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甸牦牛及杂种后代的体尺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中甸牦牛体尺指标在群体内变异值极小(CV:2%~12%)。中甸母牦牛的体长、体高、胸围、胸宽、胸深、荐高、管围、腰角极显著(P<0.01)地小于成年九龙母牦牛,中甸母牦牛除肢长指数与九龙母牦牛差异不显著(P>0.05)外,体长、管围、胸宽、胸围指数均极显著(P<0.01)地小于九龙牦牛,但是中甸母牦牛体躯指数极显著(P<0.01)地大于九龙母牦牛。  相似文献   

2.
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初步调查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阶段我国越来越注重中甸牦牛品种的保护与开发,所以科学合理的饲养中甸牦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草场上数家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滋生情况予以初步调查,进而分析和探讨如何有效的防制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的滋生,并提出可行性意见。中甸牦牛是我国的12个牦牛地方品种之一,体格粗壮结实,具有多种优良特性,乳肉品质优良,有一定产毛量。但从近些年我国中甸牦牛饲养实际情况来看,中甸牦牛消化道内易滋生寄生虫,而寄生虫会夺取体内营养,破坏组织,轻则  相似文献   

3.
中甸牦牛泛指生活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3km以上高寒草原特有的牦牛畜种,是我国优良牦牛类型之一,1986年被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因主产于中甸,特命名为"中甸牦牛"。本文概述了中甸牦牛的特征特性、养殖现状,介绍了其繁殖情况、产奶性能等特点,并提出系列开发利用建议,如建立牦牛保种场、建立冬春饲草储备、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牦牛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获得了中甸牦牛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并以山羊为外属对牛亚科部分牛种(野牦牛、九龙牦牛、麦洼牦牛、西藏牦牛、天祝牦牛、青海牦牛、大通牦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印度野牛、亚洲水牛和普通牛)的mt DNA D-loop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以期了解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从而为中甸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中甸牦牛线粒体D-loop区序列长在890~910 bp之间,T、C、A、G四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78%、24.41%、32.34%和14.47%,存在一定的碱基组成偏倚性;(2)中甸牦牛共有13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83 3,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5 34,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3)中甸牦牛与已知牛种mt DNA D-loop区序列双参数距离显示,其与麦洼牦牛距离最小(0.006),与亚洲水牛距离最大(0.179);(4)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甸牦牛是我国众多家牦牛类群中的一支,与麦洼牦牛聚为一类,推测其可能与麦洼牦牛因地理位置存在基因交流,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中甸牦牛在高山上自由放牧,繁殖性能较低。为了提高中甸牦牛的生产效率、提高其种质特性,试验测定了不同月龄中甸牦牛群体的体重、体尺性能指标,研究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这些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12月龄中甸牦牛的髻甲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个体尺指标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3月龄髻甲高与体重相关程度最高,12月龄胸围与体重是相关程度最高的,48月龄腹围与体重有较高的相关度。说明管围、体重、胸围、髻甲高等是中甸牦牛主要的生产性状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中甸牦牛的体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使其遗传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对中甸牦牛15个个体mtDNA ND6基因和COⅢ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使用MEGA5.0、DNASP5.0、Clustal X1.83等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等遗传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1)中甸牦牛ND6基因全序列长528bp,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含量为20.8%、42.2%、7.6%、29.4%,存在一定的碱基组成偏倚性;COⅢ基因全序列长度为781bp,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比例为29.2%、26.1%、15.2%、29.5%。(2)在15个中甸牦牛个体的ND6基因序列中均未发现单倍型及变异位点,表明中甸牦牛mtDNA ND6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较为贫乏;在COⅢ基因序列中发现了3个单倍型,4个变异位点,其中2个转换,2个颠换。(3)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中甸牦牛首先与麦洼牦牛等家牦牛聚为一类,说明其属于家牦牛,其次与野牦牛聚为一类,说明中甸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较近;由遗传距离分析可知,中甸牦牛与野牦牛距离最小,与亚洲水牛距离最大。此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将牦牛和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氨基酸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镒报道了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氨基酸测定分析结果。氨基酸总含量;云南瘤牛,中甸牦牛和大额牛均明显高于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必需氨基酸含量;云南瘤牛,中甸牦牛和大额牛均显著高于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必需/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大额牛,中甸牦牛和云南瘤牛均明显高于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  相似文献   

8.
中甸牦牛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区农牧民的主要当家畜种,但是,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下,中甸牦牛犊牛培育中还存在着犊牛无保暖设施、吃奶不足、补饲程度低、体质较差、疫病防治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针对中甸牦牛犊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保暖设施建设、妊娠母牦牛管理以及初生犊牛的抚育、补饲、疫病防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中甸牦牛15个个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全序列,分析多态性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中甸牦牛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40bp,T、A、G和C含量分别为26.3%、31.8%、13.1%和28.8%;在15个个体中鉴定出3种单倍型,3个变异位点,其中2个转换、1个颠换,单倍型多样性(Hd)为0.2571,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35。系统进化树中,中甸牦牛首先与野牦牛聚为一类,之后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中甸牦牛与野牦牛和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性高,而与其他牛属的遗传相似性相对较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中甸牦牛和野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近,结合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知识进一步支持了牦牛和野牦牛划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中甸牦牛对不同饲料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得出中甸牦牛对青稞面消化能力最强,苜蓿、青稞杆和竹叶接近,提出竹叶可作为一种优质饲料应用于牦牛饲养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中甸牦牛对不同饲料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得出中甸牦牛对青稞面消化能力最强,苜蓿、青稞杆和竹叶接近,提出竹叶可作为一种优质饲料应用于牦牛饲养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采用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试验,测定杂交后代犏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并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中甸母牦牛的产犊率为59.26%,杂交后代的成活率为75.00%;母牦牛妊娠平均天数为271d,生产的犏牛6月龄平均体高89.3cm,体斜长92.5cm,胸围115.0cm,管围13.4cm,体重112.4kg;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相比,除成活率下降外,西门塔尔牛与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其他繁殖指标及生产性能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中甸牦牛生产中存在农牧民养殖观念落后、牦牛品种退化、母牦牛管理不当、犊牛培育不足、商品率低下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农牧民科技素质、注重良种培育、重视母牦牛的营养管理、强化犊牛培育力度、保证牧草均衡供给、开展短期育肥等技术措施,以促进中甸牦牛这一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体尺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云南主要地方牛种大额牛,云南瘤牛,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的体尺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大额牛,云南瘤牛和中甸牦牛均具有较典型的偏兼用型体型,其潜在的产肉性能较高;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为偏役用型体型。  相似文献   

15.
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初步调查及其防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与藏族人民的物质生产、文化生活和宗教活动等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中甸牦牛是我国的12个牦牛地方品种之一,体格粗壮结实,具有耐高寒、耐粗饲、采食力和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乳肉品质优良,有一定产毛量[1]。牦牛是香格里拉地区特色生态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牦牛肉和牦牛奶深受当地民众和游客喜爱。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氨基酸测定分析结果,氨基酸总含量(g/100g):云南瘤牛为74.95天中甸牦牛为73.05,大额牛70.94,均明显高于中甸黄牛的67.23和中甸犏牛63.90;必需氨基酸含量(g/100g)云南瘤牛30.87,中甸牦牛30.41,大额牛30.21,均显著高于中甸黄牛27.05和中甸犏牛23.62,必需/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大额牛0.74,中甸牦牛0.71,云南瘤牛0.70,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1998-2015年文献报道的有关中甸牦牛的品质特征,分析中甸牦牛体型外貌和屠宰性能的变化特点,并提出要加强选育和品种改良工作,以促进品种的复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高山放牧和昆明市东郊小哨示范牧场圈养育肥1.5年以上的成年中甸牦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饲养条件下组织器官中HIF-1α基因mRNA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HIF-1α基因在不同饲养条件下中甸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中甸牦牛不同器官组织HIF-1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高山放牧显著高于异地圈养育肥(P0.05);在高山放牧的中甸牦牛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圈养育肥的(P0.05)。[结论]中甸牦牛不同组织器官中HIF-1α基因广泛表达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海拔饲养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为牦牛的耐低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牦牛寄生虫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昆明小哨和香格里拉市随机采集106份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共检测出49份样品有寄生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6.23%。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0.57%,吸虫感染率为16.98%,线虫和吸虫混合感染率为11.32%。调查表明,该地区中甸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以线虫感染为主。中甸牦牛对驱虫药比较敏感,驱虫效果明显,感染率显著低于自由放牧牛群。因此,生产中应加强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以确保牦牛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中甸牦牛由于长期自繁自养、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低下,笔者在此介绍引进优良牦牛冻精,开展程序化人工授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