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林易 《绿色中国(综合版)》2006,(6):77-79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在浩淼大海上孤独航行的泰坦尼克,她承载着万千生灵,从亘古走向未来。人类,作为地球这艘巨轮上最具智慧和能力的生命,我们文明的方向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把握能力,最终会决定地球巨轮能否平安地行驶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分析了《次生焦虑》如何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中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成因和特征,并阐释了社会学在解决水污染问题中的独特作用,为研究当下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正在得到大力提倡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显然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的损失为成本甚至代价的。如果从更长远的视角看,这种发展模式其实是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就开始渐成主流。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感悟"绿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绿色中国(A版)》2006,(11):47
绿色/象征着生命/你拥有着真诚与朴素/求真,求实/自然之美在于自然/才如此的美好/感悟绿色,就是感悟真实与自然……这首小诗,是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的,不知其作者是谁,我深深地陶醉在这首如小溪一样的诗意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着教育的真谛,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我感觉自己找到了答案,绿色应是我们孜孜追求的教育的真谛。绿色代表生命,绿色教育是关爱生命的教育。每每看到一株株的绿色植物,总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绿色代表着生命,绿色教育就是要以关爱、呵护生命为根本。生命是教育的本质,教… 相似文献
12.
13.
李木马 《绿色中国(A版)》2013,(2):30-31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组题为"高铁上的孩子们"的照片,角度独特,生活气息浓厚,画面语言丰富,一看就是高手抓拍。真可谓美轮美奂,养眼又入心。图片说明如此写到:"1月27日,一个孩子在京广高铁上对着镜头做鬼脸。京广高铁刚刚满月就投入到2013年春运当中,相比传统铁路,高铁舒适的环境给"迁徙"的孩子们提供了寻找乐子的场所"。春运中,路上的人们很辛苦,很疲惫,但这些高铁上的孩子们,似乎突然发现了一个移动的乐园。有的在拌鬼脸、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玩电脑游戏、有的在望着窗外遐想,还有个淘气的小朋友,把车厢扶手当栏杆玩起荡秋千……春运,几乎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介绍了林农牧渔副新排列次序的论点,认为这个新论,点将唤起全社会重新思考森林的作用和加强林业的意识;纠正小农业思想和做法,认真推行大农业发展战略;重视山区建设,解决水利命脉问题;改变我国农民只会耕田,不会耕山的传统习惯,学会合理经营山区和草原。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的实践观察,应用“死活相克”原理,提出“菌根遗毒”的假说,剖析杉木连栽引起地力衰退问题的一些原因,这将对该问题认识的深入与解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发生了调整和变化,经历了从“经济优先”到“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文中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出发,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转型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业政策的转型是在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三者共同影响下形成的;问题源流由全国性的生态危机和国有林区经济亏损所触发,政治源流是国家执政理念的转变所形成的,政策源流来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供的政策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试验所提供的政策方案;政策源流中的政策试验是中国林业政策得以转型的特别动因。 相似文献