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过早或过迟,种植密度过稀等问题开展的麦后移栽棉的播种期和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20旨-4月30日,适宜密度为27000~31500株/hm^2。在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下,麦后移栽棉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各地育种单位引进优良常规棉材料184份,以杂交棉品种为对照,在鄂北棉区进行棉花麦后移栽适宜常规棉品种筛选试验,了解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出22个适合鄂北棉区推广的麦后移栽常规棉新品种;并总结出实用性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广大棉农科学植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是湖北省的主产棉区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麦套移栽棉模式逐步被目前的油后棉移栽棉模式取代。油后移栽棉较麦套移栽棉生育期推迟 ,棉苗缓苗期长、现蕾迟 ,有效开花结铃期缩短 ,后期易脱肥早衰。但我们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油后移栽棉全生育期的时间间隔较短 ,生育进程较快 ,结铃集中 ,无论是营养器官还是生殖器官 ,最终多数与麦套移栽棉相近。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套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措施 ,仍能实现优质、高产、不晚熟的目标。1选择中熟偏早类型品种油菜应选用成熟较早的甘蓝型品种 ,5月 1 5日前后可收获 ,有利于油…  相似文献   

4.
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沿海棉区;湖北省的鄂北岗地;四川省的丘陵棉区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等。耕作制度系属粮棉两熟地区(部分一熟棉田),其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大、小麦),棉油(油菜),棉豆(蚕豆)等。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麦后直播棉是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以泗抗1号为对照,选用不同熟性的常规品种在长江下游棉区进行大田麦后直播试验;并与移栽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累积与分配、产量和品质性状,筛选适宜长江下游麦后直播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与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推迟,果枝、果节和成铃减少,铃重降低,霜前花率低。泗抗1号直播条件下营养与生殖生长协调,产量稳定但高产难。中棉所60直播条件下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够协调,产量低。中ZM6302生育进程快于泗抗1号和中棉所60,霜前花率和子棉产量也与这两品种相当。中棉所50生育进程快,霜前花率大幅度高于其他品种。因此,中ZM6302和中棉所50是该区较适宜的麦后直播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7.
每公顷2250公斤地膜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其栽培技术陆仁刚,蒋永明,顾云菊(江苏海门市德胜镇农技站226100)我镇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是个老棉区。八十年代种植以露地移栽棉花为主,1993年开始示范种植地膜移栽棉,1995年达115公顷。占全镇植棉面积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田种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本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后移栽棉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棉田效益不断提高 ,优势十分明显。 2 0 0 3年油后移栽棉面积达到 1 8933hm2 ,占棉田面积 5 7%,油棉连作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生育特点1 .1出苗快 ,成钵率高。油后移栽棉播期在 4月 1 0- 2 0日 ,与麦套棉相比 ,播种时间推迟 1 0~ 1 5天 ,播期气温提高 2℃左右 ,出苗速度快 1天左右 ,发病率低 1 0个百分点 ,营养钵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百棉1号在河南南阳棉区麦后移栽示范,介绍了种植表现,总结出以播种、密度、施肥、化调和防病虫为要点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促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无土育苗移栽技术在江西棉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磊  柯兴盛 《江西棉花》2008,30(1):25-27
通过对无土育苗在江西棉区3年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认为无土苗移栽后在江西主要表现为成活率高低不一、缓苗期有长有短、生育进程有快慢和产量有高低;分析了影响无土育苗移栽成活率高低和缓苗期长短的几个关键因素是棉苗素质、移栽质量、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水分、肥料等;针对江西棉区的气候情况和土壤条件,提出了江西无土育苗移栽保证较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期的6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盐碱棉区棉花抗盐研究及植棉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棉花抗盐机理、棉花耐盐性遗传方式及耐盐性检测方法、分级标准等研究现状作一描述,同时提出了培育和使用抗盐棉花品种在江苏沿海盐碱地区植棉中的关键作用和提高棉花抗盐性的有效途径,并介绍了在盐碱地区获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合理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先后育成了86-1、中棉所12号、盐棉48等多个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与棉花有关的病虫害也有了改变,特别是90年代部分年份大发生的棉铃虫,对棉花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棉铃虫的育种工作得到了重视,引进和育成了  相似文献   

13.
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赣北棉区几个植棉大县2005年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找出了棉花生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对策,希望规范棉花市场,确保棉农利益不受损害,实现棉农与用棉企业双赢,促使江西省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培育棉花壮苗抓好前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加入世贸组织后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形势看好 ,对棉花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 ,发展我国棉花生产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改善品质刻不容缓。通常我们把单位面积上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皮棉产量称为经济产量。它是单位面积总铃数 (株数和单株总铃数的乘积 )、平均单铃重、衣分三者乘积。高产棉田首先保证单位面积上有一定的株数。而棉花播种出苗期和苗期是决定单位面积株数的关键时期。根据这二个时期棉花的生育特点进行栽培管理可促进棉花全苗、壮苗、早发、早现蕾 ,为棉花…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立华 《江西棉花》2002,24(6):14-16
本文简述了我国主产棉区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前景,即抗虫棉的高抗虫性,为减少棉田用药,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抗虫杂交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为实现棉花高产、优质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生育特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论述了海陆杂交后代的表现特点,提出了海岛棉虽品质优良,抗性较好,但生育期长,衣分低;海陆杂交种生长势强,植株高大松散,容易旺长等注意点。并对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双价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对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石远321的抗虫性进行了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双价抗虫棉与单价抗虫棉一样具有高效杀虫效果。但是,双价抗虫棉对大龄幼虫的生育阻碍,致死作用速度以及田间保蕾效果明显高于单价抗虫棉,这对防止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过早产生抗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棉花病虫害的产量损失情况,作者于2007年,对此进行了试验与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苏北沿海盐城棉区棉花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潜在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治理水患、调整布局、主攻品质、配套技术等应对措施,以便进一步发挥棉区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规避风险,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增强沿海棉花市场竞争力,提高植棉效益,发展棉花产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盐城农区大丰、东台等县市区不同耕作制度下,转基因抗虫棉田间杂草发生种类的调查,明确了盐城棉区转基因抗虫棉棉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及数量特征.并通过在盐都区的田间试验,测定了杂草对转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