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我县某一羊场于2003年7月20日开始零星发病,几天后爆发到2003年8月22日,全场220只羊相继有88只发病,发病率达40%,死亡56只,死亡率达63.3%,发病年龄在1.5—8月龄,其中4—5月龄多发,死亡羊只多在6—7月龄,病程一般持续3—5天,最后因不食贫血,衰竭死亡。开始畜主疑似营养不良、饲料跟不上,而引起贫血,采用补铁和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经采集粪便送到县畜牧水产局化验,确诊为几种吸虫和线虫混合感染引起发病,经对羊驱虫等综合处理后,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冬季驱除幼年牦牛寄生蠕虫技术的示范效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幼年牦牛寄生蠕虫动态和防治研究的基础上,于1990年1月选用50g/l的丙硫咪唑混悬液,按10mg/kg和20mg/kg剂量投服后剖检15头结果:试验组平均荷虫数比对照组低96.8—99.3%,驱虫效果显著。同年2月按15mg/kg剂量对1336头幼年牦牛驱虫,5月下旬调查试验组牦牛春乏死亡率(1.1%)比对照组(8.45%)下降7.35个百分点,比前三年(1987—1989)平均(6.3%)下降5.2个百分点,证明丙硫咪唑混悬液安全性良好,使用方便,生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牦牛养殖是大多数藏区牧民的主导产业,需常年放牧在高山地区的草甸、沼泽等草场,容易感染肝片吸虫,此病诊治不及时,会对牦牛的健康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大面积传播以后会给牧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多年的在四川省九龙县各牧场实地诊治经验并结合我国牦牛肝片吸虫疾病传播的特征进行了该病症的具体分析,总结出疾病综合性预防措施和有效控制疾病传播的治疗手段,希望能够给牧民的牦牛养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青海牛羊寄生线虫动态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牧牛羊的春乏死亡,在我国北方牧业区,尤其在青藏高原,历来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调查研究表明,寄生虫的侵袭和营养缺乏是导致春乏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1960年代以来,据对放牧绵羊进行多点季节动态观察,总结出成虫的消长规律是春季高潮显著,秋季次之。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观察硝硫氰醚(7804)对高寒牧区牦牛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于1986年8月至1987年12月在红原县安曲牧场对120头(内含对照20头)成年牦牛进行了试验,现报告于下。材料和方法一、药物“7804”系重庆医药工业研  相似文献   

9.
牦牛皮蝇幼虫病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线虫真菌防治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包括食线虫真菌的捕食机制和食线虫真菌防治线虫实践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从此文还可以看出,Arthrobotrys oliosopra和Duddingtonia flagrans两株真菌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食线虫真菌,且D.flagrans比A.oligosopra的捕食效果更好,研究者已把D.flagrans厚壁孢子制成片剂和团块,饲喂后,能显著减少羊的寄生性线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11.
放牧羊线虫粪检虫卵与虫荷量相关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周岁放牧绵羊同步进行为期一年的虫卵、成虫、寄生阶段幼虫动态观察。发现羊只线虫总荷量除7~9月份出现明显低谷、12月份出现显著高峰外,其它月份均在较高水平波动。暖季宿主体内成虫占优势与虫卵排放升高季节吻合;冷季宿主体内寄生阶段幼虫居优势与虫卵排放低潮期吻合。经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初步探索了对羊线虫病预测预报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县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2010年3月至5月在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地区采集252份牦牛血清样品,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通种牛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23.42%,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65.45%;海晏县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19.86%,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4.96%。  相似文献   

13.
在青海省东部农区进行了猪、鸡寄生虫病原分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和防治方法及效益的研究。结果证实:农区猪、鸡寄生虫病感染严重,查明猪寄生虫有19种。其中优势虫种4种,鸡寄生虫有13种,其中优势虫种3种;并证明丙硫咪唑8mg/kg,左旋咪唑10mg/kg 或害获灭0.3mg/kg 用于猪,左旋咪唑15—20mg/kg 用于鸡均安全高效。同时,了解了主要气象因素及年龄变化与优势虫种感染的相关性,提出幼年猪在3—6月龄投药,间隔2—3个月第2次投药和鸡在4—8月份投药的防治方案。两次投药可使育肥猪增重提高4.24—14.40kg。一次投药可使群养鸡的产蛋率在高峰期提高2个百分点,每只鸡产蛋期产蛋量增加200g。此项研究已在海东、西宁地区推广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牦牛染色体研究的情况,认为牦牛与普通牛在部分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并指出我国牦牛染色体的研究,今后应以染色体带型标准化,染色体带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牦牛与其它牛种染色体的比较研究等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用粪便虫卵计数(EPG)和动物体内蠕虫计数法对新疆3个不同地区的16只绵羊直肠粪便中的线虫虫卵和胃肠道线虫进行研究表明,在同一地区,绵羊直肠粪便中EPG与体内线虫荷虫量基本呈正相关;但不同季节、不同虫种的感染以及不同年龄之间卵与虫相关性的比值变化较大;粪便虫卵与体内成虫的高峰期也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桑瘿蚊(DiplosismoricolaMatsumura)在河南省南阳地区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叠,危害日益严重,通过对其越冬休眠体化蛹进度的淘上观察以及田间“黄油板”粘着法诱捕成虫调查羽化盛期,提出了深耕桑园的农业防治措施和其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牦牛睾丸附睾LDH同工酶表达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6、12、18、24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睾丸、附睾组织LDH同工酶活性及谱带表达进行测析。结果表明,睾丸、附睾LDH在相同月龄其表达模式不同,6月龄睾丸LDH有四条酶谱,活性百分率依次(LDH1〉LDH3〉LDH2〉LDH4)附睾只有三条酶谱(LDH1〉LDH2〉LDH3);到12、18月龄时,睾丸LDH有五条酶谱(LDH1〉LDH3〉LDH4  相似文献   

18.
分剐采集马属动物(马、骡)、反刍动物(牛、羊)的新鲜粪便,进行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调查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分离到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做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上述家畜新鲜粪便中均分离出捕食线虫性真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但该菌株在不同家畜粪便中的分布情况不同,马属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10.0%(骡粪:13.3%。马粪:6.7%);反刍动物粪便的分出率为26.7%(牛粪:23.3%,羊粪:30.0%);总分出率为18.3%。  相似文献   

19.
江西栽培牧草主要害虫种群动态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夏耀  周晨曦 《蚕业科学》1993,19(3):139-143
桑橙瘿蚊在江苏盐城地区一年发生5—6代,以2—5代为害严重。运用测报手段,在越冬代化蛹盛期每亩(1亩=1/15公顷)用50%辛硫磷或80%敌敌畏0.6公斤,拌适量干细土撒遍桑园;在各代初孵幼虫发生盛期,采用80%敌敌畏或40%乐果、50%辛硫磷配成1500倍液喷洒顶梢,有较高的防治效果。经过综合防治,可使各代虫情指数、全年综合虫情指数均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