产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县天然草地生产力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84.9×104hm2,平均产草量为2515.10kg/hm2,其中冬春草地平均产草量2720.00kg/hm2,夏秋草地平均产草量2310.00kg/hm2。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为144.04万个羊单位,与理论载畜量相比,冬春草地超载24.64万个羊单位,夏秋草地略有盈余。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利用、保护和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0.8hm2/牛和1.2hm2/牛)科尔沁肉牛的日增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对草地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分别是0.4418kg和0.4482kg);高放牧强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分别是0.5525kg/hm2·d和0.3735kg/hm2·d),但对草地的持续生产不利,导致草群中禾草比例下降而杂草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区一年生人工草地混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克日布地区的欧沟、北扎村生态移民社区和兴海县河卡镇幸福村生态移民社区,采用燕麦与箭笑舌豌豆混播。一方面提高了一年生人工草地产草量,平均产鲜草分别为同德38 297.1kg/hm2,兴海县37 014.75 kg/hm2。比单播燕麦(平均产鲜草23 587.05kg/hm2和20 258.55kg/hm2)多产14 710.05kg/hm2和16 756.2kg/hm2,差异极显著,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另一方面解决了草畜间的供求平衡,改善草地质量,牧户冷季饲草贮备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